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

仿生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

一、仿生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颜辛茹,朱颖,杨亚[1](2021)在《仿生学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仿生学在各个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探讨了仿生学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对仿生学的发展与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关系进行了简要综述,具体介绍了仿生学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起源,合成纤维向天然纤维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仿生学在人造纤维、新型纺织面料和服装服饰设计3个方面的仿生技术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刘成志[2](2021)在《涤纶织物表面微纳结构构建及其疏水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超疏水纺织品以其优异的自清洁、易去污、油水分离等性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探究超疏水纺织品的制备技术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近年来,磁控溅射技术在纺织基材表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磁控溅射能够在纺织品表面沉积具有各种功能性的材料,从而实现纺织品的功能化。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与疏水整理相结合,在织物表面构造微纳二级粗糙结构,制得超疏水纺织品。论文首先从微米角度对涤纶织物疏水机理进行研究,选用不同规格涤纶织物,采用短时间射频磁控溅射聚四氟乙烯(PTFE)靶材和功能整理两种工艺,对其进行疏水化处理,通过处理后织物的SEM分析,发现在短时间溅射PTFE织物表面可观察到不规则的颗粒、团聚或不连续的薄膜,而疏水整理后织物表面相对光滑;对比不同织物的疏水性能,优选出疏水效果较好的两种涤纶织物,其特征为经纬密度较高,单丝直径、经纬向复丝直径、经纬向浮长较小,织物表面结构在微米尺度方面,更接近于小蓝闪蝶翅膀的鳞片状周期性的层次结构。进一步对涤纶织物采用碱减量与汽蒸刻蚀两种方法进行微米级粗糙化处理后,发现粗糙处理对疏水效果有提升作用,得出采用碱减量处理较为合适,最优碱减量浓度应控制在15g/L左右。进一步从纳米角度对涤纶织物疏水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短时间溅射PTFE工艺中各溅射参数对疏水效果的影响进行正交分析,得出溅射功率和溅射压强的改变对疏水性能影响较大,而溅射时间的增加对疏水性能影响不大。由于溅射PTFE在织物表面构造的纳米粗糙结构分布不均匀,并且溅射PTFE后织物表面能较低导致整理剂分子难以附着在织物表面,对短时间溅射PTFE后织物进行疏水整理发现疏水性能略有下降,因此选用表面能高、性能较好的Ti O2靶材构造纳米粗糙结构,通过分析得出较优溅射参数:溅射功率120W,溅射压强1.0Pa,溅射时间5min,此时溅射Ti O2织物疏水整理后接触角能达到146.69°。最后结合微纳米分析结果,对涤纶织物依次进行预处理、15g/L碱减量处理、短时间溅射Ti O2、疏水整理后制得超疏水涤纶织物,测得静态接触角达到153.30°,滚动角9°;SEM分析得出超疏水织物存在相对均匀、稳定的纳米级粗糙结构;AFM分析得出超疏水织物纳米级粗糙度Rq=52.8nm,Ra=46.6nm;XPS分析得出C1s、O1s、F1s、Ti2p的结合能峰;EDS分析得出各元素含量约为:C(83%)、O(13%)、F(1%)、Ti(3%);测试表明该超疏水织物还保留较好力学性能并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

