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胆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探讨论文_邓双岩

36例胆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探讨论文_邓双岩

吉林省临江市桦树医院 邮编134600

【摘要】 目的 探讨 胆心综合症的诊治及外科手术时胆心反射的防治。方法 对2013-2017年收治的36例胆道疾病并发胆心综合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心率减慢发生率为100%,血压下降发生率为75%,心脏骤停两例(5.5%),均抢救成功,所有病人手术后心脏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 只有手术才能改善胆心综合征的心脏症状,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防护是预防胆心反射的关键。

关键词 胆心综合征 胆心反射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于胆道疾患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胆道疾病合并胆心综合征文献时有报告,我1996-2004年收治此类病人36例,经治疗后心脏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2017年间我院共行胆道手术812例,其中术前有心前区疼痛36例,心电图异常92例(ST段下降、T波倒置或低平、传导阻滞)。36例心前区疼痛人均有心电图异常,其中男11例,女25例,男女比为1:2.3;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3.9岁。将牵拉分离胆囊或探查胆总管时病人心率或血压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基础心率或血压的20%定为胆心反射。

1.2 治疗方法

36例病人术前充分准备,对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年龄超过55岁的例请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所有病人均采用全麻或硬膜外联合麻醉,并且术中严格心电监护。手术方式有:胆囊切除术21例,胆囊造瘘3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9例,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2例,左半肝切除1例。术后经硬膜外导管实施术后镇痛、给氧和心电监护。

1.3 治疗结果

术中36例并人均有心率减慢,平均值为(16±6)次/分;血压下降27人次,平均值为(34±11)mmHg;2例术中心脏骤停,2例均术中复苏成功。3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1例“心脏症状”加重。36例病人术后随访6-24个月,心前区疼痛消失31例(86.1%),缓解4例(11.1%);心电图恢复正常33例(91.7%)。

2 讨论

2.1 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心脏的脊髓节段分为C3-5和T1-8,而胆囊、胆总管的脊髓节段分布为T4-9,二者在T4-8处存在交叉重叠。当胆道炎症、胆管内压力增高及胆绞痛时交感神经兴奋通过神经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血流减少诱发心脏活动失调;胆红素及胆酸均为迷走神经兴奋物质,血液中二者浓度增高时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也可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降低心脏活动功能;当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拉胆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也可引起心脏功能降低。

2.2 胆心反射的发病机制

胆心反射是指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拉胆道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跳等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的发生是建立在完整的反射弧基础上的,即胆道内内脏神经感觉纤维受到刺激,经左侧迷走神经内传入纤维将兴奋传至延髓内副交感低极中枢,释放冲动在经过左侧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纤维达到心脏。胆心综合征病人手术时发生胆心反射机律明显增加。

2.3 胆心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综合本组资料及文献报道,作者认为:①胆道疾病合并心前区疼痛及心电图异常,经胆道手术后心前区疼痛消失或缓解、心电图正常或获得改善者可诊断为本征;②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出现心脏功能失调及心电图异常,排除胆源性败血症、酸中毒、低血钾等因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者;③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后出现的心脏功能失调和心电图异常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可诊断为本征。

鉴别诊断主要为心绞痛: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但对一些特殊情况如变异性心绞痛常难以鉴别,须经手术后方可鉴别。

关于胆心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作者认为必要时可以采用心脏电生理检查。

2.4 胆心综合征的治疗

胆心综合征主要应积极治疗原发胆道疾病,若胆道疾病需要手术时,应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决不可因“心脏症状”而顾虑重重,丧失手术时机造成胆道疾病的恶化。同时只有积极治疗原发胆道疾病才可能使“心脏症状”得以改善。但对一些难以鉴别的心绞痛,只要手术不是心脏疾病的禁忌证 ,也应积极手术治疗,尽可能做较简单的手术解除病痛。如本组1例77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人,术前不能鉴别是胆心综合征还是胆囊结石合并心绞痛,我们采用小切口胆囊切开取出胆囊颈部嵌顿结石加胆囊造瘘,术后4个月病人的“心脏症状”消失。

有人主张这种病人采用全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仅可使麻醉更为平稳,而且可防止冠状动脉痉挛,还可经留置的硬膜外导管实施术后镇痛。关于这种病人能否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问题,有人研究表明:尽管二氧化碳气腹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和气血产生不利影响,但对轻度心功能异常的病人,只要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建立有创检测,同样可以耐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本组病例尚未实施此手术方案。

2.5 胆心反射的防治

胆心综合征外科手术时发生胆心反射的几率明显增加,因此必须加强胆心反射的预防:①由于严重感染病人可能存在新陈代谢失调,术前应尽快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失调,提高病人耐受手术的能力。②术前常规使用阿托品或654-2。③术中严格心电监护并采用全麻,便于及时发生心脏停跳及心肺脑复苏抢救工作。④术中常规用1-2%的利多卡因封闭胆囊三角,同时操作要轻柔,以减少胆心反射的发生。

如术中出现心率减慢可静脉注射阿托品;如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可合并静脉注射麻黄素或多巴胺;一旦发生心肌缺血首选硝酸甘油;当出现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行膈下心脏按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心肺脑复苏。

参考文献

1.张开滋.临床心律失常.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78—279.

2.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1—294

3.谢仕刚,钱敏,田清明,等.胆心综合征与胆心反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社,2013;20(2):96

4.柏文悦,等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气影响.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20(4):217—218

论文作者:邓双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36例胆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探讨论文_邓双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