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锦[1]2008年在《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SSR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茄子(Solanum melongena)起源于亚洲南部热带地区,古印度为其最早的驯化地,中国栽培茄子的历史也很悠久,是茄子的第二起源地,拥有丰富的茄子种质资源。对茄子种质资源分类和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茄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合理利用。近年来分子标记在植物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经济、多态性检测水平高的RAPD和SSR两种标记方法并结合形态学性状,对不同来源的88份茄子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和聚类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从120条RAPD引物中共筛选出有效的18条引物对88份茄子种质进行扩增,共检测出187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157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83.95%。每引物平均检测出10.5个,POPGENE结果分析表明,平均Shannon指数为0.452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029、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269。2.基于RAPD扩增产物,用NTSYS计算得出的88份茄子种质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2~0.95,其中呼茄5号与黑元帅间的相似系数最小为0.02,绿罐茄F1与济南长茄七号间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95。用UPGMA法生成的亲缘关系系统聚类图可知:88份茄子种质在相似系数0.58处被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四类包含的种质最少仅1份,即茄子的近缘种托鲁巴姆(S. torvum),第五类包含的种质数最多有75份,其余种质分属在其它3个类群当中;在相似系数0.70处第五大类被进一步划分成3个亚类群,第一亚类群1份种质,茄子的近缘种赤茄(S. integrifolium),第二亚类群42份种质,为栽培长茄类,第叁亚类群32份种质,为栽培圆茄类。RAPD对88份茄子种质的分类结果显示:(一)茄子的近缘种S. torvum与栽培种S. melongena以类群区分,而S. integrifolium与S. melongena以亚类群区分;(二)在亚类群划分水平上,RAPD分类结果与传统的果形分类相符。3.23对茄子的SSR引物中19对具有多态性,19对多态性的SSR引物扩增条带数范围为2~4条,共检测到75个等位基因,每位点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为3.4个。其中EM128和EM155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为6。POPGENE结果分析表明,每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12~0.80,平均为0.41;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NE范围为1.1307~5.3101,平均为2.0151;Nei’s基因多样性H的范围为0.1156~0.8005,平均为0.4049;Shannon指数的范围为0.2617~1.6958,平均为0.7443。4.基于SSR扩增产物,用NTSYS计算得出的88份茄子种质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9~0.96,其中精品快园和托鲁巴木S. torvum间的相似系数最小为0.09,ETC3-02和ETC3-01间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96。用UPGMA法生成亲缘关系系统聚类图可知, 88份茄子种质在相似系数0.60处被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1份种质,茄子的近缘种S. torvum,第二类2份种质,第叁类3份种质,第四类82份种质;在相似系数0.65处第四类被进一步划分成4个亚类群,第一亚类1份种质,茄子的的近缘种S. integrifolium,第二亚类2份种质,分别是在形态性状上有较大差异的龙兴绿桥和黑元帅,第叁亚类8份种质,第四亚类的构成复杂包含71份种质。聚类结果表明, SSR对茄子近缘种S.torvum和S.melongena的分类与RAPD一致,但对茄子栽培种的分类与传统的果形分类不一致,与种质来源也没有相关性。5.RAPD和SSR对88份茄子种质基因组的检测,均获得了较高的多态性,显示出参试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两种方法对88份茄子种质的分类结果表明S. torvum和S. melongena的分类地位一致,部分种质的分类结果一致,表明两种标记方法都可用于茄子种质的亲缘关系分析。
