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王氏骨科专科医院 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在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单次手法和物理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采用单次手法治疗的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采用物理治疗的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48h后的疼痛度以及患者关节活动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单次手法和物理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度,但是单次首发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次手法;物理治疗;颈型颈椎病;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088-02
为进一步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笔者收集的病例,就单次手法、物理治疗颈型颈椎病对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采用单次手法治疗的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采用物理治疗的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5.1±4.7)岁,病程4~25个月,平均病程(14.6±1.5)个月;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5.3±4.5)岁,病程4~24个月,平均病程(14.7±1.4)个月。所有患者表现为程度不同的颈部酸、痛、胀及不适等,并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度以及关节活动差异较小,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后显示差异较小(P>0.05),可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物理治疗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单次手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所有患者采用HVLA手法进行治疗,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颈部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处于中立位,操作人员首先通过颈部肌肉放松手法结合牵拉手法,使得患者颈肩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在侧向滑动试验的辅助下找出患者需要治疗的颈椎节段,之后开始功能障碍颈椎节段的治疗工作,操作者一手拖住患者颈部,同时将食指置于患者存在功能障碍的颈椎位置,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推动患者的头部,对颈部进行被动式侧屈训练,于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的终末位置,给予患者屈曲和旋转冲力作用,要求这一冲力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同时保证操作的轻柔性,操作者在操作瞬间能够感觉到患者局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还可以使用劈法以及拿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由我院经验丰富的中医骨科医师完成操作[1]。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是两组患者治疗48h后的颈部疼痛度以及关节活动度,其中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活动度评价主要通过颈椎rom角度测量仪对患者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以及左右侧屈等活动度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本次研究中的重要数据,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重要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次研究中的颈部疼痛度以及关节活动度均使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完成后以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3.58±1.23)分,常规组治疗后VAS评分为(6.65±1.49)分,在治疗后的VAS评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t=-10.65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关节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以及左右侧屈活动度分别为(41.8±3.0)°、(56.8±2.1)°、(41.1±3.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以及左右侧屈活动度分别为(39.5±2.5)°、(50.8±2.3)°、(39.6±2.6)°,在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颈椎病在临床较为常见,随着现代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在青年人群中颈椎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在颈椎病中以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同时也是颈椎病的早期,相对症状较轻,有效的治疗可缓解疼痛,同时还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手法治疗是颈型颈椎病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在患者明确诊断并结合相关影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手法对患者开展的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HVLA手法,通过该手法中对患者功能障碍脊椎位置的被动侧曲训练结合操作者的手法力度,从而帮助患者疏筋通络,缓解疼痛、活血化淤,帮助患者消除疼痛,同时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2]。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手法治疗相对于物理治疗效果更加明显,通过疼痛度的缓解,降低了患者的疼痛,与此同时,颈椎关节活动度可作为颈椎功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治疗后活动度的增加,表明患者的颈椎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单次手法和物理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度,但是单次首发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小文,张盘德,容小川,等.Mulligan技术配合按摩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16,31(03):205-207.
[2]蔡俊燕,王司晔.牵引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16,30(04):330-332.
论文作者:黄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患者论文; 颈椎论文; 手法论文; 关节论文; 疼痛论文; 颈椎病论文; 病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