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第四中学 355209 吴光俊
摘 要:新课改后,初、高中的衔接话题尤为引人注目,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采取多种形式、鼓 励学生多阅读,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媒体文化”;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健康的、可持续性地发展。
关键词:衔接;高度;激活;阅读; 多媒体文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常常令人困惑,不得不引起 我们关注:接手高一时会经常发现许多中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升入高中后,就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究其原因,客观地说,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思路。我们知道初、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存有差异。初中各种能力要求相对偏低,考试内容多倾重课本知识。而高中新 课程标准各方面内容要求都相对较高。这一低一高,就形成落差, 这就从主观上直接造成初、高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衔接缺口。
可见,教师的不同的教学思路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正确的 教学思路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如沐春风。所以思路决定着出路。
一、学生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
说实在话,过去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后在的,被动的弱势地位,学习主体意识和学习主动精神就会受到极大的抑制,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了可持续性发展。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摸索中,我清醒地意识到真正体现课堂教与 学的平等,扎扎实实地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还在于我们教师的思路, 要切实转变过去教学的传统观,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 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并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 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尽情地演绎。教学过程坚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真正达到“立人”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让学生 的身体知识、情感、意志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并保持“礼贤学生”的教学心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拉近 距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力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把握学生对变化的外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和心理感受,了解学生对新的教育教学的想法和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让我们老师真 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句话,从整个教学过程 到学生的具体细节真正做到学生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一只苯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是啊,我们教 育工作者就应当成为为每一位学生送去矮树枝的人,成为学生心中 的“上帝”。
二、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没有阅读量的积累,语文教学便成了一纸空谈。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 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0 万字,高中阶段不少于 150 万字,再加 上近几年高考把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列入考试范围。根据 这一规定,我开始在教学中找寻新的出路,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 生多阅读,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给学生自主阅读的自由。于是我每周带学生进一次图书馆,给学生自由选择图书馆中书籍阅读的自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以此为 契机,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量不少于 5000 字。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 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懒散、怠慢、不喜欢看书阅报逐渐演变为现在争相传阅,彼此交流、 讨论。这种做法既符合大纲规定,又陶冶了情操;既张扬了个性,又融入了自我。并且严格要求学生每天或每周或一个阶段后及时进
行自我交流,总结并记录阅读心得,然后整理成册。我记得教育家 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哪怕是摘抄优美的语句。
由于学生的情感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引导学 生在阅读作品,感受、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去完善自身的情感。于 是我就在学生渐渐融入这种氛围后,指导学生去广泛阅读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赏析古今中外的艺术形象,丰富他们的情感经验,深化他们的人生体验。并适时地创设一种类似专题探究的情景和途 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并能对大量的信息进行
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因此说,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心胸,开启心智,扩充学生的知识储量,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益。当然,我们要做好耐心地引导,有效地阅读,并提供给学生呈现和表达阅读感受的平台,以便加强交流总结。
三、做好“多媒体文化”蛋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根据这一思路,我就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适当增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由于我们地处乡镇地区,语文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的生活方式比较单一, 生活范围比较狭窄,很少甚至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于是我就借助科技手段,把目光瞄准了网络媒体,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抽空看些有意义的节目像新闻类节目、谈话类节目、益智类节目、励志类节目等。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调节紧张的大脑,感受丰富鲜活的素材,接受全 新的具有启示意义的理念,帮助开启思维,增长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深化人生体验。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得法,摈除兴趣的盲目性,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地收看,我坚信 我们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从直观、生动、形象中获得知识、智慧和经验。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在不断学习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中,我明白了路在我们的理念中,路在我们的教法中。思路正确了,交 流加强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就自然了,语文素养、语文学 习的能力就会形成可持续性地发展。
论文作者:吴光俊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学生论文; 思路论文; 语文论文; 持续性论文; 这一论文; 文化论文; 高度论文; 《高等教育》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