关玉[3](2020)在《胆甾相液晶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温度响应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胆甾相液晶作为一种温度响应变色材料具有变色可逆可重复、响应速率快、可调节全光谱显色等优势,采用胆甾相液晶实现智能纺织品开发在伪装、检测、防控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胆甾相液晶具有流动性且与纤维无亲和力,不能固着在纺织材料上,需要通过一定的封装方式才能实现胆甾相液晶与纺织材料的结合。此外,由于纺织材料通常材质柔软、表面凹凸不平,胆甾相液晶固着在纺织材料上时难以达到胆甾相液晶平面显色的要求,从而导致胆甾相液晶纺织品颜色不够鲜艳,阻碍了胆甾相液晶纺织材料的应用。因此,将胆甾相液晶在纺织材料中封装从而构建非平面胆甾相液晶结构,研究胆甾相液晶非平面显色特点及变色性能,提高胆甾相液晶在纺织材料中的颜色鲜艳性是扩展胆甾相液晶在纺织领域应用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首先探究了胆甾相液晶的组成配比对其显色、变色性能的影响,筛选出适用于纺织品的胆甾相液晶混合物(CLC),随后分别采用三种封装方式构建非平面显色胆甾相液晶纺织材料,分析材料结构特点对胆甾相液晶纺织材料显色特点和温度响应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胆甾相液晶的显色原理和胆甾相液晶在纺织品中的构型特点对其颜色性能进行改进,制备颜色均一、色泽艳丽、变色层次清晰的胆甾相液晶纺织品,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胆固醇壬酸酯(CN),胆固醇油醇碳酸酯(COC)和氯化胆固醇(CC)三只胆甾相液晶混合的组成配比与所形成的CLC的清亮点、显色温度范围、颜色变化层次、变色灵敏度的关系,并通过HSV颜色模型对CLC的颜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COC/CN和COC/CC两组分混合体系中,清亮点与组成配比呈线性关系,CLC显色范围扩大,并且初始显色温度随着两组分中熔点较高组分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较佳的两组分配比是COC:CN=1:1,显色温度为31.9-34.4℃,其颜色随温度升高呈现出红→黄→绿→蓝→紫→无色的变化,温度分辨率可达到0.1℃,适用于常温变色织物。在COC/CN/CC三组分体系中,固定COC:CN=1:1,改变CC的用量,液晶混合物清亮点变化不大;CC用量增加可以改变体系的显色顺序,当COC:CN:CC=1:1:0.6时,逆色现象明显,颜色随温度升高呈现绿→红→无色变化。(2)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COC:CN:CC配比为1:1:0.6的CLC封装在纤维内部制备了PVP/CLC纤维。利用球形结构在空间上的对称性,可以有效消除Bragg反射角度依存的特性。因此,预先采用复配乳化剂Tween 20和Span 80将CLC分散成微球状,较佳的复配乳化剂Tween 20:Span 80为6:4,乳化剂用量为10%,乳化速率为5000 r/min,乳化时间为60 min。此条件下制备的CLC分散体的粒径为928 nm且呈表面光滑球形,并保持了CLC本身选择性反射的特性和变色特性。然后将CLC分散体用于制备PVP/CLC纤维,CLC微球被包裹在PVP/CLC纤维内部,造成纺锤状突起,PVP/CLC纤维颜色均一,无角度依存,并且具有可逆温致变色性能。(3)为了削减背景颜色对液晶纤维显色性能的影响,采用同轴涂覆的方法将COC:CN:CC配比为1:1:0.6的CLC封装在黑色尼龙单丝外部,分别设计并制备具有三层同心圆柱结构的液晶包层纤维(LCC纤维)和具有两层同心圆柱结构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包层纤维(PDLCC纤维)。结果表明,LCC纤维中CLC平行于纤维轴取向且螺旋轴呈放射状排列,从而造成LCC纤维反射光谱相比于CLC平面态时向短波方向偏移,也使得LCC纤维的角度依存具有方向性,即沿纤维轴方向有角度依存,垂直于纤维轴方向无角度依存。此外,中心纤维形态对LCC纤维显色影响较大,扁平状的中心纤维由于平面性更好使得LCC纤维的反射率更高。PDLCC纤维中CLC以10μm左右微滴的形式分散在聚合物之中,同样导致PDLCC纤维反射光谱相比于CLC平面态显色时向短波方向偏移,且使得PDLCC纤维无角度依存特性。LCC纤维和PDLCC纤维颜色鲜艳明亮,能够达到裸眼可视的效果,并且保留了CLC本身的温度响应特性,颜色随温度升高呈现绿→红→无色变化。(4)以COC:CN配比为1:1的CLC作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壳材,通过复凝聚法将胆甾相液晶封装到微胶囊中,制备了全光谱显色的胆甾相液晶微胶囊(CLCM)。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CLCM呈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并且密封性能、耐溶剂性能较好。CLCM显色性能与CLCM直径有关,当CLCM直径为3-30μm时,CLCM颜色亮丽,而当CLCM直径小于3μm时,CLCM颜色不明显。与平面织构下CLC变色性能一致,CLCM颜色随温度升高从红→黄→绿→蓝→紫→无色变化。将CLCM应用到棉织物涂层中发现,平整光滑的基材更有利于CLCM涂层显色,CLCM涂层层数达到三层时颜色最鲜艳,层数过多会造成涂层织物泛白。为了提高涂层棉织物的颜色鲜艳性,以COC:CN:CC配比为1:1:0.6的CLC为芯材制备左旋液晶微胶囊(LH CLCM),通过与具有相同显色温度区间和颜色的右旋液晶微胶囊(RH CLCM)的协同作用,能够将涂层织物的反射率从32%提高到60%,得到颜色鲜艳的涂层棉织物。

