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现代生活环境的恶化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园林设计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代社会给予环境问题以突出地位的视点下,生态园林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转变,园林设计也向着合理利用土地的方向发展。现代园林不再局限于以某一群人为服务对象,而是将人类视作一个与其他物种相依存的自然系统中的一分子,现代园林设计的视野拓展到了整个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与持续发展上。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设计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强调“生态”,是利用物种互利共生原理、物质循环原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设计而成的生态系统。其根本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美好的绿色空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它从客观上打破了传统园林单一的服务功能,从过多的追求美学艺术效果向重视生态功能的综合效益转变,是对传统园林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园林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涵:(1)科学配置园林植物。做到乔、灌、草、藤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维持总体平衡,保持群落稳定,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既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群落结构和自我更新,也能够维持对不良环境条件胁迫的恢复力,并同时能满足人类的需求。(2)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栽不同生态类型的园林植物,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如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涵养水分,降低风速等;调节生态平衡,如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吸滞尘埃,减少燥声。(3)体现园林植物的美化价值。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从而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享受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设计生态园林应考虑的方面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木、藤木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大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一个城市设计生态园林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2.1规划方面:要科学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讲,一般分为5个规划层次,即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这里说的是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此外,在建设中,要根据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生态量和系统的恢复力,要符合人与自然的比例关系;符合当地环境与自然群落特点;符合自然的演变与更新的规律,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目前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2绿量方面:要尽可能地保持较大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平面上要有一定的面积,二是立面上要有复层的结构,来提高绿量。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藤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在符合植物生态特性的前题下,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来增加氧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污染程度。
2.3细部方面:要进行精细的设计
方案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木”,要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味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美景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是至关重要,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因此,对作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及严谨工作作风是重要的基础。
三、生态园林观念下的园林水景设计
水体在园林中是最为活跃的构景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现代晋北地区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由于晋北地区多是黄土分布,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我们在晋北地区的园林设计中更加着重的处理好对水资源的安排。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反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满足功能需要,符合环境生态安全并且节约资源、经济适用的“作品”。我们应该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在园林设计中建造符合生态美学、和谐、健康的水体景观。
3.1 和谐。即人工与自然的和谐,人工与人的和谐。
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互惠共生,各有所得,相互支持以造就人工水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之美。对于理水而言,和谐不仅是感官上的融洽,更应包含物尽其用、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而以人的本为设计价值取向的做法在当前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衡量标尺未必是符合自然逻辑与生态需求的。
3.2 健康。水景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因而使其具有生命力,使其与自然与人和谐也只是前提,最终目的是设计出使人身心健康,满足人类现在将来需要的健康生存空间。现代大多景观水体的治理采用传统物理过滤方法,不能保证水体有机物污染的降低,只能短时间内改善水质,难以彻底净化水质。为了节约水资源,解决景观环境水体采用中水等水资源作为补充水源而带来的水质富营养化、藻类繁殖、水体恶化等重大问题,以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景观生态水处理,通过强化水体环境的生态自净能力,辅以人工处理措施彻底改善水质。
四、加强生态园林设计的几点建议
4.1 要形成现代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理念
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建设生态园林,将是园林生态发展的趋势。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是“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形成新的园林设计理念。
4.2 尽可能地保持绿量较大化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平面上要有一定的面积。二是立面上要有复层的结构,以提高绿量。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藤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在符合植物生态特性的前题下,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以增加氧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它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有利身心健康。
4.3 生态园林要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因此,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4.4 注意生态园林设计中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使人过目或置身其中时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同时,要注重色彩在视觉感受上的不同差别,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人置身于自然美的环境中。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园林的视觉景观设计与环保生态设计之间的矛盾还较突出,园林舒适性与美观性设计的矛盾尚需改善,物种之间“互惠共生”理念的贯彻与实践尚有距离,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也还不够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坚持进行深入思考,并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努力实践与探索,创造更好、更优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伯楷;景观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运用 2014.2
[2]汪淳;张晓明;城市群生态规划框架研究 2017.4
[3]叶兴平;陈燕飞;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探讨 2012.9
论文作者:罗婉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生态论文; 群落论文; 植物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园林论文; 绿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