张宇, 马乐, 卢垚, 王露, 杨旭[2]2018年在《茄子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及耐盐评价指标筛选》文中认为对190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处理,利用盐害指数和叶绿素损失率鉴定茄子种质资源耐盐性。根据耐盐性鉴定结果,选择15份耐盐性不同的材料进一步进行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通过对芽期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以及苗期盐害指数、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筛选适合评价茄子耐盐性强弱的标准。结果显示,刺茄、蒜芥茄、马来亚茄、眉州墨茄和天津二苠茄等5个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除了盐害指数外,相对发芽率、脯氨酸相对增加量和叶绿素损失率也可作为重要的耐盐评价指标。
杨旭, 王露, 张宇, 成玉富[3]2016年在《茄子种质资源苗期耐涝性鉴定》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旨在找到鉴定茄子耐涝性强弱的方法,并筛选出耐涝性较强的种质资源,为今后进行茄子耐涝机理的研究以及耐涝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在涝害胁迫后利用综合恢复指数评价了263份种植资源的耐涝性。恢复指数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圆茄子、许昌紫茄、观赏茄、紫长茄、墨茄王、荷包茄、雎县紫茄等94个材料耐涝性较强;而野茄子-3、墨玉长茄、引茄1号、早白茄、汉宝3号、茄26、安阳紫冠等34个材料耐涝性较差。茄子种质资源苗期耐涝性强弱的鉴定对茄子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王益奎[4]2016年在《茄子花柱异型遗传分析及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文中指出花柱异型是一种特有的雌雄隔离和多态性特征,在被子植物中十分常见,包括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通常,茄子长柱花(L-morph)类型坐果能力强、生境适宜性广,而短柱花(S-morph)类型易落花落果。虽然关于茄子长柱花和短柱花坐果能力差异,以及对光、温等环境适应性的报道较多,但茄子花柱异型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和品种改良尚未见报道。我国华南地区主栽的紫长茄属于兼生长短柱花类型,坐果数量少,不宜设施栽培,生产上亟需对紫长茄进行改良。本文对完全长柱花品系和兼生长短柱花品系雌蕊发育、坐果能力、遗传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将茄子从现蕾到开花时期可划6个时期:现蕾期、幼蕾膨大期、露冠期、花冠膨大期、松蕾期和开花期。从花蕾长度来判断,在0~10mm短柱花雌蕊发育与长柱花保持一致,到花冠膨大期(约10mm)后短柱花雌蕊基本停止发育。花发育期间,L-morph花花柱长度与花蕾长度呈线性关系。花柱长度与花蕾长度、子房高度相关性达极显着水平,与花梗粗度达到显着水平,而与子房直径以及花药长度相关性则不显着。通过荧光显微观察,L-morph花的柱头和花粉均具有可授性,而S-morph花仅花粉具有活力。光学显微观察完全长柱花和兼生长短柱花胚囊中的卵细胞、中央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结构完整。2.短柱花自交坐果率仅为5%左右,而长柱花自交坐果率均在94%以上。杂交试验表明对S-morph花柱头进行授粉坐果率极显着低于L-morph花的坐果率。3.完全长柱花类型与兼生长短柱花进行杂交,F1代植株全部为完全长柱花类型,B3-3×56和01×119两组材料的F2代完全长柱花类型和兼生长短柱花类型的比值分别为12.14:1和11.85:11,在两个组合BC1群体中完全长柱花类型和兼生长短柱花类型的分离比例分别为3.64:1和2.56:1。经χ2检测,完全长柱花类型相对兼生长短柱花类型为显性遗传,为两对基因共同作用产生基因重迭效果;Shapiro-Wilk检验F2完全长柱花柱头长度也表明花柱长度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存在主效基因作用。4.基于高通量miRNA测序、微阵列及降解组测序,我们鉴定了兼生长短柱花茄子雌蕊发育过程中miRNA的表达及其靶基因。miRNA测序鉴定了55个已知的茄子miRNA和35个与miRBase数据库中已知miRNA相同序列的miRNA,594个新的miRNA,而大部分miRNA与其他植物相比有着高度的保守性。在微阵列芯片上的686个miRNA中,鉴定到10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仅2个miRNA在L-morph雌蕊发育中显着下调。同时,我们利用qRT-PCR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此外,我们也预测并注释了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5.通过微阵列对紫长茄S-morph花和千指茄L-morph花雌蕊miRNA的表达谱进行了鉴定。在微阵列芯片上的686个miRNA中,我们发现35个表达差异的miRNA,在L-morph花雌蕊中下调的9个miRNA,PC-5p-1408812_1和PC-5p-3215765_1下调最显着;而上调的26个miRNA中,PC-3p-1358_405 and PC-5p-132923_7表达差异最显着。利用了qRT-PCR对通过微阵列检测获得的表达特征进行了验证,结果基本与芯片数据相一致。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预测,并对推测的靶基因进行了GO功能分析。在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中,基因编码转录因子bHLH、MYB以及AP2等,重要的酶或功能蛋白例如叁磷酸水解酶超家族蛋白、蛋白激酶、磷酸酶以及ATP酶等,这些可能对于花柱异型发育起重要调控作用。