程博,高殿权,邵颖,陈松[4](2018)在《织物无氟防水新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欧美市场对纺织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APEO)的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国内纺织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因此开发不含PFOS和APEO的无氟防水产品和防水技术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新产品和新技术两方面阐述了纺织品无氟防水领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为纺织品无氟防水整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张红阳,任煜,徐林,丁志荣,徐思峻[5](2017)在《仿生超疏水织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超疏水纺织材料具有防水、防污和自清洁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防水布、医用材料、防护服和自清洁材料等领域,成为当前功能性纺织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仿生技术为超疏水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研究自然界中生物体的超疏水现象,研究者们发现可以通过构造粗糙表面和覆盖低表面能物质来获得超疏水材料。本文介绍近年来仿生技术在超疏水纤维开发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为超疏水织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李梦茹[6](2017)在《基于柞蚕茧茧层微结构的仿生复合保温纺织品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随着仿生技术的发展,联合仿生学与纺织技术开发新型仿生纺织品一直备受关注。仿生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中仿生保温复合纺织品的研究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开发的对象。由于仿生保暖复合纺织品的保温效果优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普通衣着、鞋、军工制服、帐篷等许多领域。本研究以辽宁丹东和河南南阳两种柞蚕茧为仿生生物材料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柞蚕茧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两种柞蚕茧层都具有特殊的非织造布结构和草酸钙晶体附着;用ICP-AES法对柞蚕茧中的钙离子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间接计算出柞蚕茧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辽宁丹东柞蚕茧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是河南南阳的约1.3倍;用自制试验装置对两种柞蚕茧的热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辽宁丹东柞蚕茧的保温性能更优异。对柞蚕茧层特殊的草酸钙晶体附着非织造布结构的热学性能的试验分析,为内部微结构的仿生结构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结构可成为仿生复合保温纺织品设计的生物原型。以丙纶非织造布仿柞蚕茧层中丝形成的多孔非织造结构,以明胶、草酸钙晶体均匀混合体仿柞蚕茧层中的丝胶结构,形成类柞蚕茧层微结构的仿生复合纺织品。通过对此仿生复合纺织品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仿生复合纺织品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吸湿性和保温性能,并且其内部微气候呈无规律分布状态。随着颗粒状草酸钙晶体的量的增多,仿生复合纺织品厚度无明显变化。经计算,与SMMS/明胶的复合织物的透气性相比,透气性明显下降,下降约40.86%;保温率和克罗值均明显上升,保温率增加147%,克罗值增加157%;传热系数明显下降,下降67.9%,说明仿生复合纺织品的保暖性能好。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研制新型仿生复合保温纺织品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向参考。

