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全人格实施终身教育--“问题学生”教育对策报告_社会问题论文

培养健全人格实施终身教育--“问题学生”教育对策报告_社会问题论文

培养健全人格 贯彻终身教育——“问题学生”教育对策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人格论文,终身教育论文,报告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学生”历来是教育第一线的棘手问题,教育难度相当大,因而不仅成为困扰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大难题。正确认识和有效地教育好“问题学生”,无论对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的基本认识

(一)制订教育对策的依据

首先对教育目的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是制定教育对策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它决定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并且制约着具体教育措施和教育行为。不明确教育目的,任何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都将是盲目的。

1.制订“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必须符合社会对人的需要

江泽民主席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十一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因此在制订“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时,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共同要求;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多样性的需要;同时必须注意到“问题学生”与同龄学生之间存在着共性与差异。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什么是人才?我们的观点是:能够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合格劳动者,就是人才。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教育和帮助“问题学生”改变过去的不良行为、认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就一定能够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问题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将直接或经过职业培训进入社会各种岗位。他们将成为我国数以亿万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第一线劳动者的组成部分。因此,制订教育对策时,必须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重要依据,从而确定“问题学生”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方法和途径。

2.制订“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必须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必然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从而推动着教育改革的开展。制订“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必须以这种趋势为依据,以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要树立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观;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观;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因此,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着眼于为他们终身学习打好终身受用的基础,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内在的学习动机和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关于“问题学生”培养目标的构想

在明确教育目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订“问题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因为具体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目的和教育实践的中介,更直接支配着教育对策的制订与实施,并最终从教育对象身上反映出来。所以它在“问题学生”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我们提出“问题学生”具体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合格劳动者。学会做人是合格公民、合格劳动者的根基,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则是做人之本。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会学习是学会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做人又能保证和促进学会学习。二者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

①学会做人:对自己负责:自尊、自知、自爱、自制、自立。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友爱合作、遵纪守法。

②学会学习能学、会学:听读能力、表达能力、动手和运算能力、自学能力。愿学、爱学:责任心、坚持性、求知欲、创造性。

(二)制订“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与针对性结合,针对性尤其重要

2.矫治补偿、预防和发展结合,矫治补偿尤为重要。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个别教育要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二、“问题学生”的品德教育

品德,又叫做道德品质,即个人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一)形成正确道德观点

“问题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观点,是非模糊或颠倒,属于认识问题的范围。针对这些特点,采取二条措施:

第一,要注意和善于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正确的方向,加强他们的道德、法纪教育,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特别要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对有品德不良的学生的教育改造,要从启蒙开始,逐步提高他们的认识,把他们危害社会的倾向扭转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有的老师非常重视学校与班级的微观环境建设。学校和教师无法限制学生接受大量的社会信息,但如果能有意识地培养指导学生形成交流、讨论、分析信息的习惯,对学生接受的信息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学校还可以在改造传播渠道方面多作努力,组织健康高雅的音像书刊,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主动抢占阵地。积极进取的学校集体舆论和心理环境,能对学生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矫正不良倾向和预防不良倾向的产生。

(二)培养健康道德情感

“问题学生”的道德情感,多数属于可转化或可利用的范畴。如缺乏正义感,没有正确的道德感,或好恶颠倒。又如缺乏对别人起码的尊重和同情心,甚至于将别人的痛苦作为自己行乐的途径。针对这些特点,采取三条措施:

第一,利用他们重感情的特点,不要和他们造成情感上的对立,让他们体会到善意和温暖,从而将他们的情感引向正确的轨道。这是改造有劣迹行为的青少年的前提。因为满腔热情,动之以情的做法能消除“问题学生”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为教育、扭转他们开辟一条通道。

第二,要善于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故意去激怒他们。尽管有的学生有劣迹行为,有的因激情作用而带有突发性,但往往有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要善于察觉他们情感上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三,要注意“问题学生”的交往,防止他们与违法犯罪青少年接触,以免受到“传染”。

教育、矫治“问题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在身体、智力、品德、人格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需要针对“问题学生”的“症结”对症下药。

(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问题学生”中大部分是有过过错的,但未定型,这就反映了教育或转变他们的可能性。采取三条措施:

第一,锻炼他们的毅力,创造好的条件,使其劣迹行为得不到重犯的机会。

第二,以防为主,防止学生偶发性劣迹行为的产生。

第三,可以用他们本人或别人的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的最终结局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行为后果及其危害性,告诫他们只有改邪归正才是唯一出路。

