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三病区 233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定位在B超引导下乳腺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8例,采用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采用心电图定位技术辅以B超引导PICC置管,B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效果,包括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B组的43.0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成功率43.09,高于B组的7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定位在B超引导下乳腺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对置管质量造成的影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电图定位;B超;乳腺癌;PICC置管;并发症
乳腺癌是临床肿瘤科、乳腺外科常见疾病,临床99%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多为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或生育晚群体[1]。患病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伴随乳房肿块、溢液、皮肤改变、乳晕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目前临床针对乳腺癌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切除病灶来对其健康提供保障。在治疗过程中,需给予置管干预以确保治疗顺利实施及预后治疗措施干预,当置管极易受静脉瓣、静脉痉挛、跨越血管行程长等原因诱使并发症发生,故而有必要辅以有效引导,确保置管的质量[2]。本院围绕心电图定位在B超引导下乳腺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8例,采用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年龄21-71岁,平均(46.3±1.4)岁;B组年龄20-71岁,平均(46.2±1.5)岁;两组一般资料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采用心电图定位技术辅以B超引导PICC置管,具体措施如下:采用迈瑞PM-9000型号,采用该仪器5导联模式,超声选用Mind-ray的DP-20超声引导系统,结合患者一般资料选择适宜的BD导管、导针套管、插管套件、注射器具、注射药品、生理盐水。无菌手术服、无菌纱布及电极片;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两侧手臂外旋,充分暴露静脉血管;对于部分静脉血管条件较差患者,则采用超声设备进一步检查和评估,选取合适的血管及穿刺位置。实施心电图定位及B超引导穿刺时,操作前预先测量置入导管深度,对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测,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穿刺,置管过程中应以缓慢、匀速及轻柔的手法进行,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撤去枕头,缓慢置入导管至适宜深度,控制在15-20cm,指导患者转头或偏向针对穿刺者方向,为静脉置管营造良好条件。穿刺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头晕等不适症状,直至超声显示颈内静脉闭合,导管顺利置入。B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
1.3 研究指标
观察置管效果,包括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
由放射科和心血管科医师根据X线胸片显示结果判定导管间断位置,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段和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内,即可判定为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内。
1.4 数据处理
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独立配对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并发症发生率4.55%(2/44),低于B组的43.09%(15/4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置管成功率对比
A组置管成功率97.73%(43/44),高于B组的72.73%(32/4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9.026,P=0.003)。
3 讨论
PICC置管是临床针对需要长期接受输液治疗患者提供的干预措施,通过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进行穿刺至大静脉,有效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利用血流冲稀化疗药物,进一步防止药物对机体造成的刺激[3]。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以往临床多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虽然具有较好效果,但患者置管过程中及置管之后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并影响置管质量[4]。
心电图定位及B超引导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辅助干预措施,在超声引导下应用心电图定位实施PICC置管,能够实现置入导管的精确定位,在心电图及超声引导下调整导管头端位置,促使穿刺及置入角度准确性的提升[5]。本研究结果,A组近心电图定位在B超引导下实施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B组的(43.09%),置管成功率(97.73%),高于B组的(7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心电图定位在B超引导下实施置管能够满足临床及乳腺癌患者的满意需求,有效提高置管效果以确保治疗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PICC置管中采用心电图定位和B超引导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减少并发症对置管质量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闫宇, 任予, 范金虎, 等. 65岁以上中国老年女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分析:多中心10年回顾性研究[J]. 中国肿瘤, 2017, 26(7):561-566.
[2]薛海露, 张绍杰.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影响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8, 27(19):132-133.
[3]吉婷, 张琦婉.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肺癌患者穿刺点出血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27-20.
[4]王成娟.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研究[J]. 当代临床医刊, 2017, 30(6):3504.
[5]何翠琴, 赵玉桃, 孙海燕, 等. B超引导下心电图定位在妇科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1):83-85.
论文作者:汪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心电图论文; 乳腺癌论文; 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