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思考论文_金晓玲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思考论文_金晓玲

(浙江省金华市第六中学,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德育发展在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点,在各个学科中,老师都应该渗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未来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观,要加强渗透德育教育,而老师就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革,不断优化其教学模式,要不断的进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上课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而本篇文章主要是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这门学科,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

关键词:高中;课堂管理;德育

引言:

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是学生每个学习阶段都至关重要的一点,高中生处于思维水平创新精神发展的关键稳定时期,因此,信息课堂老师就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了解学生在其发展时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与授课,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以此学生的各类素养也随之跟着提高,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技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所讨论的主题就主要是围绕在这门学科中的渗透教育的思考。

一、深度挖掘信息技术课堂内容,选择德育教学的渗透点

以往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枯燥,而老师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平衡好这门学科在实际操作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老师注重于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及渗透教育,老师要学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将德育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能够大大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对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团队合作,这些可以让学生的上课兴趣增加,对课堂非常具有主动性,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大脑里,在提升专业操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老师要注意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团队协作,团队协作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合理的处理好学生在团队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学会分享,听取不同学生之间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与纠正,让学生充分吸收到知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关注信息技术操作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信息操作规范

信息技术这门课学科非常注重实践性,因此要求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充分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不断的进行实践与探索,将知识点渗透于大脑里,并且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老师就属于至关重要的部分,在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时,老师要在旁边对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出现操作差错,并且在进行讲授时,老师应该做一个正确的例子,给学生提供参考模板,并且在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提醒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做笔记,避免学生在自己操作时犯错,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为学生进行规范细致的操作演练,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渗入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于学生的学习中,对于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老师应该着重提出,以免学生在操作时犯错,老师还应将基本的操作注意事项罗列出一套细则,并且打印成纸质文档,发给学生,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背下来,以免学生犯低级错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规范,要从每一个细节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规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基本的操作规范,以至于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拥有了良好的习惯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学生的版权意识,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信息技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版权意识,使用正版软件,维护软件作者权益,不能侵权,不能随意复制和传播别人作品,老师首先得以身作则,再将思想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先进技术与软件,引领学生正确的爱国情怀,比如在认识计算机发展史时,要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在计算机方面的成就,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在进行编程这一板块的学习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比尔盖茨,可以使得学生了解更多领域的更多英雄人物,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鼓励学生投身于中国软件行业,推进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老师可以充分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形成组内竞争,组内协作的团队氛围,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学习与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当学生遇到瓶颈时,老师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论大部分以鼓励为主,可以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最后老师再对其合作过程进行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出现差错的地方,要以正确的方式提出,避免打击学生的信心,并且可以对获得前三名成绩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五、善于利用突发事件,因势利导

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并不是程序化,固定化的模式,因此就会使得课堂出现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但老师要充分利用好突发事件的优势,反倒可以让课堂效果更加明显,比如让学生进行网络问卷回答时,有的学生会以此机会进行网上看视频聊天,当出现这种情况后,老师不应该去指责他们,老师应该对学生不要太过苛责,和颜悦色的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够很容易接受。

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至关重要的,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上课地点是在机房,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比如突发火灾,线路短路,因此,老师就应该非常注重学生的安全,当然在平时要充分做好检查工作,再在这门学科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灌输安全细则,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让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突发事故,能够知道怎样去补救。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渗透教育的思考,深度挖掘信息技术课堂内容,选择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再在课堂中不断关注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不断加强学生的版权意识,让学生学会竞争,拥有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以上几点的研究与探索,如果老师能够充分做到以上几点,可以充分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信息课堂中,并且使得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刚.信息技术教学呼唤道德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信息基础》2016(4).

[2]左明章,许雄.中学道德教育发展目标[J].中国电化教育,2015(5).

[3]范孔明.中国文学道德教育发展史[J].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2017(8).

论文作者:金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思考论文_金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