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现代戏的风格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戏论文,戏曲论文,风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戏曲现代戏已经成熟了!”看了95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张庚、郭汉城等老戏剧家都兴奋地这样说。戏曲现代戏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梅兰芳先生等编演时装戏,可以看做戏曲现代戏的滥觞。40年代延安民众剧团编演《血泪仇》等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说明现代戏已自立了一个门户。新中国建立后,现代戏创作一直受到重视,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出现过编演现代戏的高潮,逐步积累了创作的经验和一批优秀剧目。80年代以来,剧作家、艺术家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剧目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许多新的突破。这次交流演出中出现的一批优秀剧目是最新的创造成果。它们以自己的实绩体现着,现代戏创作确实已经成熟。我认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创作者已进入比较自由的境界,在创作中有鲜明的风格追求。这种追求也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
一、浓郁的生活气息。现代戏自诞生以来,就以生活气息浓郁见长。新的生活在与旧的生活诀别时往往带有很强的喜剧性,因此现代戏的生活气息又多表现为喜剧色彩。50年代有《梁秋燕》、《小女婿》、《刘巧儿》、《李二嫂改嫁》、《朝阳沟》、《打铜锣》、《补锅》等,剧中人物的喜剧性格常能带来剧场内的欢笑。新时期的现代戏创作继续发挥了这一优势,《八品官》、《六厅县长》、《嘻队长》、《倒霉大叔的婚事》、《儿大不由爹》等,从剧本到表演都发掘了生活的喜剧性,以喜剧手法表现了生活的真善美。这次交流演出的剧目在风格上更多样化了,但生活气息浓郁的喜剧仍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如淮剧《鸡毛蒜皮》、湖南花鼓戏《羊角号与BP机》、江西宜春采茶戏《木乡长》等,从生活中撷取喜剧性的人物和情节,并且进行了更大胆的夸张,生活的真实性和艺术的观赏性二者达到了辩证的统一。
二、较强的艺术个性。剧作家在描写生活时必然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次交流演出的有些剧目表现出剧作家对生活和人物的独到的判断,从而也体现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如川剧《山杠爷》中的支部书记山杠爷,是一个一心为群众办事敢做敢为的干部,但他的头脑中又缺乏法制观念,违犯法律而不自知,更引人深思的是村里的群众对山杠爷的违法也不以为然,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剧作虽然也时有喜剧性的穿插,但基调是带有悲剧性的。创作者在形象的塑造中充满理性批判精神,因此作品显出了冷峻的风格。
京剧《圣洁的心灵——孔繁森》是创作者对孔繁森心灵的解读。过去有些写英雄模范人物的现代戏大多停留在对他们的事迹的叙述上。由于舞台容量和表现手段的限制,叙述又难以充分,因此观众看这些戏常常不如读报道受感动。《圣洁的心灵——孔繁森》不是这样,剧作家透过孔繁森的事迹深入到他的心灵,体验着他对西藏人民的热爱和由关心群众疾苦而产生的内心的焦灼。作者又去观察西藏群众怎样看孔繁森——他们从自己特殊的视角看到孔繁森有一副“菩萨”的心肠。作者正是在这种对人物心灵的反复探视中写出了一部剧诗,因此看京剧使我们更接近了孔繁森。
三、较深的文化意蕴。近年来不少剧作者追求作品的文化意蕴。有的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去寻找,如壮剧《羽人梦》、吉剧《一夜皇妃》等。前者以古今交错的手法写出现代人身上因袭的重担;后者通过农家女满苏进入宫廷后的遭遇写出了两种文化冲突的悲剧。又有一些作者从民间艺术中探寻人物的文化心理。如评剧《秧歌情》写出民间艺人与秧歌苦乐相伴,生死相依的关系。这次交流演出中的彩调《哪嗬咿嗬嗨》写一群彩调艺人在新中国成立前漫长的战争年代里的命运,尽管他们有很多痛苦和不幸,尽管他们的生活目标也不很清楚,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却十分执著,艺术生涯形成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能辨别出生活中的美与丑,作品显示了民间文化的力量。
吉剧《关东雪》则把地域文化的氛围与人物的心理性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风大雪的环境,培育了一群粗壮直爽,敢恨敢爱的关东汉子和娘儿们,他们的优美与缺点都向别人袒露着,灵与肉的需求浑然一体。
四、以实写虚的美学追求。明代的戏剧家王骥德说过:“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出之贵实,用今天的话说,创作要有厚实的生活根基。用之贵虚,则要求对生活素材加以提炼、改造,写出超越生活的艺术作品。王骥德还说:“以实而用实也易,以虚而用实也难。”现代戏创作多年来总是偏实的,写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生活矛盾,虚不起来,因此常使人有一览无余的感觉。前边讲到的一些作品对文化意蕴的挖掘体现了以实写虚的追求;江西赣南采茶戏《榨油坊风情》在这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作品写一个山区古老榨油坊的兴衰。由于村里人都要到这家榨油坊去榨油,所以榨油坊的拥有者满爹就受到人们的尊敬,榨油坊成了权力、荣誉、地位的象征,因此满爹竭力要维护它,并用以维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榨油坊也左右着青年男女的命运。但山外的生活方式通过打工的俏妹传了进来,先进的榨油机吸引了榨油坊的老主顾,榨油坊被冷落乃至崩裂了。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故事,舞台布景也是写实的,榨油坊占据了大半个舞台的空间,榨油锤沉闷的撞击声不时响起,但作品却使人感到画面以外的东西:生活在不可阻挡地前进。
在少数民族戏剧评奖中得金奖的作品《长凳上的家常话》也有这样的特点。作品写湘西山区一个善于打猎被称为“枪王”的男人,在他的妻子当了干部以后出现的矛盾。从前丈夫说“一、二、三”妻子就要照着做,现在妻子说“一、二、三,”丈夫却不得不服从了。比如结婚时按习俗新娘要从丈夫胯下过去;男人劳动回来,女人要给他端水洗脚等等,现在要改变这些习惯,便造成人们心理上的震荡。这些生活小事似乎与改革开放的大局无关,但它却显示了改革开放时代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变化。作品在生活情节和细节上舍大取小,反而具有了较强的概括性。
这些有鲜明艺术风格的作品获奖和受到赞誉,会诱导剧作家、艺术家进行更自觉的美学追求,这对戏剧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不应忽视“用之贵虚”是以“出之贵实”为前提的。古人论虚实时,皆主张实是基础。〔明〕张岱说:“天下坚实者空灵之祖,故木坚则焰透,铁实则声宏。”〔清〕王夫之说:“空中楼阁如有虚者,而础皆贴地,户尽通天。’前面讲到的一些比较优秀的现代戏也都以创作者厚实的生活为基础,作品塑造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而后才能谈风格。从这次交流演出的总体看,现代戏的不足也主要是由于剧作家生活积累的不足。剧作家还应特别下功夫去熟悉新的生活领域和新的人物。一些身上带有旧的因素的人物,如山杠斧、赵四虎(《关东雪》)、满爹等,形象显得丰满;相比之下,一些“全新”的人物就显单薄。这是我们的创作者对这些人物还不够熟悉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