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供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必须严格经过在线的、离线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控和测试,及时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充分了解全部相关信息。通过先进的系统操作进行详细的监测,同时对供电设备的状态作进一步的分析,然后再确定对相关设备实施正确的检修方案。在根据已有经验和科学测算后设置的设备状态检修一旦确定,就应该对设备实时检修,不可仅凭粗略观察和主观意愿随意改变对设备状况的检修。对供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目的是为了尽早发现问题,把事故弊端消灭在萌芽阶段,使设备在使用寿命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
关键词: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对策
对供电设备实时检修是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由此而引发的理论探索与技能操作研究一直在进行。由最初的事故后维修过渡到有规律有计划的定期维修,再发展到对供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其经历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效益的进步。
1、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现状及重要意义
新时期以来,不同地区的供电设备从材料使用到技术操作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供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是以设备的特点和运行状况为依据的,所以国家对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没有细致的规定和明确的统一要求。经过详细分析发现,当前的供电设备状态检测技术不算先进,方案不够成熟,设备安全运行的效果没有保障,由此带来的实施力度不强,检修方案自然也不能算作完善。要达到理想化的设备状态检修效果,首先需要对设备的基本运行状况作全面的在线监测,然后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经过科学的研究比较,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有了全面了解,才能确定检修的目标与方案。电力系统的有效运用价值如何,关键由供电设备的可靠性来决定。随着近年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网的使用容量逐步加大,用电客户对供电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维修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维修成本费用不断增加,给电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基于这种情况,采取先进的监测手段进行科学的的维修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制定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在不影响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设法降低维修成本。在实践应用中,由于供电设备的各个组成部件的性能、材料质地、制造技术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使用寿命各不相同。同一标号的供电设备,在不同环境和使用状态下,它的使用寿命也会有差别。有些设备的使用寿命过期了还来不及修理,只好在设备出现了突发性的故障,或事故后进行事后检修和抢修,既对电网造成了波动与损害,又影响用电客户的正常工作,常常使检修工作在紧急状态下匆匆进行。而有的设备还没有达到使用寿命就提前进行了检修,不仅破坏了供电设备的有效利用率,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基于这种情况,传统的检修模式必须被行业领先技术水平支持下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案所取代。事实上也达不到现代化城乡建设发展对电力生产的需要。传统的监测手段落后,导致无法按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检修,造成各方面的浪费,常常使正常工作陷入瘫痪状态,降低设备可用率,造成电力系统和用电客户的共同损失。
2、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应对策略
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是融现代监测技术、现代诊断技术为一体的新兴技术,是一种科学的检修模式。它的优势是检修时间是预知的,检修项目是完整地,检修目的是明确的。进行状态检修首先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考虑,一切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使用,既不能把材料和设备浪费,又要保障电力系统和电网的稳定,要始终把提高运行质量的安全可靠性放在第一位考虑,以便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和科学的应对策略,更需要在实践中广泛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做好状态检修工作必须重视全过程的监测管理,不可顾此失彼,一定要统筹兼顾,更要保证设备的良好原始状态。从出现故障的情况分析,除了制造厂的材质差、材料制造单薄,不符合标准、防锈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等设计因素以外,某些设备多年得不到应有的修理和必要的维护,也是频繁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要彻底解决这些常规问题,厂家必须对关键设备的制造要按标准进行,不可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另外供电部门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实时检修和维护,把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科技成果统一使用。设备状态监测是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如红外线测温、油色谱分析等,是能发现电力设备中潜伏性故障的一种有效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为系统提供实时的、准确无误的设备状态信息,为诊断设备状态提供分析依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所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这是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应综合分析,决定对设备进行哪些状态监测,以保证设备状态信息的全面性。同时,应采取合适的监测装置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以保证设备状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选择状态监测点和监测设备。供电设备是一个复杂的设备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尺寸大、体积重,以油为工作介质,既有机械设备,又有供电设备,还有油系统,发生故障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基本表现形式是振动、有关温度以及噪音等异常,故障后果一般表现为稳定性破坏。而状态检修的核心是设备的状态分析和故障诊断。状态分析和故障诊断则需要大量的设备运行、维修和监测数据,因此,应根据电气设备的不同特点,考虑监测点和监测设备的选择。加强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工作必须在新技术指导下进行。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因为它不直观地反映产品的投入产出效益,是以一种服务后置效应而体现的。因此,状态检修管理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一是检修计划的编制要适应电力市场的变化。二是供电设备检修的安全问题。三是加强检修成本核算。同 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加快开展状态检修的步伐,落实状态检修;没有大的运行缺陷的设备,不危及运行安全的设备,尽量不要盲目安排停电检修;不要纯粹为达标、创一流,而将设备停电检修处理。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作为供电系统的基础管理部分,直接影响到供电的安全和质量。
3、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供电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化城乡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供电设备进行实时的状态检修,是电力行业各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实施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目的是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尽可能降低设备的风险隐患。为此,相关部门应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造,尽量采用世界领先技术水平指导工作实践,对新材料的使用要以安全、经济为基础,有效保障电网的输电能力的提高。今后,对供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方向,必须以减少维修次数,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为宗旨。通过先进技术研究,加强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供电设备的安全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电力企业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其次是向降低供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方向发展。主要利用国际行业新检测技术,对安全经济的电力设备进行新的研制开发,尽可能把高电力使用的可靠性与科技含量,使集智能化与数字自动化于一体的监测设备广泛应用到工作中,有效服务于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强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一步提高检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电力行业适应新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也是创一流供电企业的客观要求。设备状态检修是一种先进的检修管理模式,能有效地克服定期检修造成设备过修或失修的问题,从“到期必修”过渡到“应修必修”。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建设一流供电企业的重要内容,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具体体现。设备状态检修要根据不同设备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检修方式,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改进性检修为一体的,优化的综合检修方式,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供电成本。实施设备状态检修是对现行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设备状态检修要有长期目标,总体规划,要扎实稳妥、分步实施,逐步推广。
4.结束语
随着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与技术创新,对供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必须严格谨慎,把一切隐患降低在萌芽状态。首先应该在局部的试点运行定期检查基础上,积累一定经验,加强科学探索,然后再实现全部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有效控制。技术条件成熟后逐步大面积推广,这将是供电企业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它可降低工作成本,减少检修费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障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田丰,余天龙.试论我国发电厂的检修制度[J]热力发电;2002年02期
[2]杜延令.电气设备绝缘老化与状态维修的探讨[J]山东电力技术.2002年05期
论文作者:卢晓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设备论文; 状态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实时论文; 使用寿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