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物流过程绩效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益论文,过程论文,绩效评价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精益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消除浪费、逐步完善、整体优化和满足顾客需求的理念,为我国传统物流业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有利于我国物流企业改变粗放式的管理观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精益物流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部分企业由于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或不知道成效在哪里,经常会半途而废,不知不觉回归到原来的运作体系中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企业本身对精益的认识与实施力度不够,更是由于目前系统性的精益物流理论尚未形成,特别是在精益物流绩效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基于此,本文从精益生产评价、物流绩效评价以及过程绩效的研究入手,结合精益物流的特征,创立了一种基于精益物流过程绩效的评价方法,让精益实践者能够及时对精益物流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看到成果,找到差距,同时也为管理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二、基于过程绩效的精益物流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设计
1.精益物流过程绩效。
过程绩效评价是过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代表了绩效评价的新方向。本文认为精益物流的过程绩效是在一定时期内精益实施的阶段性成绩,即精益物流实施的结果绩效以及为取得这些效益的一切活动过程的绩效。物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许多物流绩效目标具有背返性,总体绩效也不是较短的时间里能够提升的。为了使指标的设计更能体现物流业本身的特点,精益物流的过程绩效应该体现出时段性,所在研究中将精益物流评价分为精益物流导入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是成长性关系。同时利用同一组指标的不同权重来评价不同时期精益物流实施的绩效,这样既体现出绩效评价的过程性,又能体现出精益物流评价要素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由于目前系统性的精益物流理论尚未形成,特别是在精益物流绩效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本研究从精益生产评价与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入手,进行精益物流测评的指标设计。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如表1、表2。
2.精益物流过程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建立精益物流过程绩效评价指标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组具有典型代表性、同时能全面反映精益物流的特征指标,这些指标及其组合能够恰当描述精益物流企业实施精益的成效。指标的选取是在上面两个研究视角之下,考虑到物流企业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坚持客观性和便于操作等相关原则进行指标设计。首先对精益管理评价指标与物流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比照分析,得出精益物流测评的二级指标,即精益物流战略要素、精益物流质量要素、精益物流组织要素、精益物流现场要素、精益供应商/协作商要素、精益物流文化要素、精益物流柔性要素以及相对应的三级指标,通过专家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明晰和核实各评价要素。最后通过对精益物流管理要素的系统分析,剔除了柔性指标,优化了三级指标,将精益物流管理评价分为6大方面,2个层次,21个评价指标,其层次结构如表3所示。
3.评价指标间的关系。
指标的具体内容和关系可以阐述如下:
战略要素:企业高层的重视和支持有助于精益管理目标的实现,通过明确的精益实施策略能使物流企业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和持久的改善动力。
现场要素:物流运作的现场要素根据物流主要作业模式而定,此过程的精益化是精益物流系统特色的重要体现。现场作业的精益要素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现:拉动系统的建立和运作、标准化作业与改进、物流的标准化、优化及库存控制、一人多岗作业及人工作业率的提高、现场5S管理及目视化管理。
组织要素: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以确保计划得以有效执行。
质量要素:实施精益管理可以提升物流运作能力,最终会体现在物流服务质量上,本文采用物流服务可得性、物流服务绩效与物流服务可靠性这三项主要指标来衡量物流服务质量,主要是从顾客的角度来测定,符合精益思想的价值理念。而物流运作的信息化水平则是从物流企业内部的角度来审视物流服务质量的,信息化水平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它决定了物流服务质量的级别与层次。
供应商协作要素:精益管理强调企业与外部企业密切合作,供应商(承包商、协作商)与企业的精益匹配能力、履约能力都会影响到整个物流运作的效率。
文化要素: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精益管理成为员工的自身需要。企业要使精益文化成为企业核心价值的一部分。
战略要素使物流企业有具体的管理方向。现场要素、组织要素、质量要素和协作要素确保了精益管理的实施。精益文化建设能给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注入文化动力并构筑和谐的人文环境。指标设计是充分考虑了实施的可操作性,由于精益实施初期、中期、后期对物流企业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具体评价时,本文通过各指标之间的权重调整来实现。在初级阶段,只有战略要素与现场要素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其它要素不可能立刻显现出改变,同样的道理,组织要素与质量要素方面的绩效只有到中期才能体现出来,而协调要素与文化要素只有到后期才能体现出来。
