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与创伤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研究论文_栗晓静

灾难与创伤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研究论文_栗晓静

解放军第二八五医院 河北省邯郸市 560001

【摘 要】灾难是一种人为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发生较为突然,危害性较大,且难以控制,不但给社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体在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无助、绝望、狂躁、无助等情绪,次情绪也被成为“急性创伤心理应激反应”。以上的灾后不良情绪会造成精神障碍,影响心理影响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自杀行为。对于灾难创伤人群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灾难受灾人群的心理应激反应,本文探讨分析灾难与创伤心理应激护理的作用。

【关键词】灾难;护理干预;心理应激

灾难是一种人为难以控制的现象【1】,在灾难发生后会给成千上万的人造成较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对于亲身经历过灾难的幸存者,行为和心理均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使机体和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情况【2】。为了改善受灾人群灾后心理状态,灾后人群应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加强心理应激反应的护理措施,使人们尽快恢复生活的信心。

1灾难创伤心理

灾难包括自然灾难、人为灾难两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灾难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自然灾难因人为无法控制,导致产生的危害也较严重,自然灾难不但会损伤人们的身体,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意外创伤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属于人为灾难的一种,随着目前工业、交通、农业等事业的高速发展,人为灾难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本文对灾难后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3】。心理创伤应激障碍是因灾难导致的精神疾病被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异常精神反应,也是一种持续性较长、具有延迟性的心理疾病。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人类受到灾难和惊恐所产生的的精神障碍,灾难后心理创伤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数月或数年后引发的。在患者发病后思想较偏激,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应对灾难受害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心理疏导。

在灾难发生后影响创伤性心理的应急障碍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灾难发生过程中,因受难者年龄、性别、人群等不同,引发发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受难者发生创伤性心理应激障碍的因素为暴露因素,而在灾难过程中灾难的持续时间、亲人丧失程度、财产丧失程度均会导致心理创伤的不同【4】。另一种是在灾难发生后对灾区人们安全感、应对策略、压力资源、资源流失等情况均会造成不同的心理创伤。

2心理护理干预目的

灾难心理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受难人员的心理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干预阻止灾难后二次伤害的发生,防止群众悲痛情绪的蔓延和扩散,另外应缓解因应激创伤导致的症状,针对受难人员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治疗的干预,最后应建立受难人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是干预灾难创伤心理的理想目标。

3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沟通关系是护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应让患者树立并建立起相互合作、尊重、信任的关系,维持和谐平等的护患关系【5】。护理人员应积极应用人际沟通技巧,并建立融洽的沟通环境,患者随着灾难的发生社会角色的减弱和丧失,十分迫切的希望在新环境中被尊重和认识,护士应用热情、礼貌的态度接待患者,并详细循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相关背景,根据患者受教育情况、经济情况、宗教信仰等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要耐信倾听患者灾难过程中经历的过程,并让患者谈及对于灾难的心理感受,应热情主动的询问患者的相关想法,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并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

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时被限制在固定的白色空间内,会与以往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有所不同,长时间的限制往往会产生厌烦乏味的情绪。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者在进入陌生环境后,面对陌生面孔时会产生恐慌、紧张、哭闹的情绪,护理人员影响患者介绍治疗房间的情况,及要进行的心理干预过程,是患者尽快接受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的帮助,让患者获得安全感和责任感,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减轻抵抗情绪。

3.3提供有效的护理和诊疗

受难者在灾难发生前身体健康,在创伤后患者机体会发生较大的损伤,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会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受伤的患者身体疼痛引发的不适感,及肢体活动受限,器官损伤均会产生恐慌、焦虑、急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详细询问目前情况,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解决措施。临床护理人员应优化护理方案,提供开放性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在检查、护理、治疗操作过程中充分解释其治疗目的,并告知其配合治疗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护理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机体损害情况及疼痛情况。应给患者进行耐信的解释和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从而使患者身体和心理上均感受到温暖。向患者传递好转的治疗信息,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的顾虑,帮其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4满足患者需求

在不影响治疗护理干预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患者的生活需要,根据患者的生活爱好、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身体伤情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的,应帮助其保持卫生和整洁的治疗空间,患者不愿告知的隐私或生理缺陷应保守秘密,维持患者治疗尊严,从而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3.5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以医院基地,应有计划性、目的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并正确认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和社会心理因素,从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观念,并对心理创伤起到防御型的应对方式,保证灾后人群身心健康。可通过言语、行为、神情等对患者进行感染,并逐渐消除灾难对患者的影响,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维护自身行为,使受灾者的内心更为坚强、强大。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自身情绪的管理,让患者正确面对目前所面临的状况,使患者冷静对待增强患者创伤能力。

3.6心理干预注意事项

灾后心理干预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关的人群和组织较多,在灾后心理救护上应用较为明确的分工,并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对受灾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负责心理治疗。

结论

近些年随着各种灾难发生的数量增多,在灾后存活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负担。为了改善灾区人们再次受到伤害,对于灾区和创伤后人群应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加强心理应激反应的护理干预,对于人们心理健康的恢复是极为重要的。安抚受难者悲痛情绪,也应给幸存者的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恢复重新生存的勇气和信心。对于灾后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受灾人群是极为重要的,可有效提高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方丽,丁文君,灾难与创伤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研究[J],现代养生,2015,09:247-248.

[2]黄丽华,王永芬,邓旭芬,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130-131.

[3]张琴,庐山地震中创伤性心理应激救护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696.

[4]冯怡,王秀华,赵国秋,等,突发灾难事件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J],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2012,303-304.

[5]曾敏,意外伤害致骨折患者的心理应激及护理除探[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02):301-302.

论文作者:栗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灾难与创伤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研究论文_栗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