6.利用iTRAQ技术对兼生长短柱花茄子雌蕊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表达分析,共鉴定了30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在花发育期,S-morph花与L-morph花雌蕊相比有26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23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在表达下调的蛋白中,甲硫氨酸硫氧化物还原酶A3和DNA损伤修复/耐受性蛋白表达差异最大。在表达上调的蛋白中,甲硫氨酸硫氧化物还原酶和肌氨酸氧化酶的表达差异最大。这一时期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能量储备以及对外界应激反应、抵御病原体感染等方面。在花成熟期,97个蛋白表达上调和157个蛋白表达下调。在表达下调的蛋白中,富亮氨酸重复蛋白和性器官表达蛋白的表达差异最大。在表达上调的蛋白中,LAT52和ntp201的表达差异最大。这一时期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生物合成过程、生物分子转运和代谢过程。此外,花成熟期S-morph花雌蕊中乙醇NADP+氧化还原酶、乙醇脱氢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过氧化物酶等表达上调,这些酶参与细胞死亡过程,表达的上调可能与S-morph花不能坐果有关。而qRT-PCR结果并未完全与iTRAQ鉴定的结果一致,这可能是花形态特异性转录后调控的原因所致。本研究通过对茄子花柱异型细胞形态学特征和miRNA、蛋白差异表达进行了研究,这些结果将会为揭开被子植物花柱异型发育模式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有用信息,同时也将对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农业改良、育种等方面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房超, 李跃建, 帅波, 刘独臣, 刘小俊[5]2011年在《茄子及其近缘野生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7份来茄子及其近缘野生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8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组合,共检测出309清晰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17.2个扩增位点。.参试茄属植物种质群体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696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41。82份栽培种茄子材料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822,表明茄子栽培种的基因库较小,遗传基础较为狭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7份材料可分成4大类,可以较好地将茄子栽培种与其近缘野生种分开,并且基本可将高级栽培种(S.melongena L.subsp.melongena)和原始栽培种(S.melongena L.subsp.ovigerum Salis)在亚种水平上区分开来。由此可见,SRAP标记在茄子遗传研究中是一种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手段。
张立慧[6]2016年在《茄子单性结实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原产于印度,在4-5世纪传入东亚。在世界上我国是茄子栽种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了全世界茄子种植面积的50%。单性结实茄子在反季栽培中可以降低授粉受精不良导致的落花落果现象,显着提高茄子的产量。目前关于茄子单性结实生理特性的研究较多,而对茄子单性结实相关基因,特别是茄子中生长素信号转导路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茄子生长素信号转导路径中与单性结实相关的基因进行探索研究,这对于指导单性结实品种选育及优质无籽或少籽茄子品种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单性结实品系D-7-1、D-6和非单性结实品系142的花与果实的农艺性状测定,对与茄子单性结实相关的基因ARF6、ARF7、ARF8、GH3.6、IAA9进行同源克隆,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结实性茄子的花蕾及果实发育不同时期进行表达差异分析,以探索这几个基因对茄子单性结实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花期与果期农艺性状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非单性结实品系142属于长花柱类型,单性结实品系D-7-1、D-6属于中花柱、短花柱类型。果实(子房)在花前10天都处在缓慢增长期,尤其是花前7天,单果重变化极小,花后7-10天时单果重开始增加,花后10-15天单果重增加明显,此时果实纵径也明显增长。去掉柱头的单性结实品系花后20天的单果重明显高于未去柱头的单果重。