三、精益物流过程绩效指标的AHP评价
1.评价方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tess,简称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本文利用此方法把精益物流评价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6大方面,21个评价指标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同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为了体现过程性,本文根据专家意见与问卷调查将三个时期的指标权重进行了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又保持了一致性,操作较为简单。
2.问卷设计与调查。
按照表3所体现的层次结构,我们设计了一个包含21项评价指标的问卷,并将评估尺度设为五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好(4)、较高(3)、一般(2)、较差(1)、差(0)。对18家实施精益的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同时根据实施精益的时期,将企业分为A、B、C三类,A类为刚开始进行精益管理的物流企业(3个月以内),B类为实施精益物流管理中期的物流企业(3到6个月),C类为导入精益管理体系时间较长的物流企业(半年以上)。另外,由于一些企业导入精益物流的程度不够深,没有取得明显成效,所以将这类企业也划为A类企业。研究总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66份,有效问卷145份,其中A类企业问卷60份,属于8家物流企业,B类企业问卷总共67份,属于12家物流企业,C类企业问卷39份,属于4家物流企业。
3.指标的权重分析。
研究开始之前,首先进行指标权重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与专家咨询,按照X>Y,X=1;X>Y,X=0.75;X=Y,X=0.5;X<Y,X=0.25;X<Y,X=0的原则,建立评估矩阵,分别统计其得分,计算权重,得出反映过程绩效的精益实施初期、中期、后期的权重分配。如表4为初期权重分配,同理得到中期与后期的权重分配表(此处略),表5为汇总表。
4.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受篇幅限制,只分享了针对B类物流企业的精益评价情况,企业对21项指标评价得分归一化处理之后对12家物流企业的总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得分情况如表6。
实施精益物流中期的B类物流企业,评价结果显示第B1、B2、B5、B6、B7、B9家物流企业精益实施的效果最好,这几家的组织、质量要素得分显示最高,第B3、B10家物流企业精益实施的效果较好,这两家的组织、质量要素得分较高,第B4、B8、B11、B12家物流企业精益实施的效果较差,同时显示这4家组织要素与质量要素得分较低。样本显示6家效果显著的物流企业中有两家是外资物流企业,有4家是专业化物流公司,而排名最后的4家物流公司分别属于国有大型物流公司与民营物流公司。
评估结果显示,精益物流过程绩效评价指标能够测评出精益实施各阶段的企业绩效,同时也证明对精益实施的绩效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其所处的阶段进行过程绩效评价。
为了更进一步挖掘相关信息,课题组分别对B类企业排名靠前的3家企业和排名靠后的两家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与访谈,分析总结之后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实施精益物流管理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改善,即使是未取得明显效益的企业也认同其价值。但实施效果往往决定于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一些物流企业的基础较好,设备设施、人员、管理理念、运营机制等各方面都比较先进,所以精益管理的理念较容易被接受,推行起来的阻力相对较小,取得成效的周期较短。反之,一些企业长年处于粗放式管理环境之中,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推动作业,企业运营能力始终处于低水平,对精益理念的接受较慢,对传统习惯式的浪费往往视而不见,同时由于企业领导始终处于应付繁杂事务当中,对精益的参与不够,因而取得成效不明显。
第二,精益物流管理的实施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展开,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成效不佳的物流企业之所以成效不佳,就是因为半途而废,而半途而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企业太急于想看到成效,由于物流体系本身存在的背反现象以及精益本身的特点,所以初期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于是许多人就会将其看成是一项运动,很快恢复到原来的运作体系当中去。因此,从点到面展开的方式,可能是许多中小物流企业最为容易接受的方式。这部分结论也为我们的分阶段测评思想进行了佐证。
第三,精益实施不仅仅是业务层面的事,对物流企业来讲,业务的流程性明显,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尽早地对组织体系进行设计,调研中发现,许多企业业绩不好的原因是不愿改变组织结构,部门衔接不畅、内部协作困难、资源难以共享、信息传递速度慢等许多困扰因素长久得不到解决,从而使精益的实施变得困难。因而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精益评价的组织要素提升为初期考察指标,赋予其与现场要素相等的权重并进行验证。
本文基于过程分析方法,以精益管理测评和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为基础,进行了精益物流过程绩效的指标设计,提出了过程绩效的评价思路与方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精益物流管理理论,同时也可以为精益物流实施中过程控制管理提供帮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加大测评样本,调整测评指标,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与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多样本企业的各阶段指标评价,以进一步验证本指标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