(四)日常行为指导

“问题学生”的日常行为指导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问题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不稳定的青春时期。一方面,他们精力旺盛,活动能力增强,但自我控制能力没能随之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使他们的行为产生种种问题。为此学校制定了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日常行为规范,即五要五不要和课堂纪律的要求。

根据制定的行为规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织教师讨论研究运用正确的方法,针对“问题学生”的思想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

1.说理引导。

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是非、善恶的标准,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说理引导的主要形式有,教师讲解《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联系“问题学生”实际的行为问题,讲解我校的《五要五不要》和《课堂纪律》。与些同时找不同类型学生谈话;组织学生开展道德行为问题的讨论;以及到校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

2.以情育情。

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而发展,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深化的。因此,道德教育采取情感陶冶、以情育情的办法,优于单纯的说教并易使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道德感情,并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其主要形式是精心创设情感教育的环境,寓教育于真实、生动的情境教育之中。

3.行为实践。

“问题学生”的道德意志正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和见识的扩展逐步成熟起来,但他们尚未摆脱感情用事的幼稚状况,依赖性和冲动性仍十分明显。他们时而能接受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时而又会出现做事不顾后果的鲁莽行动。因此,必须通过行为实践的磨练,培养教育学生以坚强的道德意志,克服各种内部和外部障碍的干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榜样示范。

学生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体现。由于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学生自身常常出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脱离的现象。有时明知不应做的事却做了,例如吸烟、骂人、打架、偷摸等等。因此,必须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行为榜样去影响学生,通过榜样的言行,把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示范中受到教育。

5.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在信息传递与行为反馈活动中的协调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果受教育者缺乏主动性,就不可能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因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十分重要。

6.为人师表。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道德是属于职业道德范畴之内的,它是对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可塑性极大的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我校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全体教师和员工参与,因此,必须认识到,教职员工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无时无处不在感染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辈子,影响到整个社会。教职员工的言行、举止、性格、气质、仪表、爱好,随时都在感染学生。为了以优良的道德影响学生,教职员工个人必须“美其德,慎其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学生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在总的发展方向上是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止,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问题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进入我校后,经过全体教师和员工的多方教育和引导有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经常逃学由31.82%下降至2.27%;经常与人打架由30.11%下降至6.25%;毁坏别人东西由36.93%下降至4.55%;经常与人赌博由14.77%下降至1.14%;骗取别人东西由18.18%下降至1.70%;抢占别人东西由24.43%下降至3.41%;经常离家出走由10.23%下降至2.84%。

三、“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培养人的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

(一)学校教育需要心理辅导

1.心理辅导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既有区别,又具有相互渗透性。

“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品德教育,在工作的方法、途径上有所侧重,思想道德教育较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教师对学生教育训练的方法,心理辅导则更多强调自下而上,学生自主活动、教师辅导的方法。实际上,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思想品德教育或是心理辅导都必须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结合。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自知、自评、自控、自主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善师生的情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位好的教师同时应该是一位好的心理辅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同时取得教书和育人的良好效果。“问题学生”其他一些心理问题虽然并不直接与学习有关,但往往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学生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是交互作用,整合于个体的。例如学习困难,由于青春期中的种种困惑与不安,会影响他们情绪的稳定和精力的集中。贪图玩乐会加剧其厌学心理。对升学、择业前途的忧虑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等等。所以,学校的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心理辅导的内容

“问题学生”的成长迫切需要的辅导内容是:1.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掌握一定的心理调控技能与学习技能;2.克服自己的人格障碍,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这些都有待于通过心理辅导加以解决。

1.学习辅导

害怕上学辅导:

相当一部分“问题学生”学习怠惰,表现在整天喜欢闲荡、嬉玩,碰到学习、读书总显得懒洋洋的,不做作业不温习功课,上课反应迟纯,学习上拖三拉四,是他们的通病。

例如:有一位学生害上了“上学恐怖症”,来到我校后,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环境改变了,逃学现象减少了,但对同学存有疑心,对学习仍无信心,针对他的情况,教师、同学与他及时沟通,多鼓励、多引导,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如参加英语单词比赛获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他的性格开朗了,学习也有了进步,“上学恐怖症”自然消失了。

学习怠惰辅导:

引导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发现,大部分“问题学生”感到头痛的是语、数、外三门学科,而对美术,音乐、生物、地理等学科并不都感到无趣。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创设机会与情境让学生实现自己的兴趣。

不做作业的辅导:

