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鸡西市中医院 158100)
【摘要】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又称原因不明的毛细血管炎,本病无特殊有效疗法,治疗时间长而且效果欠佳。本文探讨了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阐述了用桃红四物汤法、激素法、辨证法、服用灯盏细辛口服液治疗用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具体措施,分析不同方法的利弊,为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患者提供一套最优治疗方案,为患者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色素性紫癜性 皮肤病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40-01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又称原因不明的毛细血管炎,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由于重力和静脉压升高引起的局部诱发因素。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好发于静脉压较高的下肢.真皮浅层的血管腔变窄,血管周围有出血现象。本病无特殊疗法,而且本病病程长,治疗效果欠佳,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密集成片或环状分布的暗红色瘀点和褐色色素沉着,实为内有蕴热,外受风邪,内热发于皮肤,可伴有铁锈色苔藓样丘疹和环状毛细血管扩张,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
一、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包括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及色素性紫癜苔藓样皮炎。
1.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病,初起为针尖大红色瘀点,后来密集成片并逐渐向外扩展,中间为棕褐色,新瘀点出现后散在于病班边缘,后期出现辣椒样斑点。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病皮损好发于胫前区,呈现对称性,同时伴有轻度瘙痒。
2.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开始时为紫红色环状斑疹,直径2cm,边缘出现点状、针头大红色瘀点。损害周边扩大呈现环状,皮损颜色可为黄褐色。
3.色素性紫癜性。表现为细小铁锈色苔藓样丘疹,有境界不清的斑片,感觉不同程度的瘙痒,最常发生于45-65 岁,尤以男性为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措施1、桃红四物汤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1.1.治疗方法治疗组基本方:桃仁15g,红花15g,生地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2g,牛膝12g,紫草12g,茜草根15g,白茅根5g,丹参10g。随证加味:瘀血重者加三棱、莪术、炮甲;血热重者加山栀和玄参;气虚者加黄芪和党参、每日1 剂,每天服用3 次。
1.2 临床辨证。大多数患者以血瘀和血热型多见,血热型常见于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中期,出现新疹后色红、瘙痒,便秘尿赤,皮疹血流加快,有炎症细胞渗出于毛细血管外,皮疹血流缓慢不畅,而且恢复慢,一般半个月起效。血瘀型常见于中后期或恢复期,皮疹暗红,色素沉着致面色晦暗。桃仁和当归能活血化瘀、凉血和营,红花治热性斑疹,当归补血通便,川芎对牛膝,使气血上下流通,经药理证实,活血化瘀药可加速血流,患者服用活血化瘀药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增强,延缓肝脏对激素的分解代谢,使血中激素升高,提高了毛细血管通透性。
2 激素治疗顽固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2.1.药物治疗:常规给予维生素C 和一些钙剂,静点丹参,同时根据皮损大小给与泼尼松15mg~20mg,每日清晨口服,根据病情激素逐渐减量,一般情况下每周减去泼尼松 2mg,激素疗程一般为两个月。
2.2 临床辨证。
激素治疗顽固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疗效确切,但是容易复发。
一旦患者复发后不宜重新使用激素,常规治疗可逐渐缓解。先是小剂量使用,减量过程中如果有新疹出现当维持原剂量不变,待稳定后再减量。激素治疗本病为非常规方法,激素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虽然复发率较高,但可以迅速控制症状,临床应用时应慎重选择,并告知患者本病的复杂性以及使用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3 辨证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3.1.诊断标准参照《皮肤病诊疗常规》中关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诊断标准,但应从血从络辨证分为血热妄行和血瘀阻络两种证型。血热妄行证表现为双下肢群集性瘀斑,新的瘀点陆续出现,部分血瘀阻络证:病程长,表现为瘀点瘀斑出现,舌黯红,脉细涩。
3. 2 治疗方法。血热妄行证患者治宜清热凉血安络,药物组成:炒槐花20 g,银花25 g,玄参10 g,当归10 g,甘草8 g,茜草10 g,紫草10 g,白茅根10 g,板蓝根15 g,丹皮10g,生地20g。每日1剂,开水煎服。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服用其他药物,通过临床观察,急性发病时不可早用活血化瘀之品,以四妙勇安合凉血五根汤化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能改善毛细血管的脆性。病久则瘀血阻络,活血化瘀能清热通络,凉血活血,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引药下行。诸药合用为防止热邪恋络,在选药时利用活血化瘀通络兼有清热凉血之功的药物。
4 灯盏细辛口服液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灯盏细辛口服液治疗该病,口服15 mL 每天3 次,治疗3 个疗程,为期3 周。三周后皮损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除,疗效指数高达95%以上。过去的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治疗多以维生素 C 等临床主要用药,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灯盏细辛口服液取自植物体内,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可抗血小板聚集,使局部组织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以该药在抗血栓和抗凝活性中具有良好功效,并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肉芽组织生长,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1] 常永胜.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65 例.江苏中医,2000,21(4):21.[2] 刘辅仁.实用皮肤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46-448.[3] 陈凯,蔡念宁.皮肤病中医特色治疗.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1-192.[4] 秦万章.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研究进展.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习班教材,2004,4:88-89.[5] 张云平.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4):243.[6] 马清钧,王淑玲.常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102-111.
论文作者:张云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紫癜论文; 皮肤病论文; 色素论文; 素性论文; 激素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环状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