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烟囱滑膜施工控制及安全措施论文_莫伟林

浅谈烟囱滑膜施工控制及安全措施论文_莫伟林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烟囱在火电站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施工安全也是火电站建设的一大难题。因烟囱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在施工时常由于人员操作 、施工技术、工程方案等诸多因素而导致意外事故频频发生。为了确保烟囱施工安全、顺利开展,工程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考察研究制定了 新型的烟囱施工技术。文章先阐述烟囱作用及事故因素,并重点分析电动升模这一新型安全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烟囱; 安全技术; 电动升模; 运用;引言

引言:滑模建筑能够改进施工环境、减低劳动强度、节省能源、加快建筑周期、减少建筑费用,充分呈现出混凝土能够连续建筑的优点,所以 在进行民用建筑中,例如高多层民用建筑物、筒仓、烟囱等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本工程为三管式烟囱,承重外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排烟内筒为竖向自承重钢内筒结构 。混凝土结构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底标高-4.9m,筏板平面尺寸为17*17m,厚2m,混凝土等级为C35。混凝土外筒平 面尺寸为9.3*9.3m方形结构,127.7m高,剪力墙7.95m以下厚度为450mm,7.95-20.45m厚度为400mm,20.45-55.45m厚度为350mm,55.45- 76.45m厚度为300mm,76.45-97.45m厚度为250mm,97.45m以上厚度为200mm,混凝土等级均为C35。筒内共有18层混凝土平台,混凝土等均为 C35。钢内筒直径为2420mm,筒顶标高为130m,其中126m以下为材质Q235B钢板厚12mm,126~130m为材质316L不锈钢板厚12mm,出口直径 2020mm。

2、滑模施工工艺要点

正常混凝土脱模强度宜控制在0.2-0.4MPa/cm2,滑升速度在2-3米/天,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快浇勤提,劳动组织合理有序,工序配合紧凑。

滑模施工需由实验室试配三种添加缓凝剂配合比,分别延长约4~6小时,根据气温选用适当配合比施工。

2.1初滑:

在滑升模板组装结束经检查合格后,同时液压系统、运输设备及水电安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捣工作,混凝土坍落度选 用180-2 20mm。

混凝土浇捣应严格执行分层、均匀交圈浇筑的制度,每层浇筑600mm,当模板内混凝土达到1200mm,且第一层浇筑混凝土强度达0.1MPa时( 以时间推算),开始进行试滑,每一次滑升高度50mm,以后每隔20-30分钟提升一次,每次滑50mm左右,滑升过程必须尽量缓慢平稳。当所 有模板内混凝土升至离上口200-300mm高度左右后,应稍时停顿,对所有提升设备和模板系统进行全面细致检查修整后,方可转入正常滑升 。

2.2正常滑升

当模板初滑以后,即可按原计划的正常班次和流水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提升,一般为300mm。每次滑升的间隔停歇时间不得超过1小 时,平均每小时滑升150mm。绑扎钢筋、摆埋件、门框窗框模板,提升千斤顶,浇筑混凝土要环环相接。同时要随时检查模板的倾斜度(使 用样板尺)及各部位的几何尺寸,应及时加以调整及加固。每个台班对建筑物的中心线及扭转度,检查次数不应少于1次,并且每班次对平 台进行抄平,复核标高,保持平台水平。

2.3末滑(每层混凝土平台停滑时)

当模板滑升至限定标高1米左右时,即开始放慢速度,并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整个模板的抄平、纠正,应在滑升到距顶标高最后一 层以前作好,以便顶部均匀地交圈,保证顶部标高及位置的正确。

3、施工精度控制措施

3.1水平度的测量与控制

在滑升过程中,保持整个模板系统的水平同步滑升,是保证滑升摸板施工质量的关键,也是影响建筑物垂直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千斤顶 在滑升过程中的不同步现象,使模板系统各个部分之间产生升差,以致造成操作平台的位移、倾斜以及产生建筑物垂直度偏差,影响工程质 量。

本工程采用限位调平法:这种方法原理是采取每隔250~300mm在每根支撑杆上画出同一水平标记,并在同一标高处设置一种限位装置,使每 个千斤顶都爬升250~300mm以后由限位器阻止爬升,使高位千斤顶先停止爬升,而低位千斤顶仍可继续爬升,直至也爬到同一标高。这样的 调平方法就能做到250~300mm调平一次。常用的限位装置有液压限位阀、限位调平卡等。

3.2垂直度的测量与控制

1)垂直度的测量

线锤法:在滑模施工中,最常用的垂直度测量方法是线锤法。在筒库与工作楼共设置8个线锤测量装置,线锤重一般为10~15Kg,用细钢丝 悬挂在平台下部。在对应线锤的下方地面上设置固定的控制点,在线锤的钢丝上端设置滑轮和放线器,使随着模板逐渐向上滑升,随之钢丝 逐渐放长 ,当滑升到一定高度以后,随时可以从线锤与控制点之间的相对位移情况测定平台偏移的方位和数值。

