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宁中中学 514568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出台,语文本体意识普遍开始觉醒,一堂语文课该教什么、不教什么,有新的导航,课堂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即语用教学已然成了新追求。但不少老师仍十分简单、望文生义地解读“语用教学”,以为课堂上让学生开开口、写写话、动动笔、练练文便是“语用教学”,其实不然。语用教学应该通过对具体语境中话语的揣摩、感悟、探讨、运用,学习并获得自己为了达成交际目的的素养和技能。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对“语用教学”有自己的思考:
一、“语用”是指向性的,是“综合”的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一种“语言文字的运用”,而是具有指向性的。学生一旦失却了对文本细致的体验,情感便在那一刻变得粗糙、放荡、枯蒿。没有了情感滋养,文字必然黯淡无光。
如教学《论语十则》(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们知道孔子想告诫爱徒为人应当奉行什么人生准则?
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条人生准则的?(学生们都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宽恕是为人应当奉守的人生准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件出示八下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一。”
你们说说这两段文字有何联系?
生:既然宽恕是人生应当奉行的准则,那么就要奉行这一人生准则,故曰“奉一”;不仅要宽以待人,也要适时适地地“宽以待己”,故曰“恕己”。
师:古人常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何不讲“严己”而言“恕己”呢?
(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
师:你们现在对孔子的话是否有新的理解?
(学生回答很精彩)
师:现在子贡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那么你们有吗?请你动笔写下来。
这堂古文课在“听、说、读、写”的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在获悉对文本的解读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整个教学环节指向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个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
二、“语用”是具有积累性的,是“实践”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文本的语用特征和个性,让学生感受、理解一些基础的语用知识和策略,积累一些基本的语用素材和方式,留下一些对今后的学习有用的东西。任何一种语言文字运用形态的生成与发展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只有语用教学为语言积累提供了现实的厚实的材料和资源,语言形态的生成与发展才能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语用”是现实性的,是“个性”的
语用可以是学习某一个词或句段的用法,也可以是领会文本的某一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甚至也可以是把握文本的写作结构、整体思路,或是单纯地模仿课文的某一个句段而进行写作。因此,语用环境下的教学,是学生在言语的个性体验、内化习得后对生活情境中的实际运用。抓住了语用教学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这个点,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不让语文教学失却了“语文味”。
《白杨礼赞》一文最后一句话——“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问: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的学生说:“起到总结的作用。”有的学生说:“还有点明中心的作用。”教师又问:在这篇文章中,与文末最后一句话表达意思相近的还有哪些?学生找到了开头第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我让学生们对这两句话进行比较,启发他们——“一句放在开头,一句放在结尾”,体会点题句放在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明确“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之异同,体会文本的写作结构、整体思路;同时指导学生将“前后照应”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当中,做到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就应该让“语用”走进课堂,就应该让师生共同探讨和学习如何使用好语言。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
论文作者:曾国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 准则论文; 文本论文; 放在论文; 白杨树论文; 《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