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个人消费论文,对策论文,信贷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个人消费信贷目前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然而,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仍不健全,市场法规还不完善,信用程度较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低。这种条件下,探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风险及管理愈显重要。
一、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引起收益下降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利率风险来自于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整。自建国以来,我国对利率已先后调整了20多次,尤其是近几年,利率调整更趋频繁。由于存款、贷款利率调整的非同步进行,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使商业银行面临利差风险。事实上,国家已放松了对利率的控制,利率市场化已成大势所趋。面对难以预料的利率变动,商业银行无法根据对利率的预期来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这必然导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变大。
2、信用风险。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借款人在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如违约或信用等级下降等,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是信用风险。在我国还未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制度和相应的信用评估机构。借款人向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种证明资料中,个人身份证和户籍不具备经济担保性质,所在单位的人事证明、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不能提供以往信用记录,因此商业银行无法获得准确的个人资信信息。个人收入的不透明性隐含着消费贷款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准在相应范围内尚未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一部分人蓄意欺诈、骗取贷款、到期不履约,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
3、流动性风险。若商业银行不能锁定外部资金,持有“头寸”不足,负债与资金规模失衡,则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难以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大多数银行凭借短期一般存款支持个人消费信贷。不同于其它类型债务人,存款者有权随时从商业银行提取货币,致使商业银行资金受到不可预测大规模提款行为的影响。当商业银行保留“头寸”太低时,不能保证偿付义务,就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资产,或以较高利率借入资金(包括以较高的再贴现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以较高的拆借率向其他商业银行拆借资金等)。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将遭受较大的损失。更有甚者,当银行不能筹措足够的资金用以偿付时,它赖以生存的信誉将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造成业务萎缩,甚至因此而倒闭。
4、提前还款风险。提前还款风险来源于消费信贷中的隐含选择权。对商业银行而言,提前还款意味着其本金的提前收回,对这笔末预料到的现金获得,商业银行可能会由于不能及时为这部分资金选择合适的投资渠道而遭受损失。此外,若借款人是由于利率的下降导致资金成本降低,出于理性的考虑提前偿还贷款,再以新的低利率借入,其结果是由于负债利率不变,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的利差收益恶化。
5、盈利风险。作为零售业务的个人消费信贷,客户分散,单笔贷款数额小,操作环节多,业务量大,交易成本高,盈利空间小。盈利的风险还存在于贷款后。我国商品交易二级市场还不完善,一旦商业银行欲将抵押品变现,需经历重重环节,层层收费,造成商业银行物力、人力的耗费。
二、有效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对策
1.运用远期利率协议
远期利率协议(FRA)是一种利率的远期合约。由合约双方商定一个未来时间的协议利率,并明确以何种利率为参照利率。在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额,由一方或另一方支付按协议利率与参考利率计算出的利差的贴现金额。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可运用远期利率协议进行利率风险防范。商业银行在贷款时,为避免未来利率下降的风险,可出售一个远期利率协议。若利率下降,根据远期利率协议商定的协定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可取得比利率下降后更高的利息收入,从而避免了利率变动的风险。
2.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库
(1)建立个人收入监管机制。在现有银行代发工资系统上,充分利用借汜卡、储蓄卡等先进结算工具,进一步扩大工资转账发放范围,使银行能够大致掌握每个借款申请人的收入情况。从法律上明确提供收入证明的单位对证明情况的真实性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个体、私营经济者应以税务部门出具的缴纳税金凭证来推算其收入数额。在贷款归还过程中,银行有权要求个体、私营经济者定期或不定期提供纳税证明及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2)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实施个人消费贷款的网络管理。在个人收入监管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借款人的收入状况、职业、个人经营状况、历史信用记录等相关的个人资料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既能避免对同一借款人信用的重复调查,又能防止同一借款人超偿还能力进行多头借款。
3.加强流动性管理
(1)进行分层次的流动管理。建立分层次的资产准缶金制度,划分现金资产和短期银行资产两个层次。当现金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需要时,抛售商业银行所掌握的短期证券或回收、转让短期债权,迅速将其转化为现金,从而建立起一个缓冲层,减缓因存、贷款变动而产生的压力。
(2)优化组合,合理安排资产结构。调整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使资产和负债得以均衡配置。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资产余额在一定时间内的各个点上增加或减少的幅度没有大的波动;二是资产余额与负债余额的增加或减少在时间和幅度上大体吻合;三是资产的变现日期及其余额均匀分配在一定时期内的各个
(3)实现消费贷款证券化。借鉴西方国家消费贷款证券化的做法,赋予消费信贷转让、流通的职能。在消费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按照地域、利率、期限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证券组合,出售给政府成立的信托公司,由其将购买的贷款组合经担保升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
4.发展信用卡消费方式
发达国家大量的消费贷款是通过信用卡的透支实现。如美国商业银行信用卡消费约占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总额的30%左右。而在我国,除了几种发行数量和范围都有限的外币信用卡外,市场上使用的人民币信用卡实质上还是属于银行借记卡的范围,是持卡人从自有银行账户中取现或付款的一种方式。除了少量透支外,银行并未向持卡人提供任何信用。由于信用卡的发放是建立在对持卡人严格审查基础上,将信用卡和消费信贷结合,可以分享信用卡的客户资源,减少营销成本,分散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卡消费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①开发多功能信用卡,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②改善信用卡使用环境。如对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偿还意愿的持卡者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
5.促进银保合作
消费信贷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除了亟待建立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制度外,还必须有强有力的金融机构做担保,而开展消费信贷保险业务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银保合作将银行一家承担的风险变为两家金融机构共同承担的风险。若借款人在还款期限内预期收入发生逆转,如失业、伤残、死亡等无力偿还借款,商业银行可以从保险公司处取得全部或部分款项。
6.完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1)贷前。在审核贷款申请时,主要侧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个人信用记录。主要是依据申请人在本行账户中往来的信用记录,看是否出现过透支、拒付等不良行为;②个人负债比率。若还本付息的金额超过其税后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则要求抵押贷款;③个人就业记录。好的就业记录,偿还贷款的可信度高;④个人保险。是否投保寿险、伤残险,保额是否充足;⑤贷款期限;⑥贷款上限。主要依据个人信用记录、负债比率、就业记录和贷款期限决定。
(2)贷中。进一步明确各操作岗位的关键所在,规范操作,落实各环节的责、权、利,做到任务、权限和责任的统一。
(3)贷后。加强贷后跟踪监控,时时掌握借款人动态,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
标签:信用卡论文; 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个人消费信贷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信用卡风险论文; 消费信贷论文; 风险分析论文; 利率论文; 个人信用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