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建设小学 138000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是现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是以绘画、手工、欣赏等方式为主的美术活动,既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增强认知事物的能力。这对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及高尚的思想情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智育和美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美术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特点,它不局限于美术技巧的掌握,不将重点放在艺术技能方面,而是纯粹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和目标。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没有所谓的绘画天才,没有什么美术特长生,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某项特殊技能、技巧的培养与掌握。美术教育是一种发展的、动态的教育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既定的量化目标。美术教育的宗旨是充分发展学生的自然天性,在活动中,不能要求学生画什么就一定要像什么。但我们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努力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真正使我们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有所得。那么如何才能使美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打造出美术课的高效课堂呢?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在上《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两课时,让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_____色,红色+蓝色=_____色,蓝色+黄色=______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学会了调色方法,效果很好。
二、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要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活用教材。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活用教材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当地的教学发展水平,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识规律,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如在讲授美术鉴赏《审美自律》一课时,教材内容过于专业,配图简略,不宜直接用于教学。我在吃透教材和充分解读教参的基础上,以学生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内容开始。我先以PPT演示文稿的形式给学生们放映优秀书法作品,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他们体会每一幅字所带来的不同的主观感受。然后,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将他在《兰亭序》中书写最多的“之”字打乱顺序,拼杂在原作图片中,让学生说出观感。学生更易理解原作的精到和神韵,对本课“审美自律”的主题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形式多样,激发创作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小学生阶段的美术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如在《恐龙世界》教学中,我先提前布置课前收集有关远古恐龙动物资料的任务,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评选出资料最丰富、准备最充足的学生,请他当“恐龙世界”的小导游给大家介绍有关的知识。台上的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底下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做既避免了教师的满堂讲,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保持着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和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来达到有效教学。
四、创新教学,培养能力
教学中,应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进行创新,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象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了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了。
2.想象力、创造力。“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3.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如《剪剪、画画、撕撕、贴贴》一课,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将各种材料运用剪、折、贴、卷、插等制作方法加工成各种画面,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论文作者:王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间色论文; 教材论文; 试管论文; 能力论文; 两种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