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图书馆学专业人才走向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北地区论文,图书馆学论文,专业人才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250
近几年,随着西北地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毕业生分配到西北以至全国的图书信息机构,加强和扩充了图书信息专业人才队伍,这些专业人才因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技能,正在成为各图书信息机构的业务骨干力量,为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西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本科)为例,就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走向进行研究。
1 西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的分配状况
1.1依照单位性质划分,毕业生分配状况如下:(表1 单位:%)
注:“其他类型学校”是指中学、职高、中专、大专等:“其他”是指“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
1.1.1毕业生选择教育系统图书馆的倾向明显, 在历年分配单位中所占比例均超过50%,其中普通高校图书馆所占比例最大,占就业单位总数的1/3至1/2。学生选择教育系统图书馆,宏观上与教育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院校图书馆所拥有的较完善的现代化技术条件,为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依托学校这个大环境,学生还可以较便利地从事专业研究,做进一步的学习深造。凡此种种,使得学生较倾向于教育系统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不过,应当看到,随着社会择业机会的增多和人才流动的加快,近几年选择到高校图书馆就业的人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90%降至2001年的53%(2002年比例略有回升),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向其他领域就业。
1.1.2在就业单位中, 各级公共图书馆是毕业生选择的第二大领域,从以上六年的就业状况看,一般在4%-5%之间,惟有1999、2000年统计数字偏高,达到10%和18%。原因在于2000年前后西安市的两座大型现代化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和西安市图书馆相继落成,吸纳了一批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图书馆学高级专业人才,反映出西北大学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系(原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作为陕西省唯一的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教育基地,在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符合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求,具备较强的专业优势。
1.1.3统计数字显示, 学生选择非图书信息部门的比例在逐年增大,从1997年的5%上升到2002年的22%,2001年甚至达到33%左右, 表明本专业毕业生有向其他领域发展的趋势。
1.2按照分配单位所在地区划分, 毕业生分配状况如下:(表2 单位:%)
注:“其他”是指“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
1.2.1六年中,西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遍及我国21个省、 直辖市和自治区,除了东北地区,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均有毕业的学生。每年分配的地区范围呈逐年扩大趋势。除1997、1998年分配的地区较少外,其他各年份都在8个省区市左右。 从分布的区域看,陕西省是该专业学生分配最多的省份,几乎占到50%。原因与学生生源所在地有密切关系。但有迹象表明1997-2000年这四年中,留在陕西省的毕业生比例从80%降至44%,呈逐年下降趋势,选择到外省就业的学生愈现增多,从一个侧面说明各地方在经济建设的同时,都加强了对文化教育领域的投入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已从一般的管理人员向具备一定专业背景的高级复合型人员转移,图书信息专业人才愈来愈受到各省市文献信息机构的重视。
1.2.2整体上看, 外省接收毕业生的情况并不平衡(陕西省除外),毕业生就业较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六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南沿海地区分配的毕业生比例在10%-47%之间波动,特别是2001年,有近50%的学生选择了广东、福建、海南、上海等省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在增多,接收毕业生的容量普遍大于内地。同时沿海地区较为广阔的创业空间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到沿海地区发展成为一些学生的创业理想。种种客观与主观上的原因促使毕业生流向东南部省区。
2 2000年西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信息时代, 对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2000年为参照点,选取该年的图书馆学人才需求统计数据,以一斑窥全貌,从中分析出21世纪信息社会对西北地区图书馆学人才需求的整体走向。
2.1按照单位性质划分,2000 年单位需求状况统计如下:(表3 单位:%)
2.1.1教育系统图书馆仍是需求人数最多的机构, 占总需求人数的69%,其中普通高校所占比例最大,占需求总人数的59%,对比2000年实际分配状况,统计数字分别为57%(参见表1)和44%, 两组数字较为吻合。说明客观需求与主观选择在大的方面保持相对一致。但应看到实际分配比单位需求分别低12%和15%,单位需求程度强于个人的主观意愿。
2.1.2非图书馆系统所需人数较少,比例仅占总需求量的9%,可以说需求单位绝大部分属于图书馆系统(占91%),即教育系统和公共图书馆,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图书馆事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迫切。对比2000年实际分配情况,进入图书馆系统的毕业生占75%(参照表1),两者存在着16%的差距,这与上一组数字12%和15 %情况相同,说明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有向其他领域发展的倾向。
2.2按照单位所属地区划分,2000年需求状况如下:(表4 单位:%)
2.2.1从表4可以看出,需求单位涉及我国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华东、华北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东南沿海地区需求比例最高(包括:广东、福建、海南、上海、江苏、浙江),占总需求数的50%,2000年实际分配为30%,实际就业状况低于需求量2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需求人数占总需求量的39%(含陕西省),位居第二位,2000年西部地区实际分配毕业生比例是48%(含陕西省),实际毕业率高于需求量9个百分点。
2.2.2从省一级情况看,陕西省需求人数占需求总量的36%, 略超过1/3,2000年实际分配毕业生比例为44%, 实际就业率高于需求量8个百分点;外省中,广东省所需人数最多为20%,其次是江苏省为11%,两省需求人数占总需求人数的近1/3,2000年两省实际就业比例之和为22%,低于需求量9个百分点。
3 西北地区图书信息专业人才走向分析
3.1从近几年西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分配情况看, 毕业生就业状况逐年好转,2000年前后,毕业生需求量甚至达到实际人数的4倍,一次就业率位居该校前列,这与我国改革开放20年经济的繁荣,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革命,Internet的出现与普及对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加速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从以藏为主转向以用为主,管理理念的更新带来了对图书信息高级专业人才的渴求,面临时代的需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成为这个时期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3.2学生去非图书馆系统就业的比例在逐年增大,比如公司、 行政机关、金融机构等,这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学生的择业机会在增多,就业渠道在增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趋多样化,单位与个人可以面对面的进行直接选择。在选择单位时,学生可以不局限于本专业的狭小范围,在林林总总的行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3虽然近几年学生去非图书馆系统就业的比例有增大的趋势, 但表5的统计数据显示, 学生选择与图书信息领域相关的工作所占比例仍很高,基本在70%以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才流动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未来的图书信息专业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传统文献信息服务业(图书馆、档案馆、出版社、文献中心、资料室、新华书店):以及从事信息传播业(文化、广播、电视通讯等)、信息商品经营服务业(技术市场、证券市场、文化市场、经纪行业、咨询服务、专家系统、策划与资信评估、信息中心等)、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信息处理与软件生产业、通讯网络系统、缩微复制、声像技术服务、电子出版、办公自动化等)、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电子证券、电子银行、网络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生产、传播服务[1]的能力,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更新观念,理顺思路,拓宽专业教育培养方向。表5(单位:%)
3.4从西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流向的区域分析, 除东北地区、港、澳、台,全国其他地区(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均有分配的毕业生,每年留在本省工作的比例接近50%,去外省工作的学生大多选择经济较发达的东南部沿海省市,说明学生的流向集中在陕西省和东南沿海城市。
1999年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号召,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建设需要资金的投入、硬件设施的改善,同时更需要人才的支持。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是西部未来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但从西北大学本专业分配状况看,除陕西省以外,分配在其它西北、西南地区的学生比例较低,几乎在5%-10 %之间,从2000年就业单位需求量看,西北、西南(陕西省除外)地区需求比例仅为3%,需求地为四川省和新疆自治区。 实际统计数据与西部开发大环境形成强烈反差。目前,西部边远地区文化、教育事业仍很落后,人均占有资料的比例仍很低,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投入,西北地区的高校应在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培养更多的图书信息专业人才,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