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摘 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在 2017年 3 月至 2018 年 2 月收治的 60例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 86.67%,护理总有效率为 9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 93.3%,护理总有效率为 96.67%,护理结果数据显示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体现了在临床护理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内科护理;应用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26-01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人性化理念在临床上积极应用开来,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模式就是在尊重、理解及满足人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积极的护理模式。 该文主要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 2017 年 3 月至 2018年 2 月收治的 60 例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其中对照组包括男 14 例,女16 例;年龄 21-72 岁,平均(44.5±6.1)岁。观察组包括男11 例,女 19 例,年龄 24-74 岁,平均(45.6±5.6)岁。上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营造良好氛围:成立护理小组。选择护理工作经验丰富或者是护士长作为护理小组组长,针对患者的就医和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情感交流是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医院护理部人员、科室护士长应定期与内科一线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其日常工作、心理状态、内心想法等,鼓励并倾听他们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到科室或者医院,对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予以采纳。同时,还及时了解科室护士的实际需要,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在确保科室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基础上,灵活排班,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此外,对护理人员实际护理中的不当行为或者失误,护理组长、护士长不当面指责或者批评,在合适机会进行劝导,以维护护理人员的自尊心。 定期组织科室团建活动,比如聚餐、拓展活动等,让科室护理人员间实现良好的情感沟通,增强日常协作性,有助于他们适当释放压力,放松身心。为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就要合理应用人性化沟通手段,促进护患者关系的和谐发展,引导患者建立疾病抗康复信心。为缓解患者在身体上的不适,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和就医环境。
②定期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和考察。一方面,组织内科护士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专项培训,增强患者质量意识,建立人性化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强化护士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开展内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讲座,强化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以提高全科室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此外,定期选送护理骨干到上级单位学习、进修,再对该科室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全面提升科室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③分层管理:基于临床优质护理理念,开展分层管理,建立科室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三级护理模式,明确各级责任,确保日常护理有序开展。 护士长负责协调与统筹内科护理工作,并对临床护理给予指导,并协调和其他科室间沟通;组长协助护士长完成日常管理工作,根据患者实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指导责任护士严格按照护理标准开展工作,并对责任护士考核;责任护士根据组长安排,严格按护理计划对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认真填写护理文书。
④加强质量监管: 护理组长做好日常护理质量监督,护士长每周对护理质量予以总结,针对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同时,定期安排科室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实施考核。
⑤完善激励机制:密切关注并积极解决有关护理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譬如:晋升、福利等,最大限度保障他们的合理物质需求,如家庭有困难可给予资助,解决其后顾之忧,更好地工作。对日常工作表现优秀人员可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其积极性,不断提升自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存在失误或考核不过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惩罚,以督促其主动改进工作,也给予他人警醒。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统计学软件 SPSS 20.0 对本研究数据实施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用 t 检验,χ²6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 则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86.6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3.3%,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 93.33%,观察组患者护有效率度为 96.67%,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于内科医疗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升我院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本研究特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我院在 2017 年 3 月至 2018年 2 月收治的 60 例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 86.67%,护理总有效率为 9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 93.3%,护理总有效率为 96.67%,护理结果数据显示差异性(P< 0.05)。
该次研究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精细化排班制度:传统的排班制度并不理想,在护士换班阶段,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采取精细护理模式,合理排班,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如果出现护理问题,可及时追踪责任,提高护士责任心。②加强护士培训:定时组织培训,可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增强护士的综合素质。③化疗的精细化护理:加强化疗的精细化管理,可增强化疗的安全性。④护理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严格遵循医院规范流程操作,均有利于规避护理风险。⑤情绪管理精细化:患者多存在消极情绪,情绪波动大,且可能部分患者存在自杀倾向,加强情绪管理,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增强护理安全性。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增强护理安全性。
可见,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提升护理有效率上都有积极作用,体现了在临床护理上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纪梅 . 人性化理念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研究 [J].名医,2018(10):152.
[2] 曹美娟 .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8):1-2,5.
[3] 顾英,王萍萍 . 儿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价值 [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2):116-117.
[4] 李琦 . 关于人性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1):17-18.
[5] 莫美婷 .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实施以及效果分析 [J]. 黑龙江医药,2018,31(1):221-223.
[6] 西云清,李明 . 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的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29-130.
[7] 王征宇,迟玉芬 . 焦虑自评量表(SAS)[J]. 上海精神医学,1984,4(2):73-74.
[8] 闫晓燕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心内科 CCU 中的应用效果 [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8):189,191.
[9] 李燕萍 . 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于心功能科护理中的效果 [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9):55-56.
[10] 成海亮,姚洁 . 心内科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服务效果评价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6):190-191.
论文作者:陈佳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护士论文; 科室论文; 满意度论文; 护士长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