余玉蝶[7](2017)在《纺织基雾中集水装置的研究与制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生命的源泉,但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峻的淡水匮乏不仅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甲虫Stenocara利用其背部表面的特殊性从空气中获取水的方式以及蜘蛛丝的吸水机理,使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存在的淡水获取方式,即高效空气取水,以此可解决某些环境下获取淡水困难的情况。本课题将仿生技术与纺织技术结合应用于雾中集水,相比于国外金属和塑料捕雾装置而言织物基雾中集水装置的优点是纺织品的价格低廉,易于制作和折叠存放,且集水效果比较好。一些研究者结合了沙漠甲虫和蜘蛛丝的特点,研制出具有星型吸湿模型的仿生表面,有效提高了集水效率。这也为本课题提供了优化方向。本课题研究不仅可以为解决我国中西部少雨但多雾地区的生活用水问题提供一种技术途径,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困境,还可用于航海过程中船上收集空气中的淡水。因此,此种技术与装置用途比较广泛,市场前景比较大。本文将甲虫Stenocara背部表面特性、蜘蛛丝的吸水机理与纺织技术相结合,制备纺织基雾中集水装置,并且对其进行优化改进。本文采用二种方案制备纺织基雾中取水装置,方案1通过织造技术研究制备集水帆,选用亲水性纤维纱线和疏水性纤维纱线,选取合适的组织结构使织物表面有特定的凸起,通过组织结构选取、经纬纱的选取、亲水区域的形状和亲疏水的面积比例变化,并通过实验测试找到最优化的集水帆织制方案。方案2通过印花技术研究制备集水帆。选取疏水纤维织物作为纺织基底,采用印花技术工艺将亲水性材料印制在织物基上。通过改变亲水区域图案、面积大小以及亲疏水面积比例,并通过实验测试找到最佳工艺。织造技术研究制备集水帆方案选用涤纶和粘胶等纱线为原料,仿生织造与沙漠甲虫背部强亲水小突起形状与大小类似的织物表面。首先选用涤纶和粘胶短纤纱为原料,亲水形状选用圆形制备不同亲水比例的集水帆,通过测试得知,集水量随亲水面积比例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当亲水面积比例为20%(4:20)时集水量最大,即为最佳比例。选用四角菱形的亲水区域形状制备不同亲水比例的集水帆,通过测试得到相似的结果,最佳亲水面积比例为15%(3:20)。且相同比例下四角菱形集水效果好于圆形集水帆,即四角菱形优于圆形。同时本课题做了集水帆平面的角度对集水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测试发现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集水量逐渐增大,当集水板倾斜角度为90o时达到最佳效果。其次,选用涤纶和粘胶长丝为原料制备集水帆,亲水区域形状选用四角菱形制备不同亲水比例的集水帆,通过测试得到相似的结果,最佳亲水面积比例为15%(3:20),且长丝集水帆的集水效果普遍好于短纤纱,即长丝集水帆优于短纤纱集水帆。印花技术研究制备集水帆方案选用涤纶、锦纶布作为基布,选用由水性聚氨酯树脂、海藻酸钠以及固化剂配置的亲水材料,采用直接印花方法进行印花集水帆的制备,并进行性能测试。实验得出集水效果受基底布材料的影响,涤纶长丝基底布优于涤纶短纤基底布,锦纶长丝基底布优于涤纶长丝基底布。集水量随亲水面积比例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当亲水比例为15%时,集水效果最佳。亲水区域的分布同样影响着集水效果,在亲水比例一定的条件下亲水区域个数越多,单位亲水面积越小,集水效果越好。就亲水区域形状而言,五角星形的集水帆的集水效果优于圆形。同时对集水帆的局部进行了接触角的测试,测试研究发现,亲疏水材料的选择对集水效果的影响:疏水材料疏水性越好,集水效果就越佳。

朱娜[8](2016)在《丙纶仿生树形织物及其导水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对服装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导湿快干面料的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课题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将大自然中植物的多层次分叉导水结构引入到织物设计中,织造出具有吸湿排汗,导湿快干功能的仿生丙纶织物。在这个织物中,经纱系统在织物的厚度方向上构建了许多树形网状通道,树形网状结构贯穿织物底层和顶层间形成连续的导水通道,提高仿生织物的导水能力。为了探索仿生树形织物结构的优化设计原则,织造了16块织物紧度、经纱细度、纬纱捻度配置不同的仿生织物。采用MMT对树形织物进行液态水分管理测试,结果表明:织物浮长线层作为给水面测试得到的织物单向导水性优异,仿生三层织物具有典型的树形分支结构,树形织物中经纱系统为水分在织物截面方向上的传导提供了连续的导湿通道,使水分快速从浮长线层向平纹层传递。此外纬纱捻度配置对仿生树形织物的单向导水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筘号对织物单向导水性能的影响不显着,当织物浮长线向上进行测试时,经纱细度为600D的织物导水性能优于300D的织物导水性能。由此可见,树形织物具有明显的单向导水性能且织物结构参数对树形织物的导水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根据织物的实际结构建立物理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织物内部导水进行数值模拟。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织物截面形貌进行表征,根据观察的结果利用Texgen软件建立织物和纱线的物理模型,通过将织物和纱线的物理模型导入Fluent软件得到表征树形织物内部水分流动情况的速度云图。研究结果表明:树形织物具有优异的单向导水性能,织物浮长线层作为给水面时,织物内部的水流速度比织物平纹层作为给水面时织物内部的水流速度大。树形织物内的孔隙构成连续导水通道,且从浮长线层到平纹层孔隙尺寸逐渐减小,产生了织物内部形成从浮长线层指向平纹层方向的毛细压力,水分快速传导到织物平纹层。水分到达交织点较多的平纹层时,在织物平纹面形成快速铺展,从而加快织物表面水分的蒸发。根据数值模拟所得的树形织物内部导水现象与根据MMT实验测试得到织物单向导水性能相吻合,这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为客观的表达树形织物的导水过程,从而为多层复杂结构织物液态水传递性能的研究和舒适性织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冯宪[9](2015)在《生物技术与服用新材料研发》文中指出在纺织服装产业,利用仿生技术不断提高服用材料性能,可以生成智能、功能性和超能型三大类材料;而现代生物质开发可以生成再生性强和再利用性两大类材料,有利于研发出更多具有新功能、新创意的服用材料,并通过推广应用更好地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提高生活质量和美化生活的需求。

