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体制变革对外贸企业实业化进程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贸企业论文,体制论文,进程论文,实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投资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配置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造就独立的微观企业基础、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奠定了前提条件。
一、我国投资体制变革对外贸企业实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新的投资管理体制即将开始运作,对外贸企业(这里主要是指外经贸系统所属企业,下同)的投融资活动将带来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真正享有自主决策权。
在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后,政府部门将取消对投资项目的审批职能,企业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有关行业科技发展信息自主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并按照政府管理部门公布的规范程序办理项目登记手续。对没有直接投资的项目政府不进行审批。
2.企业可以向商业银行直接申请信贷资金,减少了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融资的中间环节。
在新的投资管理体制下,政府部门的项目管理职能和控制投资总量职能是分开进行的。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通过向商业银行下达信贷资金指导性计划和通过动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全社会货币UQWM供应总量,进而调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政府综合投资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的登记程序及有关要求,对投资项目进行登记管理,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项目管理和控制投资质量方面来。
在新的投资体制下,企业在申请信贷资金时,既不需要政府部门分配信贷资金指标、也不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向银行推荐,而是由企业以自身的信誉直接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与商业银行以平等、互惠互利的地位建立借贷关系。对于资信较好的企业来说,今后将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并可得到优惠利率。
3.对于政策鼓励的投资项目将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性支持。
出口贸易是政府重点支持的行业,过去,国家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规模对出口基地建设加以扶持。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为鼓励出口都相继建立了外贸发展基金。投资体制变革后,国家对发展出口商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鼓励的方式和手段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4.政府职能得到规范,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更加完备的服务。
在新的投资体制下,政府对投资项目直接管理的职能减少,使政府部门能够在集中精力对项目的投资质量进行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国家投资整体规划方面的职能,为企业投资提供科技成果交流和有关投资信息方面的服务。
二、投资体制变革对外贸企业的实业化进程带来的挑战
1.在新的投资体制下,国家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将更加规范化,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项目登记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将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对投资项目的类别和项目的各项条件实施更严格的审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水平较低、破坏生态环境和供求严重失衡的投资项目要严格进行控制。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的投资项目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要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外贸企业进行实业投资起步比较晚,对实业投资的经验不足,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包括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可行性论证、有关项目材料的编制等都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2.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资信才能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
外贸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国家投资较少,可用来进行贷款抵押的资产有限,另外,由于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大部分外贸企业近年来经营不景气,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这样的企业将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另外,一些商业银行近年来经营业务进行了调整,如中国建设银行将业务重点转向交通、机械等大行业、大企业,而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小。在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部门只对项目进行政策性把关,办理项目的登记、备案手续,没有义务向商业银行推荐投资项目,也没有义务向金融机构协调项目资金的落实。企业能否取得项目资金要靠企业自身的实力和信誉,主要由市场来决定。
3.传统行业将很难取得国家的政策性扶持。
无论是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还是从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发展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是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出口贸易进一步增长的主要方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贸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纺织、服装、土畜产品等,尽管这些行业目前在我国的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行业的发展将很难取得国家政策性支持。
三、适应投资体制变革步伐,促进外贸企业实业建设进一步发展
外贸企业要进一步发展,推进实业建设进程,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以适应我国投资体制变革的步伐。
1.进行企业重组,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外贸企业的融资能力。
在目前外贸企业资产负债比例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以适应投资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变革的步伐。通过公司制改造,吸收新的股东作为投资主体以扩大企业的资本金来源,是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吸收的新股东可以是企业或社团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或企业内部职工。对于基础较好的企业,可以改制为上市或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对于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可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公司。对于企业历史包袱比较沉重的企业,要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通过股权置换、停息挂帐、帐购与合并等多种手段,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通过企业改制,使外贸企业有一个新的起点。
2.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随着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企业项目投资的资金主要通过企业自身积累、申请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或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筹资来进行。
3.规范企业投资管理程序,建立科学的企业投资决策制度和项目可行性论证制度。
固定资产投资属于重大经营决策活动,企业要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承担全部责任。企业要认真做好项目投资的前期准备工作,克服目前部分企业管理缺乏不健全、少数人盲目决策、可行性研究变成“可批性”研究现象的发生。
4.制定外贸行业发展鼓励政策,加大政府部门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和调节资源流向的力度在取消信贷资金指标分配后,外贸行业管理部门应以“大经贸”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对现有的经济调控手段进一步加以完善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制定外贸行业整体发展规划和外贸行业指导发展目录,以增强政府部门在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能力,指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行为,从出口商品的源头开始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转换。现阶段政府对投资项目进行鼓励的间接经济手段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贷款、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对技术引进减免进口关税及其它税收政策以及各级部门用于鼓励出口商品生产的各种基金等。间接调控手段的运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政策,做到公开化、规范化,对具体项目的扶持要实行专家评审制,以杜绝权钱交易、减少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对违反国家投资政策的政府行为要加大整治力度。
5.加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和提高企业吸收高新技术成果的能力,通过领先的科技开发能力来确立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国际市场上商品的竞争最终表现为科技实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低、低价位盲目竞争是目前大多数外贸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随着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逐步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投资活动应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器。因此,不论是技术改造项目还是基本建设投资项目都应该以技术进步、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前提。对于传统行业和传统产品的投资项目来说,要运用高新技术成果,促进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也是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方向之一。有实力的企业,要通过实业投资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新兴行业渗透,以获得国家扶持政策的支持。
6.建立为外贸行业投资服务的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制定行业发展政策和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指导、通过经济信息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在遵循公开性与保密性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成果,建立外贸行业投资信息管理网络,使政府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国家出口商品的生产状况和投资的整体状况的动态信息,为加强统一规划、促进外贸行业协调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外贸行业投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A、反映出口商品生产的投资方面的信息。 通过建立全国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信息网络,对外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品状况、地区分布进行统计、汇总。B、 建立科技发展和行业技术发展信息系统,指导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促进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采用新技术成果,避免企业采用技术水平较低的技术方案。C、 建立产品市场供求状况信息系统。通过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类,使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情况对产品严重过剩的行业及时加以限制,以避免产生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