相当一部分“问题学生”常常不做作业的,可采取下列辅导措施。

①布置适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作业。太难的作业使他们望而生畏,要使他们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成就感,开始喜欢作业。②设法养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对自己负责,并可以获得教师的好评和信任。③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家庭作业。④作业内容尽量多样化,不要仅限于黑板的抄写工作。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不要用“做作业”来惩罚学生,让他们重复抄写词语或课文几十遍等,其效果恰恰相反,反而使学生更加厌恶作业。

注意力缺损的辅导:

矫治的方法也较多。除了药物治疗外,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是认知一行为矫正。方法是由教师设计一套训练方案,给学生以专门的任务,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技能,增强个体在解决问题中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机能,从而达到提高注意力,克服注意缺陷的效果。

认知一行为矫正训练包括五个步骤:

1.教会学生自己确定问题,即明确要解决什么性质的问题。2.收集可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3.选择其中有效的方法。4.执行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检查验算答案,直至得到正确的答案。5.自我强化,促进内在动机,进一步对任务产生兴趣,逐步养成对学习专注的习惯。

事实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注意力缺损的学生十分有效。它积极唤起个体对自己行动的主体意识,从而达到自我控制与调节。

学习情绪辅导:

“问题学生”中对学习自卑情绪较多。常常会因成绩不好感到内疚与自卑,往往对学业缺少信心,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困难。对“问题学生”自卑情绪辅导要注意:①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②建立适合自己的期望目标。③让他们正确评估学习困难,不要扩大困难,也不要过低估计困难。④树立事在人为的信念。

有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情绪辅导上是这样做的:一是培养自尊心,树立学习自信心。二是给予成功感,启发学习兴趣。三、养成好习惯,增强学习意志力。

“问题学生”虽在学习上困难很多,但仍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只要教师教育引导得法,潜伏在学生心中的愿望就会变为动力,使他们逐渐从“学习困难”转变为“学习成功”。

2.人格辅导

人格辅导是对学生人格适应不良以及成长中的困扰进行辅导的活动。“问题学生”的品德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问题从本质上讲,都是一定程度的人格障碍。有课堂不安静行为的辅导;说谎行为的辅导;偷窃行为的辅导;嫉妒心的辅导;青春期辅导等等。这些辅导都应首先找出原因、动机,再确定辅导方法。

(三)心理辅导途径和方法:

“问题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1.集体辅导

集体辅导产生的凝聚力可以增进“问题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问题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有交往的需要、有赢得同伴尊重的需要,有实现自己价值的需要。

集体辅导的活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座谈、集体讨论、角色扮演、游戏与活动,等等。

(1)主题讨论。这是集体讨论形式的辅导活动。每一次集体辅导的主题就是一个热门话题。

(2)心理辅导课程。向学生系统地开设通俗、浅显、易懂的心理辅导知识讲座,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有利于他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认识他人、评价他人。

(3)小组辅导。有时,在少数学生身上出现类似的心理问题,在较小的范围(8—10人)进行小组辅导。小组辅导由于人数少,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人数少,减少了某种正式的气氛。气氛的缓和容易消除一些平时怯于公开发言的学生的顾虑,让他们畅开心扉。

2.个别辅导

由于个别差异的存在,每个“问题学生”又有各自不同的问题,我们很难用集体辅导来逐一解决这些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这就需要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学生”进行相当一段时间的个别干预,解决他们各自的问题。

成功的个别辅导需要教师或辅导者掌握一定的原则与方法技术。

个别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

我校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主要是通过培训过的班主任和教师,因而对班主任和辅导老师要求较高。

①班主任本人心理是健康的,这是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的先决条件。

②班主任老师要有一颗爱心,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我校学生来自各所学校,是公认的“差生”、“问题学生”,心灵受到过创伤。他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或是和以往一些学校、一些教师不能公正的对待他们有关,(例如,动辙停课、赶出校门等)。因此,要让这些“问题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同学、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和真诚的爱,让他们曾受到伤害的心灵感受到教师、学校的关心和温暖,这正是我们工作的关键。因此,作为特殊学校的班主任,开展“问题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的主要人物更应该对这些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用校长常讲的话就是要偏爱“差生”、“问题学生”。不管他们成绩的优劣、智力的高低,不管他们家庭、经济状况,更不论他们的年龄、气质和相貌等,作为特殊学校的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有教无类”,公平对待。

③尊重学生,注意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④个别谈话时要掌握技术:专注技术、倾听技术、启发技术、观察、沉默处理、抓住时机等。