每 天定时抄测8点上下偏差,根据偏差调整筒库垂直度。

2)垂直度的控制与纠偏

在滑模施工中,筒库的垂直度与滑模操作平台的水平度有直接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筒库向某一方向位移的垂直偏差时,其操作平台的同一侧,往往就 会出现负的水平偏差。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对筒库出现的垂直偏差,可以通过调整操作台的水平偏差来解决。但是,诸如风力的影响、滑 模操作平台上的荷载不均匀、浇捣砼的方法不合理以及其它原因产生作用在滑模系统上的水平荷载等,都会影响滑模施工的垂直度。

滑模施工中主要采用调整水平度高差控制法:当筒库出现向某侧位移的垂直偏差时,操作平台的同一侧,一般会出现负水平偏差。此时,应 立即将较低标高一侧的千斤顶升高,使该侧的操作平台高于其它部位千斤顶的标高,然后,将整个操作平台滑升一个高度,使垂直偏差随之 得到纠正。

对于千斤顶高差的控制,可以采取前面所述的水平度控制方法来解决。

4、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1)检查烟囱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水泥、砂石、钢筋、外加剂、耐酸材料等尚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复验 报告。

钢材的复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有着规定。

2)审查烟囱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

3)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技术方案。

4)施工单位在工程中采用的各种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计量法的规定,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被检测对象等级。

5)检查特殊工种人员的岗位证书,无证不准上岗。

6)复核烟囱外墙垂直度,烟囱孔洞垂直度,保证垂直度偏差在设计范围内;检查混凝土拆模后外观质量,如出现小面积蜂窝麻面及时修补, 大面积蜂窝麻面露筋情况,按质量通病处理;检查烟囱内筒焊接质量,配合检测单位做好检测。

7)钢筋、混凝土材料见证送检工作,烟囱钢内筒焊缝检测工作,做到先检后用。

8)旁站关键节点,做好旁站记录。

5、安全防护措施

本工程安全防护工作的重点是:

(1)高空施工防坠落;

(2)基坑周边的防护;

(3)外檐安全防护;

(4)各种电动工具、施工用电的安全防护等;

(5)立体交叉施工作业防物体打击措施。

滑模前,必须对滑模系统进行设备装置认可,对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严禁使用到工程中。

每天早上都应开班前安全会,进行安全作业要求及注意事项提醒。

操作平台上严禁动火,当必须动火时需有专人看守,以防发生意外,平台上设置防火消防设施及指示牌。

当模板滑升(试滑)至200~300mm高度后,应对所有提升设备和模板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修整合格后,方可转入正常滑升阶段。

滑模施工中配备具有安全技术知识,熟悉安全规程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的专职安全检查员。

对参加滑模工程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本工程滑模施工特点,熟悉安全规程和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 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主要施工人员应相对固定。

施工人员要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及其他不适应高空作业疾病的,不得上操作平台。

滑模中,四级和四级以上大风时必须停止施工。

在建筑物的周围,必须划出施工危险警戒区。警戒线距建筑物距离不小于施工高度1/10,且不小于10m,并有专人看守。

塔吊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

强化安全生产的领导作用,开展文明施工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挂安全网,危险区设立安全隔离警戒标志牌,杜绝高空坠物伤人的恶性事件。

用电电源应集中装设,安装漏电保护器,导线严禁沿地面敷设,照明及运转设备应设安全保护罩,电路实行“三相五线制”。

操作平台上的备用材料及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布置,不得随意变动。吊运至平台的材料必须分散对称堆放,以防 止平台超载或受力不均匀。

操作平台应经常保持整洁,平台的四周,均应设置围护栏杆及安全围网,栏杆的高度不小于1m,水平方向设置不少于两道水平杆,外侧挂设 密目网全封闭,操作平台的铺板接触必须紧密,以防落物伤人。

做好“三宝”的正确使用,搞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产品标识。达到“一通”、“二无”、“三整齐”、“五清洁”文明施工。

6、结论

烟囱施工是电建施工中危险性较高的施工之一。做好烟囱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施工方案入手规范化实施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检查制度 ,要求做到严格把关,从管理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检查验收机制,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烟囱在水平与竖向地震动联合作用下的反应[J].刘季,何立民.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3(02)

[2]在冲击振动下烟囱模型裂缝出现位置的实验研究[J].周四骏,丁世文,王云剑.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3(02)

[3]烟囱破坏现象的模型试验研究[J].周四骏,王云剑.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2(02)

论文作者:莫伟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浅谈烟囱滑膜施工控制及安全措施论文_莫伟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