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评价应处理好三个关系&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评价标准的再探讨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评价应处理好三个关系&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评价标准的再探讨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的评价应处理好三个关系——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的评价标准再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评价标准论文,评价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使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的评价标准变得切实可行,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美的价值标准与教育价值标准之间的关系

教育价值是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评价教育活动中的任一因素都应围绕活动本身是否具有教育价值来进行。教育评价标准和教育价值取向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着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而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又会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因此,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必然促使我们改变课堂教学评价观念,必然影响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

教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即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尽管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都体现了两方面的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在总体上偏重于社会价值;在社会价值方面偏重于政治、经济价值而轻视文化价值;在个人价值上偏重智、德价值而轻视体、美价值。与此相对应,我国的教育评价在总体上是偏重于教育的社会功利价值,课堂教学评价偏重于课堂教学的功利价值(或直接功利价值)即偏重于课堂教学对学生升学、选拔所产生作用大小的评价,而对课堂教学的非功利价值(或间接功利价值)即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形成学生完善人格等方面所起作用的评价重视不够。

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就是要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重视教育在个人身心发展上的非功利价值。与此相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要重视课堂教学的非功利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由创造的能力,课堂教学美的评价标准,就是要评价在课堂教学这一实践活动中,以感性形式所显现出来的师生活动特别是教师活动的多种自由创造的能力,即正确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智慧与才能,美好的教学情感等,这是美的价值标准的出发点。

美的评价标准既具有功利性的一面,也有非功利性的一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美的功利价值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品德形成,知识获得,能力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美的非功利价值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在愉悦学生情绪,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学生和谐、健康人格方面的潜在作用。运用美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纠正教育评价标准中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倾向;另一方面可以纠正在教育的个人价值取向上重功利标准而轻非功利标准的倾向,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一致的。因此,运用美的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不是对课堂教学教育价值标准的削弱,相反,它不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观,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内涵。

二、处理好美的教学内容与美的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的内容是美的形式的基础,而美的内容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从美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要体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

首先,美的内容是主要的,形式是次要的,美的形式只有体现和突出了美的内容即体现了人类的本质力量,才算完成了任务。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在乐的审美上就区分了内容美与形式美,并要求两者的统一。孔子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注:曹利华《美学基础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这里“善”指内容,“美”指形式。就“美”与“善”相比,孔子认为“善”是根本的。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内容是根本的。在课堂教学美的评价中,一切标准的制定必须要体现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要体现教学活动的求知性(真)与育人性(善)。如果标准的制定过分注重课堂教学美的形式,本末颠倒,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而且,社会美的评价标准重在内容,课堂教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对其进行评价必须要侧重内容。因此,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要与教育目的对于人才发展的总体要求相一致,要能体现出课堂教学活动在对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这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的评价的核心内容。

其次,美的特征在于其形象性,美的内容要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美的价值在于真与善在对象上的统一。法国著名思想家狄德罗说过“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两种品质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注: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课堂教学评价美的标准,不仅要从内容上体现科学性的“真”,体现思想、道德性的“善”,还要体现教学形式上的“美”。只有教学形式美得以实现,“真”美和“善”美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美具有感染性的功能,而美的事物以其感性形态体现出来,是形成美的感染性的基础。课堂教学的内容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体现出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科学真知,形成良好品德,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启迪,精神得以振奋,从而使素质教育关于身心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这正是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的评价所要着重强调的。

因此,设计课堂教学美的评价标准,要正确处理好美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切不可只重内容而疏于形式,或是流于形式而疏于内容。辩证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使课堂教学美的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三、处理好“目标参照”评价标准和美的评价标准的衔接问题

用美的标准对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观念,但不意味着对“目标参照”评价的全盘否定。美的评价标准考虑的着眼点是课堂教学的多目标或非预期目标的评价,这在笔者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思路——美的标准》(《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一文中已进行了阐述。处理好“目标参照”标准与美的标准的衔接,是保证美的评价标准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注:季明明、李吉会等《中小学教育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来分析美的评价标准的设计思路。

在所列的评估标准中(见表1),“目标参照”评价的标准把课堂教学的评估分为七大项。运用美的评价标准,在遵循“目标参照”标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可以把课堂教学的评估简化为三大项即教学内容美的评价、教学形式美的评价及教学效果美的评价。

“目标参照”标准与美的评价标准对照表

表1

“目标参照”标准

 美的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评价标准

评价思路

教学

(1)目标的确定

“真美”与“善美”

目标

(2)目标的具体

结合的评价

 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是否符

   合客观规律,体现科学性;是否

 (3)知识的传授

教学

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是

 

(4)技能的培养   内容

否体现思想性与教育性;是否与

教学

(5)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社会发展及先进教育理念

内容

(6)思想道德教育  相适应;是否充分挖掘科学知识

   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因素等

教学

(7)教学过程完整  应符合形式美的一般法则

过程

(8)教学过程合理

教学

(9)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学  教学方法、手段、媒体等是否反

方法  (10)教学手段的使用 形式  应了美的教学内容;是否体现教

  (11)教案

师的情感美、教师劳动的创造

教学  (12)语言  

 美;是否体现出节奏美、整齐美、

能力  (13)教态

 对称美、多样统一美等形式美的

  (14)板书

 一般法则等

美的价值体现

 

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形成了综合的

教学  (15)教学质量

 教学   审美场;是否体现出学生求知后

效果  (16)教学效率

 效果   的愉悦性;是否体现出课堂教学

  (17)测试成绩

 美

 的多目标性等

教学内容美的评价,包含了“目标参照”评价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美的评价标准一方面要深化“真”的标准(科学性)和“善”的标准(教育性)的内涵,不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还要强调所选内容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评价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上是否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了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美的因素,包括智慧的、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等美的内容。

教学形式美的评价,包含了“目标参照”评价中的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师能力的体现等。“目标参照”标准的评价主要强调的是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要安排得当,要与教学内容、目标相一致。而美的标准中教学形式美的评价,除了强调美的形式要突出和体现美的内容之外,重点强调了教师劳动的智慧美、教师的情感美等在教学中的体现;强调了教学形式要符合形式美的一般法则。使用美的标准进行教学形式的评价,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效果美的评价,是对“目标参照”标准中教学效果评价内涵的修正和延伸。“目标参照”的评价标准比较重视预期教学目标的完成,强调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的测试成绩等。运用美的评价标准,教学效果美主要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美可以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美的评价中反应出来,因此要淡化教学效果的评价,这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或者说,教学效果对目标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对其进行评价不要只着眼于预期目标,只要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些方面得到提高,就应该理解为达到了目标,而无论是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必须建立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建立在形成学生审美愉悦心理的基础之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的评价标准与“目标参照”标准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评价方式,美的评价标准是对“目标参照”标准的丰富和扩展。进一步找到两者具体的结合点,就可以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标签:;  ;  ;  ;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评价应处理好三个关系&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美评价标准的再探讨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