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区道路选线需考虑的因素论文_王晶晶

平原区道路选线需考虑的因素论文_王晶晶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53

摘要:选线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造价以及今后使用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因此,根据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线路对于公路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平原区自然特征,总结出平原区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及注意事项,为提高道路的技术经济指标做好了前提工作,是工作中选线要点的很好总结。

关键词:平原区;道路选线;考虑因素

前言

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中最根本的问题,选线的合理性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关系到路线在公路网中起到的作用,更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的要求和长远利益息息相关。

平原地区看似地形相对平坦,高填深挖相对较少,但实则由于地形的平坦,更便于城市乡村的布局,经过多年的发展,往往地物较多,村庄密集,地上地下管线交错,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本文总结了平原区道路选线需要考虑的殊多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路线方案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1、平原区自然特征及路线特征

平原区主要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地面平坦,起伏较小,其具体特征如下:

1.1自然特征

1)一般多为耕地,农田水系渠网纵横交错,地面积水较多,排水困难,地下水位较高。

2)居民点较多,城镇建筑群密布,交通网系、电讯管网纵横交错。

3)天然河网、水塘、湖泊密布,河流较宽,比降平缓,泥沙淤积,河床低浅,洪水泛滥地宽。

4)一般不良地质现象较少,偶有软土和沼泽地段,但建筑材料缺乏。

1.2路线特征

平原区的地形对路线的约束和限制不大,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的几何条件容易达到标准,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体。但往往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及地下水位的影响,选线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否则会造成占用大量良田,影响农业发展,环境污染,不必要的居民拆迁,桥涵过多,工程量增加,造价不合理等不良现象。

2、平原区选线需考虑的因素及注意问题

2.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

1)平原区一般采用以直线为主体的线形,或采用接近直线的线位,使路线尽可能短捷顺直。但也要避免过长直线。

2)避让局部障碍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顺适。

3)布线时宜多采用大半径的长缓平曲线线形。

4)纵面线形以包线为主,要综合考虑桥涵、隧道、交叉等结构物的建筑高度的要求,合理确定路基填土高度,注意避免纵坡起伏频繁和排水不良。

2.2选线要注意避让问题

1)经过城镇、厂矿、农场及风景区应选择好控制点,适当避让,但要注意线形的连续和顺适。

2)路线布置应尽量避让重要的电力线、电讯及其它重要管线设施。并注意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净空和安全距离。尽量少拆迁或不拆迁各种管线设施。

3)对于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应绕避。

在强震地区,应采取绕避地质不良地带的方式。①路线应尽量避开地势低洼、地基软弱的地带,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地下水位较深、地基内无软弱层(粉细砂和软粘土)的地带通过,同时注意路基排水、路基压实等工作,以避免严重的喷水冒砂,并减轻路基开裂、下沉等震害。②不应沿河岸、水渠布线,不得已时,应远离河岸、水渠,以防强震时河岸滑移危害路基,并避免严重的喷水冒砂。③对于重要公路,应尽量避免沿发震断层两侧危险地带布线。

2.3与农田建设相配合

1)少占农田,尽量不占或少占高产田。平原地区新建公路必要时占用一些农田是难以避免的,但要从路线对国民经济作用、对支农运输效果、地形条件、工程数量、交通运输费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使路线既不片面求直而占用大片良田,也不片面强调不占农田而使路线弯曲过多,造成条件恶化。

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有利农田灌溉。路线尽可能少和灌溉渠相交,布置在灌溉上方非灌溉的一侧,或者布置在渠道的尾部。当路线和水渠走向基本相同时,可沿渠堤布线,以减少占田和方便灌溉,力求做到农路结合、堤路结合、桥闸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布线要尽量靠近一些居民点,注意与农村公路和机耕道的连接,考虑地方交通工具行驶要求,力求做到方便群众、支援农业。

2.4促进城镇的发展

1)国防公路与高等级公路,应避免直穿城镇、工矿区和居民密集点,以减少拆迁和相互干扰。但又要考虑到便利支农运输,便利群众,便利与工矿的联系,路线不宜离开太远,必要时还可以修建支线联系,做到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既方便运输又保证安全。

2)一般公路及地方公路,经论证可考虑穿越城镇,但布线穿越时要与地区城镇规划相结合,要有足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

3)路线布置要注意与铁路、航道、机场、港口码头等原有交通设施与集散点的配合,以发挥其综合效益。

2.5选择地势较高处布线,确保路基稳定

为了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应选择地势较高处布线,注意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保证路基工作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1)当路线走向与分水岭走向基本一致时,应尽可能沿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

2)路线通过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带,布线时要注意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3)路线要避免穿过较大湖塘、水库、泥沼地带。

4)沿河布线时,应注意洪水泛滥对路线的影响,一般应布线于洪水泛滥线以外。

5)北方冰冻地区。为防止冻胀与翻浆,更应注意选择地面水排除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深、土质条件较好的地带通过,并保证规范规定的路基最小高度。

2.6注意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1)大、中桥位是路线的控制点,应在服从路线走向的原则下,路、桥综合考虑使桥位有利,路线合理。

2)大、中桥位路线一般应尽可能与洪水主流流向垂直,桥梁尽可能位

于直线上,桥位应选在河床稳定、河道顺直、河面较窄、地质良好和两岸地形有利于桥头路线布设的河段。不应片面强调桥位,以致造成路线过分迂回,或过分强调正交桥位而出现桥头急弯,影响行车安全。也不应只顾线形顺直,造成桥位不合适或斜交角度过大,增大工程投资或增加施工难度。

3)小桥涵位置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若遇到斜交过大或河沟过于弯曲,则可采取改河措施或改移路线予以适当调整。

4)当路线与水渠干扰较大时,可考虑改建灌溉系统,减少桥涵,但应不影响农田灌溉为原则。

2.7因地制宜的处理问题

1)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2)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4)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保护。在工作量不大时,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5)平原区一般砂石材料比较缺乏,路线应尽量布设在靠近建筑材料产地,尽量利用旧路,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填筑路基、修筑路面。

6)新建公路应尽可能利用老路,但要注意从公路的长远发展考虑,根据本路在整个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预计到它将来可能达到的交通量,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要求对老路进行技术改造。不能利用的老路可以挖掉恢复为耕地,或者改为通行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3、结束语

总之,道路选线需照顾多个因素,多方案比选,综合考虑,选出最优路线方案,才能使工程量最小,造价低,路线指标高,效益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国家路网规划、经济运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J].高火林. 建设科技.2017(21)

[2]基于道路设计与交通规划的道路选线优化模型[J].关晖,张虹,张霞. 居业.2017(08)

论文作者:王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平原区道路选线需考虑的因素论文_王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