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乳腺增生 针灸治疗 临床实验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西医命名乳腺囊性增生,中医命名为乳癖,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1],发病率约占成年妇女的50%。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月经前乳房有胀痛感或刺痛感,经后症状缓解及间断性乳房隐痛为主,且常有心烦、易怒及食欲不振等症状。本文致力于验证两个民间验穴为组合,作为快速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的研究资料是在临床门诊(2017年5月11日~2018年5月11日)收治选取的确诊为乳腺增生的患者,共32例,全部为女性。年龄为在20岁~55岁的非绝经期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4岁。患者的病程在4至20年之间,符合纳入标准。将全部患者据其诊疗情况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为无显著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通过的《乳腺增生诊断、辩证及疗效评价标准》有关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拟定:
1.3辩证标准
乳腺增生在中医辩证中[2-3]主要分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和冲任失调三个证。三证表现见表1
表1乳腺增生辩证分型及症状表现
症状分型 临床表现症状
肝郁气滞 多见未婚或久婚不育,病程较短。乳房一侧或双侧出现无痛性肿块, 或轻微胀痛,可随经期或情志不遂时发作,舌质淡红苔 薄黄,脉弦滑等症。
痰瘀互结 多见于中年妇女,病程较长。临床上可见乳房单侧或双侧大小不等肿块,自觉乳房刺痛,尤以经前疼痛明显,经后则减轻或消失。经期紊乱经色紫而成块,痛经 ,舌质暗苔黄,脉弦涩。
肝肾两虚,冲任不润 多见中年以上患者。乳房肿块呈条索状,质中等,滑动不明显,皮色正常,无压痛,乳头未见异样滋出液。伴有胸闷善心烦气短,腰酸腿软,神疲倦怠,月经紊乱,量少色暗或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弱。
1.4纳入标准
①符合前述疾病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的受试者。②20岁~55岁的非绝经期女性。③实验病例时间为2017年5月11日~2018年5月11日。
1.5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者。②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指标观测者。③年龄在20岁以下或55岁以上、妊娠及哺乳期的患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⑤合并有乳房良、恶性肿瘤及其他乳房疾患者。
2治疗方法
2.1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应用全息手针疗法取乳腺反射区(位于中指的第一指骨掌侧面,根据增生位置来选择针刺部位,即左乳对左手,右乳对右手),第一排放点(手背面一、二掌骨基底结合部的前方),按照手针针法要求从第一、二掌骨底结合部进针约0.5寸,达骨面并沿骨面平刺2mm;中指近心端指骨掌面进针约0.5寸,针尖指向病灶,并留针40分钟。药物通过中医辩证用药,肝气郁滞型以丹栀逍遥丸为主,痰瘀互阻型以血府逐瘀汤合小陷汤为主,冲任失调以八珍益母丸为主;1天1次或隔日1次针灸,药物据说明服药,1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三天后停针或停药,随访1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方法。出现不良反应、感染、头晕或疼痛等症状时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或手法进行对症治疗。
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如以中医临床辩证分析,肝气郁滞型以丹栀逍遥丸为主,痰瘀互阻型以血府逐瘀汤合小陷汤为主,冲任失调以八珍益母丸为主;或以饭后口服西药三苯氧胺,10mg,bid,月经期停药。药物据说明服药1天1疗程,连续治疗三天后停针或停药,随访1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方法。出现不良反应、感染、头晕或疼痛等症状时可给予相应的药物或手法进行对症治疗。
3疗效评价
3.1观察指标
按照国家乳腺疾病评价方法,从自觉疼痛程度、局部肿块范围、肿块的大小、肿块的硬度及相关方面进行评价,分类比对。
3.2疗效评定
根据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疗效评价参考标准。通过计算治疗前后积分得出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进行疗效评定。当患者的改善率≥90%为治愈。当患者的改善率在70%~89%之间为显效。当患者的改善率在30%~69%之间为有效。当患者的改善率<30%为无效。
3.3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X2验证,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的标准。
4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善路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乳腺增生治疗改善率对比
5讨论
乳腺增生是乳房的一种非炎症疾病,[4]表现为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一侧或双侧乳房同时或相继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等。本病多发于20~45岁女性,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此症虽为自限性病变,但仍有癌变的可能[5]。对乳腺增生的一般治疗现代医学以内分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常用药物如雄激素、三苯氧胺、达那唑等;中医是以乳癖的来进行治疗,临床已拥有多途径的治疗方法,疗效各有不同,但起效一般。本文组实验方法来源于民间传统手针针刺法,其理论依据是全息手针疗法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操作时,取乳腺反射区与第一排放点。乳腺反射区在全息手针针刺法中对应三焦反应点,三焦的生理功能为通行诸气,运行津液,针刺调节三焦能调气行津。第一排放点在全息针法中对应肝肾的反应点,肝肾经络循行过乳房,通过对其针刺可以调节治疗乳房疾病。本文采取的针灸治,通过针刺刺激穴位后使人体产生自我调节,到达疏通气血、调经止痛的效果。而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则肿块自消。相较于其他针灸治疗方法,更简便、快捷,创伤小;相较于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本方法解除病人痛苦迅速;相较于西医治疗而言,此方法副作用较小,见效快,成本低。此外通过辩证分型遣方用药,针药并用,加大、巩固了治疗效果。
通过实验得知,民间验穴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是即快又显著的。此方法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乳癖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0-221.
[2]郭琪,裴晓华.利用德尔菲法确立乳癖辨证分型标准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07):1760-1763.
[3]黄春木,郭丽珠.辨证分型治疗乳癖60例[J].福建中医药,1991(02):36.
[4]王进才.针刺乳根穴治疗乳腺增生12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5):
[5]霍胜龙.乳腺增生症及其中药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21(4):80.
论文作者:李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乳腺增生论文; 乳房论文; 肿块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针灸论文; 药物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