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人民对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讨论了建筑领域结构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应对方案。现代社会,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要求建筑物能够承受各种突发事件给建筑物造成的冲击,并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现代社会还要求建筑物能够在正常的维护下能够具备更长的使用年限。但是,现代社会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威胁。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思考
1.结构设计坚持的具体原则
1.1重大轻小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常涉及到了很多关键的理念,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这些都是设计师门需要重视的问题。尽管对于结构体系而言,是由不同的构件协调构建起来,而由于不同的构件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在整个建筑中也有轻重之分。
1.2层层设置
层层设置在设计过程中是保障结构体系安全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设置质量的好坏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在灾难中抵抗外在破坏的能力。若是一个建筑想要使其灾难中抗风险性稳定而又强有力,就绝不能单纯的依靠单个结构来进行抗灾抗风险的保护工作。层层防护工作一定要在设计中得到体现,举例来讲:设计中就要选用多肢墙,框架剪力墙等墙体,而减少单片墙,纯框架墙的应用等。
1.3优劣互补
优缺点相补充是保障科学建筑结构体系的重要原则。结构过于钢,过于柔都是不可取的。过钢,则会影响其变形能力,需要具备更大的承受力来抵抗建筑所承受的重大破坏力。这样就会促使建筑局部受损甚至全部损坏。过柔,整体结构虽对外力进行了良好的限制,但也会产生变形的问题,从而使建筑无法正常运作。
1.4打通关节
由于结构体系中聚集着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结构体系中便到处都有关节的存在。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要保障“打通”各个不同关节,从而确保不同力量伊势转变。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图纸“偷工减料”,设计粗糙,过于简单,施工图中应有的系统图、大样图、相关剖视图漏缺;一些重要的、应该用图纸反映的内容只标注“见图集”、“由设备厂家确定”等,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细部大样不详,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工程类别、安全等级、耐火等级、防火消防处理等在设计总说明中没有标明或交待不全。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2.2建筑选址不科学
古语有云:“万事开头难。”可见对于任何事情必须先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也是,想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先要解决这个建筑项目的选址问题,如果选址不稳定,再好的建筑结构也不能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可见要想使建筑既安全实用又科学合理,建筑的基础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如若不然就会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极低,建筑质量也会非常差,对住户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
2.3浇混凝土楼板质量差
由于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多的施工材料,所以混凝土的施工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浇混凝土楼板的质量问题则是重中之重,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就会出现许多问题,比较常见的是干缩开裂、支座负钢筋倒伏。前者往往是由于温差较大缘故,热胀冷缩而出现了崩裂问题。后者则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有着直接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地下室设计不科学
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注重地基的稳固问题,而地基质量一般都是与地下室的设计直接相关的,所以说地下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首先,地下室的设计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于墙体的厚度、混凝土的强度、防水材料的性能以及钢筋支撑架的刚度等等都有明确的标准,但是在具体的的施工过程中,却并没有引起广大施工人员的注意,对地下水位的高低和竖向荷载能力都没有经过科学的设计和测量,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难以得到保障。
3.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资料搜集和一定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和探索,总结出了几点颇有成效的应对措施,现提出来以供广大技术人员参考。
3.1注意充分沟通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之前,必须要和承包商、投资商有一个全面和谐的沟通过程,主要是来讨论建筑结构的类型以及施工的具体要求。这样将会有利于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本次建筑工程的施工基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思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明确建筑方每个部门需要注意和配合的地方,确定基础施工方案,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思路定下来。
3.2准备工作做好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难免会需要反复的修改,所以在设计之前很有必要将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好,如果要进行设计更改的时候,也能有一个调整的余地。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对结构设计进行建模计算。通过计算机将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了问题进行一个周密的预测和估算。譬如建筑工程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钢结构的倾角等等。总之经过周密的准备工作,势必要保障后期建筑工程的施工尽量的简单可靠,施工质量也能有所保障。
3.3弄清参数含义
在建筑工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极易混淆,二者的意义可谓天差地别,若是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将会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在设计时务必弄清楚每个结构附带参数的具体意义,如果有不能确定的内容,需要及时的查阅资料进行确定,在修改相关参数时更要考虑整体结构参数上是否会出现相悖逆的问题。此外,理论上参数的界限是无限的,但是在具体的施工环境中,每个参数都需要界定实际有效意义,用一定的范围来进行约束,否则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参数计算带来一定的误差影响。
3.4进行结构优化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①要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②要使得工程造价控制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这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投资商的经济效益,权衡建筑质量和投资回报之间的重要性。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尽量的优化结构设计,要始终牢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原则”。具体来说,设计时要注意测试地基的抗压性、检查支撑架的稳定性、控制钢筋的锚固长度等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最终效果令人满意。
3.6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
强柱弱梁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提出的。柱破坏了建筑物整个都会倾覆,而梁破坏则仅是某个区域失效,因此,柱较之梁破坏的损害更大,当前我们的经济已高速发展,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一概念设计贯彻下去。其一必须严格控制柱轴压比,我们目前的计算均是基于小震下进行的,如果小震下柱子轴压比过高,则大震下地震力将对边柱产生一个巨大的附加轴力(有文章研究表明约增加30%),则柱子根本不可能有这点安全储备,在大震即会破坏,那又何谈大震不倒呢?笔者认为,轴压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宜超过0.9,且我们对柱断面及配筋设置时应分部位处理,建议边柱,角柱应适当加强,特别是角柱,建议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且配筋率不宜小于1%。所有框架柱,不包括小截面柱,笔者建议,纵筋直径均应大于20,且柱筋品种不宜过多,矩形截面柱尽可能对称配筋。而对梁配筋,笔者则建议,应配足梁跨中下部筋,而支座筋则可通过调幅让其适当降低,以使地震作用下能形成梁铰机制,防止柱先于梁屈服,使梁端能首先产生塑性铰,保证柱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
4.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威胁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的努力,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吕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2015(6)
[2]陈民三.我国工业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问题[J].建筑结构,2014(3)
论文作者:陈庆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质量论文; 参数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