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发展调查报告_农业论文

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发展调查报告_农业论文

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疆论文,兵团论文,农业综合开发论文,考察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受农业部综合计划司的委托,于8月20日~30 日到新疆了解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根据农业区域开发问题研究课题要求和兵团农业综合办公室安排,并在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有关同志的陪同下,先后去了位于南疆阿克苏地区的农1师14团、11团, 位于北疆的农5师90团、81团,石河子地区的农8师141团等单位进行考察。 现将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兵团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效

兵团农业综合开发是从1988年开始的。1988~1990年为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总投入资金为35890 万元, 其中国家投入的土地开发基金6800万元,占18.95%;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农行开发贷款2219万元,占6.18%;兵团、师(局)、团场三级筹措26871万元,占74.87 %。1991~1993年为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总投入资金为34225.9万元, 其中国家投入的农业发展基金7200万元,占21.0%;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农行专项贷款3056.8万元,占8.9%;兵团、师(局)、 团场三级配套资金20958.38万元,占61.2%;其他资金3010.7万元,占8.8%。 1994~1996年为第三期,预计总投资44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400万元,占23.2%,农发行开发贷款6000万元,占13.4%;兵团、师(局)、团场三级配套资金28500万元,占63.5%。从1988年开始, 截止到1995年底累计完成总投资99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400万元, 占20.6%,农行贷款7000万元,占7.1%;兵团、师(局)、 团场配套资金71600万元,占72.3%。

八年来兵团累计开荒175 万亩(含收复弃耕地), 改造中低产田246.7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123400亩,新建、改建经济林28000亩,增加畜牧业饲养能力66000头。完成开荒、低改工程有:加固小型水库6座,修建扬水排灌站22座,修建防渗渠道2090 公里, 开挖疏竣灌排渠道18000公里,修建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17700座,新建机电井1640眼。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八年来项目区共增产粮食16万吨,棉花10万吨,甜菜38万吨。与此同时,还增强了项目区的农业发展后劲,使部分沙漠变良田,改善了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开发项目区基本上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规格化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兵团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做法

1.兵团、师、团三级分别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兵团由分管农业的副司令员任组长。兵团每年召开由师(局)主管领导、开发办主任和有关业务部门参加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总结、规划、部署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各级都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作为各级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和农业综合开发业务的主管部门。兵团上下已基本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农业综合开发格局,从而在领导和组织上保证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始终按照国家确定的开发建设目标和对农产品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保持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发挥新疆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并且在发展中注意效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地确定开发重点,走上致富的道路。

3.兵团从开发资金有限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两依托”的做法,即:一是依托现有团场,二是依托现有骨干水利设施。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团场的机械、人力、物力和公共设施以及本身的技术力量,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开发资金的不足,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的完成。在此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综合开发项目区田平渠直,田、渠、林、路同步建设,做到了开发一片成一片。实践证明,坚持高标准,注重工程质量,是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的关键。

4.兵团根据高寒地区施工季节短的特点,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坚持常年开发与大规模突击会战开发相结合。也就是在抓好常年开发的同时,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人力、机械力进行大规模的会战开发;并相应组织专业机械化开荒队,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做到定机车、定时间、定任务,责任到人,奖优罚劣,保证了按质按量完成开发任务。

5.兵团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上,普遍实行“两证一制”制度。即在土地开发前,严格实行土地开发许可证制度,这样既能保证按计划开发,又可避免土地开发中的权属纠纷;土地开发后,实行团、师、兵团三级验收,兵团验收合格后颁发土地使用证,正式纳入地籍管理;在开发过程中实行任务、投资合同制,做到投资与开发任务相结合,投资与开发效益挂钩。兵团的这套项目管理措施,对提高投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土地开发纳入依法有序的轨道。

6.兵团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继承和发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传统精神,成为克服各种困难的原动力。大批战斗在第一线的领导和战士,常年吃住在工地上,战酷暑,斗严寒,为子孙后代造福,谱写了许多动人事迹。

三、兵团农业综合开发“九五”计划及其战略举措

兵团“九五”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2.5番,力争2.8番,职工生活进入小康。主要农牧产品总产要求达到:粮食175万吨、棉花50万吨、甜菜200万吨、油料20万吨、商品肉20万吨、优质瓜果20万吨。“九五”期间兵团计划开荒300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400万亩。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制定了“1158 ”工程目标:即开荒、收复弃耕地1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50万亩, 新增棉花8万吨,增加粮食18.6万吨,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项目。计划总投资15.5亿元,其中水土开发项目14亿元,多种经营项目1.5亿元。 申请国家财政资金5亿元,农业发展银行贷款1.5亿元,兵团配套资金3亿元, 项目单位自筹资金6亿元。预计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产值18.2亿元,实现利税6.5亿元,职工纯收入增加6.5亿元。