姚连珍,杨文芳,梁庆忠[10](2013)在《仿生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仿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创新技术,目前国内外仿生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在军事、医学、建筑业、信息产业以及纺织业等领域都有相当广泛的应用,仿生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介绍了仿生技术的概念、分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仿生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仿生学的发展及在纺织业中的应用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二、仿生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仿生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仿生学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仿生学应用起源
2 纺织服装领域的仿生技术
    2.1 人造纤维中的仿生技术
    2.2 纺织品中的仿生技术
    2.3 服装服饰的仿生技术
3 仿生技术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4 结语

(2)涤纶织物表面微纳结构构建及其疏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润湿性与超疏水的定义
        1.1.2 影响固体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因素
        1.1.3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
    1.2 固体表面润湿性有关的理论模型
        1.2.1 Young方程
        1.2.2 Wenzel模型
        1.2.3 Cassie模型
        1.2.4 Young–Dupre方程
    1.3 纺织基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1.3.1 溶胶-凝胶法
        1.3.2 化学气相沉积法
        1.3.3 层层自组装法
        1.3.4 浸涂法
        1.3.5 静电纺丝技术
        1.3.6 水热法
        1.3.7 等离子体技术
    1.4 磁控溅射技术
        1.4.1 磁控溅射的原理
        1.4.2 磁控溅射的特点
        1.4.3 磁控溅射在功能性纺织品上的研究进展
        1.4.4 磁控溅射在纺织品疏水性能上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2.1 实验仪器
        2.1.1 磁控溅射设备
        2.1.2 其他实验设备
    2.2 测试方法
        2.2.1 全自动接触角测量仪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3 原子力显微镜(AFM)
        2.2.4 X射线能谱仪(EDS)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第三章 基材对疏水效果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基材的预处理
        3.2.3 PET织物短时间溅射PTFE
        3.2.4 PET织物的疏水整理
        3.2.5 PET织物的碱减量处理
        3.2.6 PET织物的汽蒸刻蚀处理
        3.2.7 碱减量与汽蒸刻蚀后的PET织物疏水整理
        3.2.8 测试与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PET织物表面形貌分析
        3.3.2 PET织物的疏水性能分析
        3.3.3 PET织物表面化学组成及价态分析
        3.3.4 碱减量与汽蒸刻蚀后PET织物形貌及性能分析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磁控溅射条件对疏水效果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基材的预处理
        4.2.3 PET织物溅射PTFE的正交试验设计
        4.2.4 短时间溅射PTFE织物的疏水整理
        4.2.5 PET织物溅射TiO_2的单因素实验
        4.2.6 短时间溅射TiO_2织物的疏水整理
        4.2.7 测试与表征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PET织物短时间溅射PTFE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分析
        4.3.2 短时间溅射PTFE织物的疏水整理效果分析
        4.3.3 短时间溅射 PTFE与短时间溅射 TiO_2-疏水整理效果对比
        4.3.4 PET织物溅射TiO_2的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超疏水PET织物的制备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基材的预处理
        5.2.3 PET织物的碱减量处理
        5.2.4 PET织物短时间溅射TiO_2
        5.2.5 PET织物疏水整理
        5.2.6 测试与表征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超疏水PET织物的疏水性能分析
        5.3.2 超疏水PET织物的表面形貌及粗糙程度分析
        5.3.3 超疏水PET织物的表面化学组成及分布情况
        5.3.4 超疏水PET织物其他性能测试