2克隆得到茄子中5个与单性结实相关的生长素类基因根据已公开的基因设计同源引物,从茄子幼苗总RNA反转录的第一链c DNA中扩增得到Sm ARF6、Sm ARF7、Sm ARF8、Sm GH3.6和Sm IAA9的序列长度分别为2824bp、3234bp、2701bp、1821bp、1017bp,CDS长度分别为2646bp、3231bp、2676bp、1821bp和915bp,分别编码881、1076、891、606和304个氨基酸。与已经公布的其他物种的相应基因具有较高相似性。蛋白结构域分析表明叁个ARF家族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含有叁个Pfam域,分别为B3 DNA binding domain、Auxin response factor和Aux/IAA family,属于ARF家族分子结构分类中的DBD-QSL-rich AD-III-IV类型;GH3.6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Pfam域,即GH3 auxin-responsive promoter;IAA9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Pfam域,即Aux/IAA family,且符合Aux/IAA家族的结构特点,具有Domain I、II、III和IV 4个保守结构域。3花期及果期5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3.1叁个ARF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单性结实D-7-1中ARF6、ARF7、ARF8主要在花前4天到花后7天的花发育及坐果过程中表达量较高,表明这叁个基因主要参与了D-7-1的花发育及坐果的过程,在花后7天到花后20天的果实快速发育过程中这叁个基因的表达量都较低,推测这叁个基因会抑制果实的快速发育过程;非单性结实品系142中这叁个基因在开花前表达量较低,在开花后到技术成熟期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尤其是在花后15天时都出现了表达的最高峰,可见通过开花后授粉受精作用,种子逐渐形成,子房内激素含量发生变化,因此基因表达量也明显增高,在花后15天时即将出现种子形态,表达量迅速增加;在单性结实品系D-6中ARF6、ARF7的表达量在各个时期都相对较低,但ARF8基因的表达量出现高低变化,认为ARF8基因在D-6品系的花及果实发育的调节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这叁个ARF家族基因在不同品系间表达存在差异性,单性结实材料在开花前后会出现表达的高峰,而在花后7天到花后20天果实快速发育的过程中表达量基本上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推测这几个基因对单性结实的果实发育有抑制作用;对非单性结实品系142来说,这几个基因在花开后表达量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花后15天出现表达的最高峰,认为是花开放后的授粉受精作用及种子形成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引起了表达量的增高。3.2 GH3.6及IAA9基因的表达情况GH3.6基因的表达在花后10天到花后20天内叁个品系表达量都很低,在开花前后表达相对较高,单性结实品系D-7-1在花前2天和花后1天出现表达的峰值,单性结实品系D-6中GH3.6基因在花前2天及花后3天出现表达的峰值,而非单性结实品系142花后1天和花后7天表达出现小幅上升。推测GH3.6基因主要在花发育及坐果阶段起作用,在果实快速发育阶段作用不明显。IAA9表达量在叁个品系中整体都不高,只是在单性结实品系D-6花后7天表达量出现峰值,在非单性结实品系142的花后15天时出现了表达量的最大值。推测非单性结实品系142中表达高峰是因种子的形成引起,IAA9基因会抑制花及果实的发育过程。
霍秋月[7]2017年在《茄子种间杂交及其F_1代花药培养》文中研究说明茄子(Solaanum melongena L.),茄科茄属植物,一种重要的喜温蔬菜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茄子种类繁多,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微量营养素以及抗氧化的植物营养素,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而野生茄子资源中具有许多高抗病虫害的优良基因,故将野生茄的抗性基因导入到栽培茄中,是茄子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文通过栽培茄与野生茄的种间杂交,了解茄子栽培种与其野生种的可交配性行为,采用田间形态学和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种间杂交的真杂种,并对其进行花药离体培养,以期改变杂种的育性,提高杂种的抗性和品质,从而为构建茄子DH系奠定基础。1、以6份栽培茄作母本、4份野生茄作父本,研究种间杂交的不同杂交可交配性,具体表现在F1代杂种坐果率、单果种子数和F1代种子发芽率这叁个方面。其中,Z4×S.spirale杂交组合获得最高坐果率(73%)和最大种子数(149),在Z2×S.aethiopicum杂交组合中观察到最高的发芽率(97.41%)。另外,栽培茄Z4与野生茄杂交以及S.spirale与栽培茄杂交的成功率均较高。因此,Z4和S.spirSl 是本实验种间杂交研究中杂交较易成功的父母本材料。2、采用田间形态学和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种间杂种进行鉴定。在16份杂交种中,成功鉴别出 13 份真实杂种(eH2、eH3、eH4、eH5、eH6、eH7、eH8、eH9、eHI0、eH13、eH14、eH15、eH16)和 3 份假杂种(eH1、eH11、eH12),并且田间形态学和 SSR分子标记的鉴定结果一致。3、参考茄子商品种花药培养的激素浓度配比情况,逐步构建栽培茄和野生茄杂交F1代的花药培养体系。在11份茄子商品种材料中,只有四份材料(C2、C5、C7、C9)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而10份杂交种中,有六份杂种(H1、H2、H3、H4、H6和H10)诱导出愈伤组织。另外,11份商品茄的花粉活力明显高于杂交种,而杂交种的增殖效果高于商品种,但两者均未分化出不定芽。
