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论文_王兴亚,李亚

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论文_王兴亚,李亚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一定的重视。实践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结合时代特点,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下面文章就对当代思政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与方式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实践育人;高校思政;思政工作;角色定位

引言

青年是承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关键主体,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高校,其重要使命不言而喻,而课堂又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主要载体,因此,探究“实践育人”下的高校课堂教育创新路径有其必要性。

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角色与定位

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同时,明确思政工作主体人员的职责: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

实践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学生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展开社会实践,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这其实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变得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将理论和生活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实践育人模式还能够帮助社会生态得到良好的构建,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因为在学生的三观养成过程中,教育环境其实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教育环境和谐,就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在教育环境中,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环境都包括在内,所以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更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着正确三观和独立人格的人。现在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导致学生的三观总是被各种事物所冲击,无法保持坚定。所以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

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3.1课堂形式局限,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仍旧停留在传统狭义的面对面授课层面,也即主要以学校开设思政理论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流程为学生选择课程、老师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并参加考试从而获得成绩,这一过程的结束被认为理所当然的认为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而学生真正的掌握情况则被忽略。再者,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普遍以集体大课的形式开展,老师对内容的讲解也以填鸭式和灌输式方法为主,教学手段多集中为板书或…PPT等简单的多媒体手段。尽管许多高校已经推行了多元化教学方式,但由于部分老师在采用创新手段和工具的过程中存在执行低效、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使得新媒体教学手段并没有发挥应有效用。

3.2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学生参与的投入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宽泛,并且内容相互补充相互影响,联系紧密。高校在组织各项思政实践教育活动上过于形式化,往往对比较重视形式而轻内容。很多活动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参与度也不够。

3.3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匮乏

教师想要使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加理想,首先就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高校思政教育,丰富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在这其中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实施教学活动,不过现在有很多教师不够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最后导致和学生之间关系不够和谐。

4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路径

4.1扎根第一课堂,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第一课堂是学生最直观接触思想政治理论的场所,高校应重视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首先要从理论课程教授着手,丰富课程的内容和授课形式(如在线慕课、课程直播等)。另一方面,要抓好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投入,构建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同时不定期举办思政教师队伍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的授课能力。

4.2完善各项社会工作内容,让学生加强思想意识

目前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工作包括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在学校中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可以让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知识和技能,可以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培养大学生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强化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将主题教育结合在公益活动中,让学生早日接触社会且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能够胸怀国家强化责任感。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工作。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是奉献精神,这是非常高尚的。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提高自身的办事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高校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各种活动。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具备集体责任意识,让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识。

4.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这个互联网+的“速食”时代,网络的便捷与诱惑吸引了高校大学生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诚信、互助等优秀品质的养成正在受到不断冲击。他们会很快信任他人,也会迅速失去信任。面对这样的局面,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首先要能够情怀傍身、守住初心,立足于大学生们的实际生活“雪中送炭”,给予他们最实际的帮助、最直接的关怀、最真实的感受,让他们抵御住虚拟世界的空无与挑逗,才能赢得最珍贵的“信任”,当好知心朋友。其次,要能够身体力行、讲究实效。虚拟世界能够给人带来一时的满足,但恢复平静后的落差是每个人难以逾越的坎;因而,应对虚拟世界最大的武器就是现实的力量。当知心朋友的帮助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信任”之后的接纳与效仿就会自动生成。如此外因到内因的转变,就是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青春摆渡人最大的价值体现。

4.4加强学生思政社团建设,丰富教育方法

目前高校中有各种类别的学生社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在这些学生社团中思想政治类的社团并不多。可以鼓励思政教师多参与学生思政类社团建设,担任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指导意见。高校可以结合共建单位给学生思政类社团提供锻炼基地,例如与红色革命纪念馆以及红色历史传统文化地建立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以素质拓展或者文化调研等形式多多地参与社会锻炼。鼓励学生多创办思政类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自主策划,自主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出发点进行系列的学习研究。可以经常让学生思政类社团开展思想交流讨论会。每个学年定期进行竞技类比赛,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并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实施思政教育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确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对此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学习思政,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郭婉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2):80-83.

[2]张瑶.新媒体环境下责任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47):17-19.

[3]木尼拉·阿布都外力.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12):168-169.

论文作者:王兴亚,李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论文_王兴亚,李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