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土保持的相关探讨论文_李田卫

论水土保持的相关探讨论文_李田卫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利局 338500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更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效益;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还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对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引言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就水利工程而言,水土保持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同时,由于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同时也可以带来一定的效益,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验和社会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土保持研究。

1.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km~2。2002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161.12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达到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6%。年平均水土流失50亿吨,相当于140万hm2耕地生产力被破坏。水土流失不仅冲走了土壤表面肥沃的土壤,造成土地退化和贫瘠,降低了作物产量,还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缩短、湖泊防洪能力下降。泥石流等灾害;风沙活动引起的沙尘暴,草地沙漠化状况良好,影响了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水土保持。50年来,各级政府组织群众开展长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0年,全国已累计水土流失面积860000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2亿亩,水土保持林6.5亿亩,经济林7000多万亩,战壕治理重点工程1400多个。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容纳泥沙15亿吨,蓄水量增加250亿立方米,减少流入黄河的泥沙3亿吨。在新世纪,国务院将“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水土流失控制与重点地区生态恢复和禁制相结合,环境改善与保障粮食安全、水安全和人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在长期的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土保持政策的理论和技术路线。管理机制和建设模式。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国家提出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和生态,建设展示山川”的伟大号召。此后,各级领导一再指出,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治理河流的根本措施,要求“各地要做好这一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这是国家制定的一项重大战略计划。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入阐述了控制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家园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和目标。目前,国家全面开展跨世纪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2.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是以观测和调查数据为基础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必须对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以便在计算中包含准确和可靠的数据。通过小流域的直接分布试验,综合处理水土保持,获得观测资料,计算大中型流域效益时,除对受控水文站的观测外,在流域内选择若干代表性小流域布局观测。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主要影响因素。当引用接近参考的其它流域的观测数据时,应当是一致的或者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勘察和研究资料应在流域内进行,测点分布应能反映盆地的各种条件。无论观测资料或调查资料如何,都应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统计分析与原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其具有代表性,然后使用。如果时间和空间中存在一些缺失的点,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插值。在"十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全面管理。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各级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已得到水土保持部的批准。各类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总量超过13亿元,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是加快发展。"第11次--"期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处理面积为230,000平方公里,小流域的控制大于20,000,其中建设了800余个生态洁净型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区的林草覆盖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土壤侵蚀量年均下降3.68亿吨,保水能力85亿立方米。生态恢复被广泛推广。在“十一五”期间,生态恢复区共有220,000平方公里,省级和区域城市27个,城市136个,县近1200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区全面保护和保护。

2.2生态效益

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应鼓励丰富的生活和生态和谐、资源、资金、技术等因素流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域。小流域综合治理采用配套排水沟、水库、塘坝、山谷广场、场路等小型水土保持工程。以小流域为单位,封锁、排放、储存、灌溉和雨水收集和储存,形成了山区、水、场、林、路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重点解决工程缺水问题。选择优质、高效、生态、适宜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变传统的家庭自主管理方式,因地制宜,控制大户,可承包,规模化种植,发展生态经济林基地。快速生长的森林基地,牲畜养殖基地。通过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附加值、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需求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加强。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护管理机制,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应运而生。在生态效益方面考虑到改善生态环境带来的水质增加。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内容包括处理前植被恢复投资、地块面积和处理后植被恢复投资。

3.水土保持措施

3.1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

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是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环节。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必须站在水利工程战略发展的角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要注意,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在综合分析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水土流失控制的薄弱环节,确定并公布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重点管理区域。

3.2严格水土流失防治监督

严格防治水土流失是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加有效。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职能管理的建设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水土保持规划进行验收,登记水土保持规划,委托设计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完成所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和批准工作。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严格按照“新水土保持法”和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

3.3防止冲刷与淤积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因此,可以防止建筑工地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被冲走。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文状态的变化。开挖或回填的土基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水流对边坡的侵蚀,影响排水系统,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未经工程师事先书面同意,施工期间不得干扰河流、水道或现有灌溉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废弃堆积点布置,堆放点远离河流,尽量不覆盖植被,尽量选择荒地。及时压实被弃方及其地表植被,可以种植草坪、灌木或树木,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被遗弃的一方将尽可能顺利地使用耕地。

4.结束语

总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而且带来了综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李霞.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4,22:17.

[2]袁希平,雷廷武.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4,02:296-300.

[3]严丽.黄土高原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水代价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李田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论水土保持的相关探讨论文_李田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