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论文_李湘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论文_李湘云

(湖南永州市道县清塘镇中心小学,湖南 永州 425300)

长期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让笔者深知;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玩、好动、思维直观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好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尽快地将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而且对学生了解新知识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1创设生活情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数学知识通过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才会更有兴趣。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如果单纯向小学生讲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内容,小学生就会感到抽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之下进行折纸。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更加形象、易懂。

又如在学了“年月日”之后,就编写如下一道思考题:“爸爸到外地出差了,小明在家一天天数日子他快点回来,两个月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明一共数了多少天?”这时就要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月份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的。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不仅可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其解题的技巧和根据具体情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讲“长度单位的认识”一课上,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她在课前先带学生走1000米,在校园内感受1000米;又放录像,从学生熟悉的一段路程中录1000米的路程,感受1000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兴趣很浓,对1000米的感知也加深了许多。

2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年龄特点,对客观事物好奇、爱动的心理特性,在教学中,适当的开展一些有声有色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轻松快的事,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当数学与儿童的游戏结合在一起时,孩子们感受更深的是:数学,有趣!

如在讲“空间与图形”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在讲桌上放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男生闭眼,然后我同时翻动两个教具,再让男生睁眼,猜一猜有什么变化。结果男生一致认为长方体动了,而正方体没动。这时,我让女生说出变化情况。此时,提出一个令大家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男生看到长方体动了,而正方体没动呢?引导大家思考、讨论,并动手验证,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感悟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又如在讲“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后,安排了一个男、女生比数大、或数小的游戏。每组5人,前面4人各抽一张数字卡片,由第五人将4张卡片组合成一个四位数,先比一下看哪个组组成的数大,再重新组合,看哪个组组成的数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排列,才能使组成的数尽可能地大,或尽可能地小,使学生在游戏汇总领悟数字与数位的不同组合,可以组成不同大小的四位数,并进一步理解比较大小时,要从最高位起,一位一位地去进行比较。

再如在讲“左右”时,安排一些动作游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机器人游戏:教教师做遥控器,学生做机器人,老师发出指令,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的又快又准;还有找前后左右邻居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高高兴兴地参与进来,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节,有位老师是这样进行的。“她先利用了多媒体的含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再加上画外音从而导入新课:一天,一只小熊在外游玩,玩累了,就躺在一棵大苹果树下睡起了大觉。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并砸在了小熊的头上,小熊大叫一声:“啊”。结果发现是树上的苹果熟了,它便找来自己的好朋友狐狸,想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分享这个苹果。可是现在只有一个苹果,如何分才能使小熊和狐狸都感到比较公平、比较满意呢?听了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分苹果的方法。就这样,刚开课,整个课堂的气氛就显得特别的热烈。而且,这时同学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知识。

4 创设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的积极性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猜一猜对小学生而言时新鲜有趣的,创设猜想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玩心”,在跃跃欲试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对新知的全心投入。

如在讲“比的基本性质”时,我先领学生复习了商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博让学生猜一猜比会有哪些基本性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了大胆的设想,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验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讲“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猜测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学生一般猜的都是底、腰和高,那么底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超,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投人到新知的学习之中。

5 创设动手情境,在实践中理解感知数学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生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及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找规律”一课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去找规律,不如动手拍一拍、做一做,让学生体会得更深刻,因此,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利用准备的五颜六色的珠子设计有规律的手链;用花、草的卡片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学生在动手中深人地理解并创造着规律,使“找规律”成为简单、有趣的一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利用活动角去自己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自己画大角、小角,用手中的水果去创造角,用角去画出美丽的图画等;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对角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在动手“玩”中学好了数学。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有不断地把枯燥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爱的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转变成主动的学习方式。

论文作者:李湘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论文_李湘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