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流程规范论文_刘远静

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流程规范论文_刘远静

刘远静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以及流程规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心梗患者,对62例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等做出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2例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有29例自行入院抢救,33例由急诊出诊入院,其中治愈12例,病情轉归47例,死亡5例。结论:有效及时的抢救是急性心梗患者存活的根本,而规范急救流程是保证急救成效及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急性心梗;急救措施;流程;转运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process specific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62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in our hospital. The first aid,transshipment and hospital first aid were analyzed and analyzed in 62 cases. Results:of the 6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29 were hospitalized by themselves and 33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y emergency treatment,of which 12 cases were cured,47 cases were transferred,and 5 cases died. Conclusion:effective and timely rescue is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andardizing the first aid process is the guarantee for the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of emergency treatment.

[keywor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first aid measures;process;transportation

急性心肌梗死属心血管并发症,因冠状动脉阻塞致使心肌严重缺血所致,起病急,危险性高,是目前多发的猝死的主要原因,其临床治疗中的病情变化快,且易并发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1]。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人口老年化等各种原因都是目前我国高发的急性心梗的主要原因。急性心梗的快速诊断和早期急救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现就我院急诊科针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早期急救的具体措施及急救流程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2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在38~85岁,平均年龄为(61.39±7.82)岁,其中有29例自行入院抢救,33例由急诊出诊入院。29例自行入院的患者中,有3例神志不清,1例合并急性心衰,。33例急诊出诊的患者中,1例现场休克,1例心律失常。除却休克、意识不清的患者,其余均能自述症状,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者54例,左胸疼痛伴麻木者3例,胸闷伴呼吸困难、严重盗汗者5例。在院内急查心电图、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进行诊断,询问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等病史。本组患者中,急诊查心电图中显示,广泛前壁梗死21例,前壁梗死7例,下壁梗死14例,下壁梗死6例,侧壁梗死14例。急诊接诊后都在3min之内出车。本组患者中4例在院内死亡,1例与院外抢救无效死亡。

1.2 院前急救

1.2.1 急救准备:出诊的医护人员须急救经验丰富,每天负责出诊的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安排,出诊日在晨会前检查好车载抢救设备的情况,出诊人员须24h在职,在接到调度中心的求救电话后1min内发出出诊指令,并据有限的症状描述判断病情。

1.2.2 电话指导:出车到达指定地点的这段时间,极有可能是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要电话与呼叫者联系,询问患者的病史及症状,嘱其帮助患者平卧休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防止心梗的进一步加重。部分心梗患者会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可先用药物控制病情,若出现休克等情况,指导报警人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术。此阶段也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耐心温和地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减轻心肌缺血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现场急救:到达现场后按需疏散人群,保持患者周围缓解安静通风,帮助患者放松,立即给高流量氧,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若心电图示ST段、Q波抬高,立即给予患者300mg阿司匹林嚼服,若患者出现心搏骤停要立即给予心脏按压及除颤,呼吸暂停的患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在行CPR时,先通过面罩、口咽通气管等方式提高氧气供给量,增强气管插管的安全性[3]。若患者无心搏骤停、呼吸暂停等高危情况,可给予杜冷丁80mg左右肌注镇痛,烦躁不安者可肌注10mg安定防止心肌缺血的进一步加重。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生理盐水静滴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可给予肾上腺素。

1.3 转运过程

待患者体征平稳后,转移到急救车上,复查心电图,若出现室速给予50mg利多卡因静滴,行心电监护、吸氧,并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既往史、就诊史、用药史等,以及最近几天的异常症状、本次发病起始时间、胸痛部位及性质等,并作出初步诊断,并就患者的具体病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主要的治疗方式,并作相应说明,以便在入院后立即签署同意书后开展治疗,缩短救治时间。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发展快,若无法在较短时间内送至院内,可就近转运,并联系好相应的医院做好接诊准备,通知相应科室做好术前准备。

1.4 院内急救

入院后的患者要立即平卧休息行心电监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血氧、心律等)。并采取鼻导管吸氧,一般先给予高流量氧,4~6L/min持续给氧,建立静脉通道,血压较低的患者可给予20mg多巴胺的葡萄糖静滴,监测中心静脉压。若患者出现心肺功能异常,要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频率控制在100次/min,按压通气比例控制在30:2[4]。

我国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提出,高危患者早期行PCI治疗疗效优于保守治疗,且与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呈正比[5],所以要向患者介绍PCI,若患者同意接受介入治疗,要立即通知心脏介入相关的医师会诊,在入院后90min内采取PCI手术,术后一年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协同作用,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拒绝PCI的患者,要立即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采取尿激酶、链激酶注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静滴,若患者2h内的胸痛症状得到缓解,复查心电图示ST段下降50%,出现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等情况,可判断为血管再通[6]。

急性心梗患者常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入院后要查X线检查心肺是否存在阴影,并急查血常规、尿常规等。

患者的病情控制后,要行持续心电监护,呼吸监护,严格卧床休息,流质的高蛋白高纤维饮食,必要时可采用鼻饲。给予硝酸甘油镇痛。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出院回家休养。

2 结果

本组62例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有29例自行入院抢救,33例由急诊出诊入院,其中治愈12例,病情转归47例,死亡5例,其中4例院内死亡,1例院前抢救死亡。

3 讨论

急性心梗由冠状动脉的持续缺血缺氧导致,可因过劳、过激、过冷、过食等因素诱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梗死的概率也逐渐增高,但近年来心肌梗死逐渐趋于年轻化,所以任何年龄阶段都要留意,心血管科对此病的日常宣教、社区宣教的工作不可忽略。

急性心梗的黄金抢救时机是发病后的60min内,此阶段采取合理有序的抢救措施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极为重要,据统计,急性心梗的死亡率高达30%,这与急救不及时直接相关。所以规范急性心梗的急救措施及操作流程,缩短抢救时间,增加转运效率,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付丽琼,林建功.47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9(3):45-46.

[2]于丽华,刘贵,易梦秋.流程化抢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2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53.

[3]管军,杨兴易.危重病患者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1):68-69.

[4]李春盛,杨铁成.2005年美国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3):278- 280.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4-25.

[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论文作者:刘远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流程规范论文_刘远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