    5.4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3)胆甾相液晶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温度响应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温度响应变色材料
        1.1.1 无机温度响应变色材料
        1.1.2 有机温度响应变色材料
        1.1.3 液晶温度响应变色材料
    1.2 温度响应胆甾相液晶
        1.2.1 胆甾相液晶变色机理
        1.2.2 胆甾相液晶颜色性能影响因素
        1.2.3 胆甾相液晶封装技术
    1.3 液晶纺织品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3.1 液晶涂层/印花
        1.3.2 液晶纤维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胆甾相液晶温度响应规律的调控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设备
        2.2.3 CLC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组分液晶温度响应规律研究
        2.3.1.1 CN温度响应规律研究
        2.3.1.2 COC温度响应规律研究
        2.3.1.3 CC温度响应规律研究
        2.3.2 两组分混合液晶温度响应规律
        2.3.2.1 COC/CN体系温度响应规律
        2.3.2.2 COC/CC体系温度响应规律
        2.3.3 三组分混合液晶温度响应规律
        2.3.3.1 COC/CN/CC体系组成配比对TNI的影响
        2.3.3.2 COC/CN/CC体系组成配比对显色范围的影响
        2.3.3.3 基于HSV模型的COC/CN/CC体系颜色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胆甾相液晶分散体的制备及其在静电纺纤维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CLC分散体的制备
        3.2.4 PVP/CLC纤维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LC分散体的制备
        3.3.1.1 乳化温度对CLC分散体性能的影响
        3.3.1.2 HLB值对CLC分散体性能的影响
        3.3.1.3 乳化剂用量对CLC分散体性能的影响
        3.3.1.4 乳化速率和时间对CLC分散体性能的影响
        3.3.2 CLC分散体显色性能分析
        3.3.2.1 CLC分散体形貌
        3.3.3.2 CLC微滴变色性能
        3.3.3 PVP/CLC纺丝液性能
        3.3.4 PVP/CLC纤维结构与性能
        3.3.4.1 PVP/CLC纤维组成
        3.3.4.2 PVP/CLC纤维形貌
        3.3.4.3 PVP/CLC纤维显色和变色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同轴涂覆法液晶包层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设备
        4.2.3 同轴涂覆法液晶包层纤维制备
        4.2.3.1 同轴涂覆纺丝装置搭建
        4.2.3.2 LCC纤维结构设计及制备方法
        4.2.4 PDLCC纤维结构设计及制备方法
        4.2.5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纤维形貌调控机理分析
        4.3.1.1 涂覆过程纤维受力分析
        4.3.1.2 纤维运动速率
        4.3.1.3 CLC与 PVP溶液之间距离
        4.3.2 LCC纤维的表征
        4.3.2.1 LCC纤维形貌
        4.3.2.2 LCC纤维FT-IR
        4.3.2.3 LCC纤维热性能
        4.3.3 PDLCC纤维的表征
        4.3.3.1 PDLCC纤维形貌
        4.3.3.2 PDLCC纤维FT-IR
        4.3.3.3 PDLCC纤维热性能
        4.3.4 LCC纤维与PDLCC纤维的性能
        4.3.4.1 显色性能
        4.3.4.2 角度依存特性
        4.3.4.3 变色性能
        4.3.5 LCC纤维与PDLCC纤维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温度响应液晶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棉织物涂层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CLCM的制备
        5.2.4 LH CLC和 RH CLC
        5.2.5 CLCM涂层制备
        5.2.6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CLCM的制备及形貌调控
        5.3.2 CLCM结构分析
        5.3.3 CLCM的性能
        5.3.3.1 相变特性
        5.3.3.2 热性能
        5.3.3.3 耐溶剂性能
        5.3.3.4 显色及变色性能
        5.3.4 右旋液晶的协同增艳机制
        5.3.5 LH CLCM和 RH CLCM形貌
        5.3.5.1 SEM
        5.3.5.2 OM和POM
        5.3.5.3 粒度分布
        5.3.6 涂层棉织物的颜色性能
        5.3.6.1 基材平整度
        5.3.6.2 涂层厚度
        5.3.6.3 LH CLCM和 RH CLCM协同作用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附录 Ⅰ: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Ⅱ:名词中英文及缩写