在“问题学生”中开展了多年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在矫治他们过去创伤的同时,更在于督促、发展这些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准备让他们能面对将来。“问题学生”虽有“问题”,但与他们的同龄人一样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许多潜能。通过我们的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有了较大的变化。例如愿意学习由9.66%上升至46.59%;能与同学友爱相处由28.98%上升至66.48%;能与老师处理好关系由23.86%上升至58.52%;意志坚强、有自我调控能力由1.14%上升至23.30%;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由14.20%上升至37.50%;自尊自信、有理想抱负的由1.70%上升至34.66%;对他人集体社会有爱心和责任心的由6.25%上升至40.34%;情绪稳定、乐观愉快由11.36%上升至62.50%。

四、“问题学生”的教学对策

“问题学生”除了行为失控、心理失调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学业不良,即学习效果差,学习成绩低。虽是一所特殊学校,但考虑到这些“问题学生”的未来,必须成为合格的公民、合格劳动者,因此,必须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内,全部开设与普通学校一样的课程,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需要制订符合“问题学生”实际的教学对策。

1.注意对“问题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激发有多种途径,概括起来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类。

大多数“问题学生”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因此,在“问题学生”教学对策中,学习动机激发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外部动机激发可以通过奖赏、惩罚、创设课堂气氛等方法,给学生以适当的动力。它是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手段。例如奖赏方法,“问题学生”常常受人轻视或批评,社会评价较低。因此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奖励莫过于是别人的称赞和肯定。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鼓励方法,倒不一定是物质鼓励。内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和自信等等。

2.注意教学方法适应“问题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知识断裂层、理解能力差、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时:起点要低、步子适当;分解知识难点时坡度要小、台阶要多。在教学形式上:分层转化、波浪前进;扶着上桥、不要跳跃。在教学方法上:多鼓励、多活动、多练习、多指导、多提问、多发言、板演、多种形式、补缺补差。

3.规范作业、提高作业质量。“问题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原校是留级的对象。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尤其是平时做的各科作业极不规范,一人一个样。有写大字的,有写小字的;有用绿色笔的,有用粉色笔的,做几何题有不用圆规作图的,有不用直尺画线的。这些学生已长期养成不做作业或乱做作业的坏习惯,有的学生在做题目时,边思考,边在作业本上画卡通人物,等题目全部做完,作业本上的卡通人物已有好几个了。有抄袭别人的,有叫人代做的,有干脆不做作业的。总之,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出现。要他们在短时间内改掉这些毛病,确实也不容易,但能否提高“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抓好做作业是很重要的环节。

首先改正做作业时的坏习惯。

其次提高作业质量,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先复习后做作业;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悉心解题;写作业要专心;作业书写要规范;认真查看老师批改后发下来的作业。

4.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学生”的学习困难有不少是学习方法上存在缺陷,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是缺乏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有以下八种具普遍性的学习方法经常、反复地进行辅导:预复习、运用工具书、搜集信息、记笔记、复述、制定计划、自我评估、自我监控。

经过上述四方面教学对策,“问题学生”的文化学习有了进步,虽然尚未出现优良成绩的学生,但中等水平由12.05%上升至37.50%;时好时差由15.34%上升至28.41%;较差由22.72%下降至19.32%;极差由45.45%下降至10.80%。

五、端正办学思路、转化“问题学生”

多年来实践的回顾总结,我们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班子的人格力量是学校改变面貌的首要条件。

一所学校的领导班子是群众的带头人,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的素质是能否办好特殊学校的决定因素。

校长靠什么来办学,怎样使学校得以转变?首要条件是自身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主要表现在:

1.端正的教育思想。

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因为教育思想指导和支配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并产生相应的教育效果。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它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和为什么服务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教育思想又反映在教育“问题学生”的基本看法上,①“问题学生”的“问题”是“违法犯罪”行为还是不良行为;②对“问题学生”是管教“少年犯”还是教育学生;③特殊学校的教师是“教育警察”还是教师等等。答案是明确的,“问题学生”由于心理尚未成熟,各方面尚未定型,这一时期的学生“出轨”行为具有年龄特征,所以他们的“问题”属不良行为,不能称违法犯罪。对“问题学生”的管教观念,首先要明确他们是青少年学生,不是犯人,但他们与一般学生有所不同,像一棵受到蚜虫侵害的小树苗,更需要多加爱护、多捉害虫、多施肥、多浇水,负责教育他们的人是教师,决不是警察,因此,在走廊上安装铁栅栏或宿舍门装上铁锁等都是不应该出现的措施。总之,学校领导和教师是“问题学生”的朋友、慈母和严师。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要无微不至的照顾。负责培养教育他们的人,是比一般教师更高尚、更辛苦、更有牺牲精神的灵魂工程师。