为了保证“九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兵团决定把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正式列入机关编制序列,副师级建制,定编20人,专职负责兵团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各师(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亦列入编制序列,配有专职管理人员,人员基本稳定;项目团(场)也建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办事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在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建设的同时,还对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在管理措施上强调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八高”标准,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即: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高水平、高商品率、高产出、高效益。为此,要抓好四个环节:首先要科学规划项目区,实现集中连片开发;其次要实现项目化管理,包括择优立项,评估论证,建立项目库制度,做好督促检查,严格竣工验收,加强建后管理;第三是认真支持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区、实验区的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科学含量和辐射能力较强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第四要强化对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包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工程管理,人员管理等。

二是建立滚动式、开放式、经营式的新机制。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已经形成“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机制,以国家财政有限的投入,带动全社会对农业的大投入;对有偿资金进行滚动使用,可以增加开发资金来源;坚持“不还款不立项,少还款少立项,全还款多立项”的原则,对回收有偿资金好的单位继续实行奖励办法。在“开放”方面,对内要逐步建立经营式开发的机制;对外要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吸引外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三是按产业化要求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首先要积极推广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把开发、种植、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其次,发展支柱产业(产品),拓展优势产业,尤其要注重建设外联市场、内联基地的“龙头”企业,把生产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其三,实行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合资一起上的方针,多渠道吸引资金、增加收入。

四是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兵团在“九五”至2010年实施农业“六大工程”,即棉花高产优质工程、粮食增产工程、种子产业化工程、农业节水工程、畜牧增肉增毛工程、科技扶贫工程。今后新开发的区域要做到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产出效益高、加工增值率高、商品率高、综合效益高;项目区从规划立项开始,就要认真考虑科技项目含量;项目区要向生产的深度、广度、高度发展农业,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四、对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建议

1.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兵团经过多年建设,水利工程已有一定基础,现有水利工程控制的面积为2000万亩(超过耕地面积600万亩), 并且目前灌溉水浪费十分惊人。如农1师每亩灌水量为1038m[3],比兵团的平均灌水量高51%。据试验资料估计,农1师如果适当降低灌水定额,即可节约用水3.36亿m[3],如果渠道采取防渗措施,也可节水1亿m[3]。水资源利用潜力巨大。

兵团通过一、二、三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普遍改善了灌溉条件,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治理了盐碱,提高了土壤肥力,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了绿色植被覆盖率,使原来比较脆弱的荒漠生态转化为稳固的绿洲生态系统。并且各个师、团都结合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因地制宜地摸索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做法。如农1师14团、11 团创造的“当年开荒、种稻洗盐,次年种麦培肥农田,再下一年植棉”的模式;农8师141团创造的“防渗节水,挖排治碱,平地培肥”模式;农5 师90团、81团创造的“喷灌洗盐种甜菜,改良土壤种小麦,次年种棉花”的模式,在相宜地区都有普遍推广意义。只要加大开发力度,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各项事业得到发展,不仅可为农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职工收入,而且也为兵团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农业总体功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的总体功能中,一般包含着农林牧副渔五业结构和种植、养殖、林业各业的内部结构两个层次。这种具有层次的农业生产结构,既反映出农业的自然生产力因素的联系关系,也反映了农业结构的社会生产力的客观基础。就五业结构来说,兵团1995年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87.7%、林业占0.2%、牧业占11.0%、渔业占0.6%,林、牧渔所占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从用地情况(80年代末期资料)来看,兵团的农(耕地)、林(人工林地)、牧(人工草地)比例为10:0.9:0.3,远低于新疆地方单位的10:1.9:2.3的比例。实践证明,这种状况不利于农业总体功能的发挥。在种植业方面, 1993 年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42.2%,经济作物占44.2%,其他作物(主要是苜蓿及绿肥)占13.6%,这个比例是较好的,但苜蓿及绿肥作物所占比例尚可适当提高。

应当指出,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应当有利于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潜力与优势,并要保持结构系统的最佳状态与良好的生态平衡、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兵团的农业生产结构还要作必要的调整。

一是要重视防护林建设,除各个地块的“田、林、路、渠”配套的护田林外,还要建设多种防护林带,这是改变自然面貌、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和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必须安排落实。同时还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建设一定面积的用材林和薪炭林,发展一部分经济林,以增加经济效益。

二是实行农牧结合,增加畜牧业比重,不仅生产出大批畜产品,还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实现转化增值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种植业结构中要把饲草、饲料放在粮食、经济作物并重的地位,由“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以促使农牧结合,协调发展。

三是有的团场棉花种植面积占到耕地的70~80%以上,这种做法短期内虽然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仍应适当控制种植比例。棉花只有保持适度规模和一定的种植比例才能持续发展,不能棉花效益高就追求最大限度种植棉花。因为棉花过度集中和所占比例过大后,不仅不利于轮作、倒茬,不利于相关作物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发挥整体效益。因此适度的棉花生产规模和种植比例是保证棉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3.依靠科学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