(4)织物无氟防水新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织物防水剂发展状况
3 无氟防水新技术
    3.1 树枝状聚合物在无氟防水领域的应用
    3.2 纳米技术在无氟防水领域的应用
    3.3 微胶囊技术在无氟防水领域的应用
    3.4 等离子体技术在无氟防水领域的应用
    3.5 无氟防水领域的其他技术
4 展望

(5)仿生超疏水织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疏水机理
    1.1 Young's方程
    1.2 Wenzel方程
    1.3 Cassie-Baxter方程
    1.4 Furmidge方程
2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构筑方法
    2.1 溶胶-凝胶法
    2.2 刻蚀法
    2.3 表面沉积法
    2.4 溶剂-非溶剂法
    2.5 纳米颗粒与拒水整理剂同浴处理工艺
    2.6 其他方法
3 仿生超疏水整理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现状
    3.1 超疏水棉织物
    3.2 超疏水涤纶织物
    3.3 超疏水羊毛织物
    3.4 超疏水蚕丝织物
    3.5 超疏水麻织物
4 结语

(6)基于柞蚕茧茧层微结构的仿生复合保温纺织品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仿生学与仿生纺织品的研究概况
        1.2.1 仿生学
        1.2.2 仿生纺织品
        1.2.3 仿生保温纺织品
    1.3 柞蚕茧层微结构仿生的研究概况
        1.3.1 柞蚕茧层微结构的研究
        1.3.2 柞蚕茧层结构的仿生研究
    1.4 研究背景,意义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课题的研究目标
        1.4.4 课题技术路线
        1.4.5 课题创新点
2 不同地域柞蚕茧层微结构分析及性能测试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的确立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仪器
        2.3.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柞蚕茧的基本规格
        2.4.2 柞蚕茧表面形貌分析
        2.4.3 柞蚕丝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
        2.4.4 柞蚕茧力学性能分析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3 草酸钙晶体对于柞蚕茧保温性能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柞蚕茧层中草酸钙晶体概述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仪器与装置
        3.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晶体分析
        3.4.2 TG分析
        3.4.3 EDTA和EDTA-2Na去除柞蚕茧层内晶体的最佳方法
        3.4.4 Ca~(2+)含量分析
        3.4.5 柞蚕茧保暖性分析
    3.5 讨论
        3.5.1 草酸钙晶体的作用
        3.5.2 草酸钙晶体对柞蚕茧保温性能的作用机理探讨
    3.6 本章小结
4 仿生复合保温纺织品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4.1 功能模型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明胶液的制备
        4.3.2 明胶-非织造布复合织物的制备
        4.3.3 明胶-非织造布-草酸钙复合织物的制备
        4.3.4 仿生复合纺织品的性能测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复合非织造布的基本规格参数
        4.4.2 仿生复合纺织品形貌分析
        4.4.3 仿生复合纺织品的孔径指标测定
        4.4.4 仿生复合纺织品的基本性能分析
        4.4.5 仿生复合纺织品的保暖性分析
        4.4.6 仿生复合纺织品的力学性能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纺织基雾中集水装置的研究与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雾中集水与仿生学
    1.3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基于机织技术制备集水帆
    2.1 亲疏水纤维材料的选择
    2.2 短纤纱机织技术制备集水帆
    2.3 长丝纤维机织技术制备集水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印花技术制备集水帆
    3.1 印花材料的确定
    3.2 印花模板设计
    3.3 印花实验原理
    3.4 印花实验准备阶段
    3.5 印花实验步骤
    3.6 印花集水帆样品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性能测试与实验数据分析
    4.1 集水帆亲疏水性能表征
    4.2 集水性能测试
    4.3 机织集水帆与印花集水帆的对比与优劣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丙纶仿生树形织物及其导水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仿生学在纺织方面的研究现状
        1.2.1 仿生学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
    1.3 织物导湿理论的研究现状
    1.4 织物导湿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发展
        1.4.1 传统测试方法
        1.4.2 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5 数值模拟在织物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6.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织物设计与试织
    2.1 选材与纱线结构参数设计
        2.1.1 选材
        2.1.2 纱线结构参数设计
        2.1.3 加捻
        2.1.4 定捻
    2.2 织物结构设计
    2.3 丙纶仿生织物上机工艺参数的确定
        2.3.1 织机介绍
        2.3.2 经纱密度
        2.3.3 幅宽
        2.3.4 织物上机图
        2.3.5 织物紧度
        2.3.6 筘入数
        2.3.7 筘齿选择
        2.3.8 织物规格
    2.4 测试结果
        2.4.1 织物平方米克重
        2.4.2 织物厚度
        2.4.3 织物经纬密度
    2.5 织物形貌表征
        2.5.1 仪器简介
        2.5.2 织物截面的表征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织物导水性能测试
    3.1 仪器介绍
    3.2 测试原理与操作步骤
        3.2.1 测试原理
        3.2.2 操作步骤
    3.3 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测试结果
        3.3.2 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树形仿生织物导水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计算流体动力学
    4.2 Fluent软件的简介
    4.3 基本方程
        4.3.1 质量守恒定律
        4.3.2 动量守恒定律
        4.3.3 能量守恒定律
        4.3.4 物理模型
    4.4 树形仿生织物导水性能的数值模拟
        4.4.1 织物数值模型的建立
        4.4.2 网格划分
        4.4.3 织物几何模型的孔隙率的计算
        4.4.4 计算树形织物内纱线之间的毛细压力值
        4.4.5 边界条件
        4.4.5.1 浮长线层作为入水面的边界条件
        4.4.5.2 平纹层作为入水面的边界条件
        4.4.6 定义物理模型
        4.4.7 模拟的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纱线内毛细孔隙导水的数值模拟
    5.1 纱线孔隙率测定
    5.2 纱线内部毛细压力的计算
    5.3 纱线内部导水的数值模拟
        5.3.1 纱线物理模型的建立
        5.3.2 划分网格
        5.3.3 设置边界条件
        5.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生物技术与服用新材料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技术在纺织服装行业的衍进
2 仿生技术与服用新材料研发
3 生物质技术与服用新材料研发
4 生物技术未来在纺织行业中的研究应用
5 结语

