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龙塘中学 广东 徐闻 524100
摘 要:体验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使学生自身的思想层面得到一定的提升。体验式教学将会是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国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愈加重视,体验式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应用到现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但仍有一些教师没有对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作用起到足够的重视,使得体验式教学实际意义未能发挥到最优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及体验式教学的作用
1.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国家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整体需求,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要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引导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友爱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教导学生将学习到的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然而,事实上很多初中教师并没有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仍是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以自己为中心,依照课本上的内容单一的以复读机形式进行知识的教授,严重忽略了学生们心中真正所想要学习的内容。如果教师们不改变教学模式,长期以往,学生们将会厌倦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
1.2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体验式教学指教师将特定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课堂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感受体验式教学带来的愉悦感同时,对教育情境得到相应的领悟和体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是一个可以对初中生情感、思想、智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思想上的觉悟、培养个人感情上的智商以及更好地适应为人处事能力。体验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充分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将课堂的教学模式改为体验式教学模式。[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部分都是对社会真、善、美的歌颂与社会恶、假、丑的鞭策,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体会课程所表达的主要主旨,同时要提升自身道德情操上的修养。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不全面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国内学校在教育方面均是重智而轻德,重知而轻行,学校仅仅重视学生智力上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情商上的培养。同时大部分家长对于初中生的培养多数是以“惯”的形式来培养,例如:学习中态度不端正,生活中生活不能自理,缺乏道德意识,学习依赖性强,自主探索能力差等表现,这些现象均体现在当代初中生们的身上。在学习中考试作弊现象与时俱进;作业抄袭比例高;不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等;在生活中随手乱丢垃圾,爱吃垃圾零食等不文明行为等等。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有些学生不尊重长辈,欺负弱小势力同学,偷盗财产物品等。以上种种现状足以说明初中生对道德思想层面的认知还不够,初中生在身体和身心正处于发育萌芽阶段,这个重要的阶段非常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
2.2学校对体验式教学应用的实际现状
据了解,国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很重视,但是在实际实践中,该模式并没有完全被应用,现阶段在学校中处于一种“谈起来很重要,实施起来较次要,忙起来不需要”的尴尬地位。另外学校重成绩轻实践的教育思想理念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初中生对思想道德知识的认知。据实际调查了解到,很多初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道德教育政治化倾向较严重,在国家实施课改之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就等同于纸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严重缺乏对学生实践体验方面的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传授知识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较少,忽略了学生们的主体思想,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机会少之又少,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真正了解并不深刻,最终导致社会上接踵而至的出现问题少年。[2]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3.1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最好的加速剂”,《道德与法治》课也好,其它课程也好,要想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课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前提。首先,教师们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实际现状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结合,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对学习充满无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形式进行内容的播放,播放完毕后,采用学生问答、实际练习等形式进行内容的温习。如: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诚实守信》课程教学为例,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时,播放有关诚实守信的小品,在小品播放之后,大家共同交流,选出几位代表性的学生谈谈观后的感想。在课文的实际解读中,教师适当穿插与诚实守信有关的问题,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你们做过哪些事情是契合今天的主题诚实守信的呢?”以课堂提问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在紧张、开心的情境下,进行课堂内容的深入学习。播放视频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课堂色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2课堂小组协作的教学理念
随着国家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在初中,小组协作的课堂教学方法逐渐走入到每个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中把学生分成几组,小组之间共同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们先阅读课文,随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最后,每组作出总结并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这节课时,把50名学生分成5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每组之间的成员阅读完文章并互相讨论之后,写下文章的总结与想要提出的问题,交与组长之后,组长进行最后的总结和问题的归纳,组长整理结束后,5位组长分别进行文章的总结与问题的提问,大家对所有问题进行互相解答,最后,教师做课堂结尾总结。整个课堂过程的主体是学生们,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们,使得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是主动性与协作性的。学生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
3.3角色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教师们在上《道德与法治》课时,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体验形式进行情景式的教学,使学生们以扮演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相关实践结果表明,角色扮演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法治认知水平,可以使学生们在遇到实际情况时懂得怎样思考和解决问题。[3]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课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情景,选出几位学生作为情境中的角色成员。情景A:在上学的公交车上,你看到了有一位穿着不整洁的男人正把手伸向旁边中年阿姨的背包里,但是很多人已经看到却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情景B:在放学的路上,过马路时,小明(同学甲)看到前边一位老奶奶躺在地上并发出呻吟的声音,小明好心过去扶起这位老奶奶,但是老奶奶却抓住小明不放,嘴中念叨着:“你把我撞倒了,你快把你家人叫来赔我医药费啊...”这时候小明(同学甲)与身为围观群众的小丽(同学乙)应该怎么做呢?针对以上角色的实际扮演,学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进行问题的思考、判断与解决。这种情景剧的课堂设定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感同身受的实际体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4.总结
总而言之,体验式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够使学生自身的思想层面得到一定的提升。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同时也将会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邓联海.新教材新教法——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法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34):1-2.
[2]黄官沾.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方法探微[J].中外交流,2016(27):23-24.
[3]谭苗苗,谢梅.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观念转变[J].基础教育课程,2017(11):11-12.
论文作者:颜红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学生们论文; 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