正确的教育思想,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使“问题学生”提高素质,带来转变和生机,从根本上改变面貌。由于树立了教育必须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多层次、多方面人才服务,相信“问题学生”内在也有巨大的潜能,教育结果能使每一个“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能、身体、心理、生理等诸素质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近期对家长作了调查,家长的客观评价可显示学校的各方面工作确有较大的进步。

2.逆境中求奋进。

我校是一所特殊学校,长期来学校矛盾重重,举步维艰。在这种环境里办学的领导要求比一般学校领导更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求奋进的精神。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各方的支持,为学校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又不怨天忧人,消极等待,而是依靠自身力量,在改革中求发展。另方面又要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校情,在困境中寻找“转机”,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开拓出一条振兴之路。再方面更要信任和尊重广大教师和学生,善于透过困难的表面,发掘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验证明,当一所学校的领导具有这样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品质时,就能形成巨大的人格力量,从而激励全校师生同心协力共同奋进

3.以身作则,团结群众。

首先,学校领导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中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在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种作风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次,学校领导要关心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只有领导以诚待人,知人善任,热情关怀和解决师生的疾苦,才能形成人际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情感是一种润滑油,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使任何外部的规范、要求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

(二)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水平,是改变学校面貌的关键。

办好学校的关键在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激发起教师巨大的工作热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的主要问题是:

1.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因为“问题学生”集中,工作难度大,付出劳动多,而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往往理解、支持不够,很难使他们的劳动得到充分的肯定。因此,教师们感到在我校任教不如在普通学校有成绩,有种莫名的失落感,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2.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陈旧。因此,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围绕提高思想水平,改变消极心态,激发工作热情和提高业务水平这两方面进行。

①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

要提高“问题学生”的全面素质,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研究型”的校长、教师,而不是一个只会照本宣读的“教书匠”。特别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难度大,更要讲科学,向科研要质量,要从苦干转为巧干。领导应该具有这样的战略眼光,认识到通过组织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开展科研,从而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争取学校外部力量的支援,如邀请上海教育科学院、上海社科院专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医生来校指导,建立上海社科院教育实验基地等。根据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确立研究课题,如“问题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学生”现状调查、“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研究等。方法上先广泛引进别人已有的科研成果,从学习、仿效别人的研究成果中尝到甜头,转变观念,学习理论和科学方法,然后逐步提高,有所发展和创新。

领导与部分教师组成科研骨干队伍,创设教育科研的有利环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使全校教师都投入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的开展改善了教师的心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面对“问题学生”,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从而加深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不少教师还结合自己的教育与科研实际撰写了较有价值的论文。这样的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和自身提高三位一体的结合,证明教育与科研的结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②组织业务进修,打好专业基础。

有的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基础较差。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参加业务进修也是提高师资素质必不可少的措施。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进修。

(三)针对实际开展教育改革,是改变学校面貌的根本途径。

学校要改变面貌必须大力开展教育改革。根据特殊学校的实际,教育改革主要应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改善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

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育有效进行的前提。“问题学生”由于存在不良行为和学业成绩差,不容易被老师喜欢,甚至引起某些教师对他们的忽视、歧视或责难的态度,而“问题学生”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问题”面对教师采取疏离、逃避甚至对立的态度。因此,师生关系不和睦是个突出问题,而这样不协调的关系又会进一步影响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提倡教师热爱学生,“偏爱‘问题学生’”,要给予比一般学生多一份爱,要“把这作为转变教师教育思想、提高师德水准的重要内容和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重要因素。

2.协调校内外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①教育模式的改变(一校三部办学模式):一是工读部;二是闸北区青少年指导中心;三是校外教育网络体系校园文化、教学设施和教育手段的改变。

②加强家校配合,进行家教指导。家庭教育是影响子女成长的重要因素,指导家庭配合学校教育。

③争取社会支持,优化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大至整个社会环境,小至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无不对学校产生重大的影响。教育的改革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协同。

几年来,经过领导与教师员工的努力,“问题学生”从进入我校到离开我校时,已大有进步。“问题学生”进校时和离校后行为表现情况比较中表现良好的在不断上升,表现差的在不断下降。“问题学生”离校后去向分布,往年77~80%是升入高中、职校、技校、中专等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今年离校学生全部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读书。没有一人因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而被公安机关拘留、判罪等。这些数据体验了几年来学校领导、教师、员工的正确办学思想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

标签:;  ;  

培养健全人格实施终身教育--“问题学生”教育对策报告_社会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