(10)仿生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仿生技术的发展现状
2 仿生技术的分类及主要研究内容
    2.1 结构仿生
    2.2 功能仿生
    2.3 材料仿生
    2.4 力学仿生
    2.5 色彩仿生
    2.6 形态仿生
3 仿生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
    3.1 超疏水防污自洁纺织品
    3.2 军事伪装服
    3.3 功能纺织品开发
        3.3.1 仿鲨鱼皮的特种减阻材料
        3.3.2 仿北极熊绒毛的中空纤维
        3.3.3 KEG (缂杰) 保温面料
    3.4 仿生智能材料的发展
4 结语

四、仿生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仿生学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J]. 颜辛茹,朱颖,杨亚. 纺织报告, 2021(09)
  • [2]涤纶织物表面微纳结构构建及其疏水性能研究[D]. 刘成志.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3]胆甾相液晶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温度响应性能研究[D]. 关玉. 江南大学, 2020(01)
  • [4]织物无氟防水新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 程博,高殿权,邵颖,陈松. 纺织科学研究, 2018(02)
  • [5]仿生超疏水织物的研究进展[J]. 张红阳,任煜,徐林,丁志荣,徐思峻. 纺织导报, 2017(09)
  • [6]基于柞蚕茧茧层微结构的仿生复合保温纺织品的设计与研究[D]. 李梦茹. 武汉纺织大学, 2017(01)
  • [7]纺织基雾中集水装置的研究与制作[D]. 余玉蝶. 东华大学, 2017(10)
  • [8]丙纶仿生树形织物及其导水性能的研究[D]. 朱娜. 天津工业大学, 2016(02)
  • [9]生物技术与服用新材料研发[J]. 冯宪.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 [10]仿生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J]. 姚连珍,杨文芳,梁庆忠. 染整技术, 2013(12)

标签:;  ;  ;  ;  ;  

仿生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