郭航[8]2015年在《茄子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在生产育种上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雄性不育系应用于茄子育种,可以解决目前茄子杂交制种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种子质量、降低成本。功能型雄性不育是一种特殊的植物雄性不育:因花药不开裂造成不能散粉,从而导致不育,但其花粉正常可育。功能型雄性不育花药不开裂的机制尚未定论,目前通过大量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信号转导基因以及转录因子的突变体研究,普遍认为JA在调控花药开裂、花丝伸长和花粉发育中有重要作用。本试验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功能型雄性不育系F13-1-7、T4和可育系142为材料,对茄子JA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DAD1、LOX、AOS、AOC、 OPR3进行同源克隆,再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可育系与不育系花蕾发育不同时期JA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以期探索茄子功能型雄性不育的可能原因,为揭示功能型雄性不育机理、茄子功能型雄性不育资源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茄子花蕾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LOX基因,其片段长度2557bp,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2508bp,预测编码836个氨基酸残基,与已经公布的其他物种的LOX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蛋白预测分析表明其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LH2结构域和Lipoxygenase超家族保守结构域。2、以茄子花蕾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AOC基因,其片段长度757bp,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744bp,预测编码248个氨基酸残基,与已经公布的其他物种的AOC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蛋白预测分析表明其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Allence_ox_cyc超家族保守结构域。3、以茄子花蕾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OPR3基因,其片段长度1227bp,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1191bp,预测编码397个氨基酸残基,与已经公布的其他物种的OPR3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蛋白预测分析表明其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OYE_like_FMN和TIM_phosphate_binding超家族保守结构域。4、以茄子花蕾DNA为模板,克隆得到DAD1基因,其片段长度1052bp,无内含子,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1032bp,预测编码344个氨基酸残基,与已经公布的其他物种的DAD1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蛋白预测分析表明其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Esrerase_lipase超家族保守结构域。5、在整个花蕾发育过程中,总体上LOX在可育系与不育系中的表达水平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开花前不育系中LOX的积累比可育系早。花蕾发育初期AOS、AOC和OPR3在可育系与不育系中的表达水平相近;花前2天到花后2天,这3个基因在可育系与不育系中的表达水平动态变化趋势相反。花前2天到开花当天LOX、AOS、AOC、OPR3这4个JA生物合成途径关键结构基因在可育系中大量积累,且都明显高于不育系,认为花前2天到开花当天这段时期是JA合成和花药开裂的关键时期。推测不育系中这4个基因的低水平表达影响其花药不开裂。不育系中LOX基因的积累比可育系早2个时期;在花后1天不育系LOX基因表达量增加,OPR3基因也达到表达量最高,认为可能与不育系花药不开裂有关。
