摘要:机械零件的精度,一般指的是加工完成后的零件几何参数与预期参数的符合度,符合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直接会影响到机械的工作情况,所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加工精度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想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就必须在每一步的加工工步中严格按照加工工艺规程来做。但是在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会导致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如何在加工过程中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就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事情。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
1 零件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
1.1 零件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是根据图纸对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加工工艺不止一种,对于一种零件而言,会出现多种加工工艺,这就需要加工者分析每一种加工工艺的优缺点后综合选择一种合适的加工工艺。合理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零件粗糙度,精确度和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提高零件加工合格率的关键。
1.2 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不仅反映零件几何尺寸精度还反映零件的形位误差。对刀具安装和夹具装置也有更高的要求。零件加工结束后与零件图纸进行对比,如果出现误差则反映出加工精度是否精准,对于公差而言,公差值与加工精度成反比,公差越大加工精度越小,公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很难保证加工尺寸与图纸尺寸一致,但是只要加工的实际尺寸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就认为该尺寸合格,可以确保零件的性能参数进一步投入实际应用中。
2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2.1 工艺程序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械加工工艺程序规范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零件加工精度产生影响。1)若机械加工设备自身生产环节就存在加工精准度问题,则后期进行零件加工时,自然会造成零件加工精度的偏失。2)机械加工程序虽然是大同小异,但每一道加工程序上,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安装人员只看到了机械加工程序之间的相同之处,而忽视了程序的个体差异,加工程序安装不到位,也会出现零件加工精度不高的情况,导致零件加工精度不够的问题。3)机械加工程序对零件加工工艺产生影响,也在于机械程序应用时间较长,导致零件加工机械程序的部分零件磨损严重。若生产人员并未对机械加工程序进行相应的分析,进行零件加工过程中,也会出现零件加工精度误差增大的问题。
2.2 外力作用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2.2.1 受力不均匀
外力作用也是当代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要素。有时零件加工设备,按照模型进行零件加工生产时,机械程序控制下的生产结构,是按照同等受力情况标准进行生产,但由于局部零件的个性特征,导致零件加工后磨损程度,超出了标准生产参数,从而对零件加工的精度产生影响[1]。同时,机械加工工艺也与零件加工过程中及生产模型周边压力的集中性之间用力有着一定的联系。零件加工过程中,如零件位于A 处,B 和 C 分别为 A 两侧的固定槽,但由于零件机械加工时,只有A 处受力,其余部分均属于悬空状态,则零件模型加工时,所需要承受,零件磨损的比例就较大,精准度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2.2.2 受热变形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准度的影响,也与零件加工过程中以及受到的热力强度有关。现代机械加工工艺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热道具、热机床、零件模具结构进行解热程序进行辅助生产,这些环节均有可能受到机械资源的干扰,进而导致零件加工过程中零件材料变形。而后期制造成型后,又没有及时进行调节,零件完成生产后,也会出现零件生产精准度不够的问题。
2.3 机械应用技艺对零件加工工艺的影响
机械应用技艺的把握规范程度,也会对零件生产工艺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机械操控人员对加工机械的熟悉程度较高,且机械加工流程的检查规范度较高,则机械加工程序进行零件生产期间就不会对零件加工工艺产生较大的影响。反之,机械应用加工工艺的要点把握不够全面,加工程序的熟悉程度也较低,则零件加工时就很容易出现机械零件加工精度不够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
3.1建立完整的加工工艺体系
考虑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素,综合运用专业技能,对相类似的零件建立一套完整的加工工艺编制规则,形成自己的加工体系,这样可以一次性解决同类问题,提高加工工艺编制的效率。
3.2机械加工过程的严格监控
机械加工过程是加工零件的主要环节,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要求,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严格把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可变因素,认真负责地检验零件的尺寸合格性,对出现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系统分析,找出误差原因所在,从根源上减小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3.3把握机械加工程序生产要点
3.3.1 模型调节
机械加工方法的分析,是要加强对零件生产中模型调节,保障零件后期微调环节的参数控制。例如:某款零件的标准角度为47.25°,而当前的角度为 49°,加工人员进行零件加工时可依据设备精准核对程度,进行零件加工角度的核对,尽量减少零件生产材料与标准生产之间的差距,运用机械零件加工装置,适当进行机械加工程序的调节,能够从局部调节规避机械零件加工程序对零件生产精准度的影响。
3.3.2 零件加工匹配度的把握
机械零件加工环节的生产要点把握也体现为零件生产设计图与零件加工环节的相互匹配,尤其是从机械加工方法上的把握。例如:J 机械应用于现代机械产品加工中,加工人员为了减少零件中的精准度误差问题,在机械加工设备应用前,先按照机械程序安装的要求进行标准安装,再逐步进行程序调控,确保程序无任何问题后,开展单个零件生产试验。然后测定零件生产后磨损程度为0.13%,本次零件生产标准为<0.5%,可见,本次单个零件生产的磨损程度,在标准零件生产的标准范围内,按实际情况做好零件测验记录。全部生产条件确定后,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批量化生产。案例中所描述的关于J 企业机械加工零件生产的过程中,实现了机械加工设备、零件生产过程以及零件批量生产的过渡,为机械加工零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保障。
3.4调整零件加工外部因素调整
零件加工的外部因素是指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应对零件加工材料的结构进行相应性调节的有效措施。1)均衡分配零件调整结构的整合要素,并逐步进行相应的零件放置。2)机械加工工艺零件加工中,外部因素的调节,要随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磨损情况检查,及时更换零件加工模板,降低机械加工工艺中外部因素对零件加工精准度的影响。例如:机械加工零件过程中,每间隔15-30 天,就要对设备进行一次常用零件更换。
3.5做好机械加工程序质量检验
做好机械加工程序自身质量检验,是有效规避零件加工精准度误差的首要方法。零件加工车间的质量监管人员,在购进机械加工设备的过程中,要严格对机械加工程序进行质量检验。尤其是对机械加工程序、零件生产模型、参数调整窗口等环节的精度测量,必须要满足一般零件加工的参数要求。否则,就要第一时间进行设备更换,做好机械加工设备的质量检验[3]。例如:M 机械加工厂,进行机械加工程序选择时,检验人员分别对零件加工模型、零件定性框架等,涉及到零件生产精度部分进行参数测量,确保进购设备的参数标准后,再将机械设备投入到一线生产中。案例中关于M 机械加工环节中,对加工机械的综合把握方法就是从机械加工自身质量调控角度规避零件加工资源综合处理的资源。
结束语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加工工艺是重中之重,是完成合格零件加工的前提保证。制定一套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加工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林凯.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原则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7):93-94.
[2]范炳树,侯贤州.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20):98.
[3]祝勇.机械传动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则[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8):55-56.
论文作者:赵永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零件论文; 加工论文; 精度论文; 加工工艺论文; 机械论文; 机械加工论文; 程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