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 天津 300000)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54-01
患者张某某,女,40岁,4月前因长期伏案工作,加之工作压力较大而出现右侧颈部肌肉紧张、僵硬,头不自主向右侧扭转,行走时及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无明显头部颤动,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颈椎及颅脑核磁均未见明显异常,后于当地省级医院确诊为痉挛性斜颈,建议肉毒素治疗,患者拒绝,后就诊于我院,以“痉挛性斜颈”收入院。入院症见:颈项部肌肉僵硬、酸痛,头不自主向右侧偏转,无明显头部颤动,行走、劳累及情绪激动时扭转症状加重,卧床时扭转可消失。舌红,苔厚微腻, 脉弦紧。查体:右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可触及痉挛性条索,局部按压痛较明显,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颈椎核磁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颅脑核磁示: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感觉正常,脊柱间接叩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动脉扭转试验(-),颈抵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专科治疗:
1 推拿治疗
(1)患者仰卧位,采用指揉法、捏法、拿法于颈部、肩部,放松局部僵硬肌肉,着重松解患侧胸锁乳突肌,手法操作约10分钟。
(2)患者俯卧位,采用掌根揉法、滚法、弹拨法作用于斜方肌、三角肌等背部肌肉,手法操作约10分钟。
(3)患者仰卧位,采用牵引手法,轻拉患者颈部痉挛肌肉,拉长收缩肌肉,反复3次。
(4)最后患者坐位,采用揉法、滚法于颈部、颈部肌群,手法结束。
每日推拿1次,10天1疗程,休息2天,治疗3个疗程。
2 针刺治疗
取穴:以五心穴为主,即:人中、双侧劳宫、双侧涌泉。配以上星、百会、印堂、郄门、下廉泉、颈臂、人迎、天鼎、阳陵泉及胸锁乳突肌局部阿是穴,以颈臂为重点。操作方法: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行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流泪或手心、额头出汗为度; 劳宫: 直刺0.3-0.5寸,行提插泻法; 涌泉: 0.5-0.8寸,行提插泻法;颈臂穴:取在平第 4 颈椎棘突下,斜方肌前缘与喉结后缘连线中1/3与后1/3交点处。颈臂穴定位时头转向健侧,左手按压穴位,右手持针,针尖直对椎体,直刺1寸,小幅度提插寻求针感,针感可窜向肩臂及胸内,1次窜动即可,不可窜动过多,否则加重病情。余穴常规操作,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上述治疗1疗程结束后,患者自觉颈部酸痛、僵硬减轻,头部可保持中立位3-5分钟,继续治疗约3个月,患者症状大有减轻,中立位可保持3个小时左右,行走时头部偶有向右侧扭转,继续治疗半年,患者诸症基本消失,头部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痉挛性斜颈属于肌张力障碍类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锥体外系疾病之一,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治疗应用较多的是A型肉毒素注射和手术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有项背强急特点的属“痉证”范畴, 与督脉、筋血为病相关。如《素问?骨空论篇》:“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景岳全书?痉证》:“愚谓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 筋脉拘急, 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 血液枯燥, 所以筋挛。”推拿能够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软坚消肿,,缓解痉挛等作用。揉法、滚法能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的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拿法作用于患侧胸锁乳突肌能舒筋通络、改善局部血运代谢,加强营养供给、松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肿物消散。针灸采用“五心穴”为主穴治疗,依据患者发病原因,患者长期伏案工作,颈部过劳,损伤督脉,督脉为诸阳之会,督脉受损,统摄失司,神明扰动,神气妄乱而发本病。中医辨证为气机内郁。治以开窍解郁,理筋行气。人中为督脉要穴,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阳主动,所以人的一切功能活动,皆为阳气所主。阳气不能上升下达,则阴血郁闭,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出现颈项强直,活动不利。“颈臂穴”为经外奇穴,据针灸文献及专著记载,颈臂穴具有疏通经络、强筋健骨的功效,选取心包经、肾经的劳宫穴、涌泉穴,可使水火相济,阴阳协调。以上诸穴共奏开心窍、调神明、阴阳协调、通经散结之功效。
论文作者:王志光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督脉论文; 患者论文; 肌肉论文; 颈部论文; 斜颈论文; 颈椎论文; 头部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