李亚荣[9]2008年在《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_),茄科(Solanaceae)茄属,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我国栽培面积广泛,产量居世界之首。花药培养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该技术一方面可以快速获得纯合体,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另一方面,由花药培养得到的胚状体和再生植株还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构建遗传图谱、基因定位、转基因育种以及染色体工程等等。本试验对10个基因型的茄子花药进行了离体培养,分析了茄子小孢子发育时期、基因型、培养基种类对花药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出胚率高的E3、E9和未出胚的E2、E8为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激素浓度、活性炭浓度和碳源等对茄子花药培养诱导的影响;同时对茄子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了根尖染色体倍性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茄子花蕾的直径、花药的大小和颜色基本可以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一个简便而可靠的指标。对小孢子进行镜检发现处于单核中后期的花蕾,直径在0.35~0.65cm之间,颜色为绿色或黄绿色,此时是诱导胚状体产生的最佳时期。2.基因型是影响茄子花药培养成功的关键。试验表明,基因型不同,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效果差异明显。10个供试材料中只有E3和E9能诱导出胚状体,出胚率分别为18%和12%。3.植物激素在茄子花药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MS培养基上采用不同浓度2,4-D、KT、6-BA、NAA配比,结果表明,茄子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最适激素组合为2,4-D和KT,最适宜浓度大小为2,4-D 1.0mg/L和KT 1.0mg/L。4.高温预处理对茄子花药胚状体的诱导不起作用;5~6℃预处理2d对茄子胚状体的诱导效果最好,并且处理时间越久,越容易得到水渍状的愈伤,后期也很难分化成苗。5.活性炭对茄子花药培养胚状体的诱导作用不明显,但加入0.5%的活性炭可抑制花药的褐化:蔗糖浓度为3%时,花药胚状体诱导率最高,试验还发现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愈伤诱导率降低,花药的褐化现象严重。6.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的茄子再生植株容易生根,以1/2MS+0.2 mg/L IAA+0.7%琼脂+3%蔗糖作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为100%。7.通过根尖染色体的鉴定发现,经器官发生途径和胚状体诱导途径得到的再生植株都有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存在,比例分别为2∶5和3∶1,但器官发生途径还存在有非整倍体,对比发现通过胚状体途径诱导的再生植株遗传上相对稳定。
宋力, 董高丽, 黄慧琳[10]2018年在《沸水浴法提取茄子及茄子皮中多酚的工艺及抑菌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沸水浴法从茄子和茄子皮中提取多酚,利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表征多酚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茄子中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是:茄子1g,无水乙醇100mL,反应60min,茄子中的多酚质量浓度为16.45mg/g;茄子皮中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是:茄子皮1g,无水乙醇100mL,反应80min,茄子皮中多酚的质量浓度为14.23mg/g,抑菌实验表明茄子和茄子皮中多酚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SSR分析[D]. 王秋锦. 新疆农业大学. 2008
[2]. 茄子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及耐盐评价指标筛选[J]. 张宇, 马乐, 卢垚, 王露, 杨旭. 中国蔬菜. 2018
[3]. 茄子种质资源苗期耐涝性鉴定[J]. 杨旭, 王露, 张宇, 成玉富.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4]. 茄子花柱异型遗传分析及基因差异表达研究[D]. 王益奎. 华南农业大学. 2016
[5]. 茄子及其近缘野生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J]. 房超, 李跃建, 帅波, 刘独臣, 刘小俊.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6]. 茄子单性结实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 张立慧. 西南大学. 2016
[7]. 茄子种间杂交及其F_1代花药培养[D]. 霍秋月. 扬州大学. 2017
[8]. 茄子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郭航. 西南大学. 2015
[9].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D]. 李亚荣. 西南大学. 2008
[10]. 沸水浴法提取茄子及茄子皮中多酚的工艺及抑菌效果研究[J]. 宋力, 董高丽, 黄慧琳. 化学世界.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