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论文_王范江

静脉溶栓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论文_王范江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1441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静脉溶栓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5±2.7)mm、(53.5±2.7)mm、48.9%;对照组分别为(47.9±2.4)mm、(59.3±3.5)mm、40.8%,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85.65±4.56)分、(91.56±3.12)分、(88.58±3.57)分;对照组分别为(68.32±3.58)分、(74.13±4.18)分、(76.42±4.63)分,P<0.05。结论: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静脉溶栓;冠脉介入;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破裂,出现阻塞[1],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溶栓治疗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均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溶栓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患者胸痛时间在30分钟以上,经硝酸甘油治疗后未缓解;经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1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调高0.1mv;或相邻2个或以上胸导联产抬高0.2mv;患者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溶栓禁忌症患者。观察组男15例,女9例;年龄48~74岁,平均(57.9±3.2)岁;其中存在高血压史患者有8例,存在糖尿病史患者有6例,吸烟史患者有8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6~75岁,平均(57.4±3.5)岁;其中存在高血压史患者有7例,存在糖尿病史患者有9例,吸烟史患者有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可比性强。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心电图、血压等监测,并给予吸氧处理;口服氯吡格雷,每次300mg;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每次300mg。对患者不能自行用药,则应给予置管给药。对照组给予患者溶栓治疗,将150万U尿激酶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控制滴注时间在1h左右;之后观察患者梗死血管通畅情况,如堵塞血管仍然血流缓慢或堵塞,继续采取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直接冠脉介入治疗,在用药后将患者送至导管室进行冠脉动脉造影,确定堵塞血管,通过应用球囊对动脉进行扩张,并植入支架;两组之后均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并服用他汀类、硝酸酯类等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变及生活质量。观察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镜及左室射血分数;采取生活质量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职能。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分析处理,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1周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2±1.8)mm、(53.1±2.8)mm、42.1%;对照组分别为(42.1±1.9)mm、(53.6±3.2)mm、41.9%;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5±2.7)mm、(53.5±2.7)mm、48.9%;对照组分别为(47.9±2.4)mm、(59.3±3.5)mm、40.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85.65±4.56)分、(91.56±3.12)分、(88.58±3.57)分;对照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68.32±3.58)分、(74.13±4.18)分、(76.42±4.63)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非常多见,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逐渐向年轻化发展,严重危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冠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栓形成,造成相关血管供氧、供血不足[2],从而导致发病。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主要有冠脉介入治疗及溶栓治疗,其中溶栓治疗应用较为广泛,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但溶栓治疗中部分患者在再通后仍然出现管腔狭窄,同时再次发生梗死率较高,未达到再通标准,效果不够显著。冠脉介入治疗则直接将闭塞血管打开,及时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肌血运功能[3],从促进血液循环通畅,促进心功能得到康复;同时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各种综合征。本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85.65±4.56)分、(91.56±3.12)分、(88.58±3.5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比溶栓治疗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明,赵洪霞.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医药前沿,2014,(10):230-230.

[2]张士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63-64,66.

[3]马保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03):29-31.

论文作者:王范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静脉溶栓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论文_王范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