兵团对科技、教育工作极为重视。1959年成立了兵团农业科学研究所(1980年扩充为兵团农垦科学院),随后各师都成立了农科所,大多数团场也成立了农科站;并且在50年代就建立推广机构,在植保、种子、畜牧、园林、机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推广工作,现在已有较为健全的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良种繁育的工作体系。在农业教育方面,1952年即创办了八一农学院(1957年交给自治区领导),1959年建立石河子农学院,1960年建立塔里木农垦大学,还建有一批全日制中等农业学校和成人农业中等学校,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但是,从兵团长远发展和二次创业的需要来看,提高兵团的整体科技水平和职工科技素质仍是关键。

兵团现有各团场所处地域自然条件严峻,70%以上耕地都是从较重的盐碱土改造过来的,面临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加强灌区的配套和扩建改造,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效益;在干旱荒漠戈壁滩上建立的“绿洲农业”如何实现“二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如何推行节水灌溉新技术;对重盐渍荒漠区综合开发治理及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技术;现有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作业机具配套以及如何建立起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如何实行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以最经济有效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等等。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要靠自身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兴农”在兵团也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为此:

一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并采取企业办科技的办法,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兵团需要,以承担兵团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任务为主。因此,除国家有关部门要增加对兵团重大科研项目的列项和增加科技拨款外,兵团要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抽出一定比例,建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以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对一些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要在项目投资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可行性研究和有关课题研究。

二是要大力加强农业教育。为了适应兵团经济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的成人中等专业教育体系,用多种形式举办长短结合、学用结合的培训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要进一步办好现有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和塔里木农垦大学,农业部和兵团继续拨给事业费和基建费,自治区政府要与新疆地方院校一样,给予地方性政策补贴,使之成为具有兵团特点、符合兵团需要的人才培训和科研推广基地。

4.全面规划,加强管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水平。

兵团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要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纲要》中规定的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分期分批连片组织实施,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保证形成新增综合生产能力,取得总体效益。当前要紧紧围绕兵团“九五”期间水土开发规划及多种经营、农产品加工工业建设规划,根据农业资源开发使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对社会的有效供给和职工收入不断增加。

农业区域开发项目的投资金额要和项目按期建成后形成的固定资产,新增的粮、棉、油、糖、肉等主要农产品能力和提高的商品量,以及贷款偿还能力等挂钩。要逐步建立法人责任制,即要求建设项目由法人对筹划、筹资、建设一直到生产经营、归还贷款本息以及资产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真正明确落实项目投资当事人的责、权、利,使建设项目纳入法制管理。

农业区域开发项目必须经过论证评估,只有那些符合投资方向和投资效益好的项目,才能择优立项。对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要按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包括建设前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实施建设期间的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定期监测评价;工程完工后进行逐项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报告经批准后,项目才算建设完成,转入投产运行。

兵团农业综合开发迄今已有8年时间,取得了巨大成就, 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在已经草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规定》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个材料,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定稿,然后报有关领导部门批准后正式执行,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纳入正轨。

5.完善计划单列体制,从政策上、资金上予以支持,更好地发挥兵团的集团作用。

党中央于1981 年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之后, 特别是1990年实行计划单列以来,兵团的经济实力极大增强,职工生活不断提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兵团的存在和发展,始终是新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

我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证明,屯垦戍边是保证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而兵团是屯垦戍边的最有效载体。兵团保持着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形式,坚持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有着大批转业官兵、城乡支边青年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组成的职工队伍,坚持劳武结合;实行党政军合一的领导体制,执行屯垦戍边战略任务,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于一体的大规模组织,具有无限生命力。目前兵团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职工负担过重。1993年退离休人员达到31.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1%,平均两个生产一线职工负担一个退离休人员,职均负担1200元以上;税负增加过快, 从1985 年以来平均年递增20%,1993年达到5.43亿元;贷款利息越来越大, 1993 年贷款余额为76.65亿元,年利息增加到5.08亿元;自办社会负担沉重,1993 年除中央财政补助2亿元以外,兵团自筹用于各项社会性支出达2.34亿元。 以上四项1993年共支出21.45亿元。二是边境团场很难维持。58 个边境农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极差,职工队伍思想不稳。三是国家对兵团投资渠道少、规模小,许多急需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基础实施建设无法上马。四是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不断扩大,对兵团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兵团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屯垦戍边任务的执行。

针对这种情况,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兵团计划单列体制,疏通有关渠道,从法律上明确兵团的性质和地位,确认兵团管理范围内的地上和地下资源的管理、使用权;并从政策上、资金上予以支持。以期充分发挥兵团的集团作用,提高屯垦戍边能力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稳定边疆、建设边疆以及新疆农牧业发展发挥更大的示范、辐射作用。

标签:;  ;  ;  ;  ;  ;  ;  ;  

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发展调查报告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