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青年发展的主要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年中论文,国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年的发展环境与自身状态
1.未成年人保护:有关法规政策在进一步完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一些省市又台了新的法规政策,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而且其中体现出以人为本原则的更高要求。
2.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的工作力度加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已达87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7.9%,其中学生比例与半年前相比上升最为明显,超过70%。但是,据保守统计,目前全世界的色情网站至少有70万个,并以每天200-300个的速度增加。青少年是最脆弱的受害者。
据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协调小组通报,截至2004年11月9日,全国公安机关已依法关闭境内淫秽色情网站1442个、赌博或诈骗网站365个,破获淫秽色情网站方面的刑事案件2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8名。
3.进城务工者子女受教育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的流动人口中,18周岁以下者达1982万,其中正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青少年中,有9.3%的人处于失辍学状态。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并对流入地政府提出明确要求,要尽可能地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国各地都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来落实这个通知精神。例如,北京市在继免收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后,又进一步着手解决流动儿童就学问题。计划在下一阶段适当放宽打工者自办学校的办学条件。目前进入北京市的流动儿童近29万,比3年前增加了14万多人,2004年执行对来京务工农民子女免收借读费的规定,各公办学校已接收了21.4万名流动儿童。
4.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扩大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400万,比2003年实际录取增加20万人,增量部分主要是本科招生数。200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33万,比2003年增长了22%,再创历史新高。
5.青年的就业或成才机会正在增加
2004年9月28日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达到并略高于2004年年初提出的就业率为70%的目标,比2003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3%,本科生就业率为84%,高职(专科)生就业率为61%,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百分点。
青年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
1.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与认同度
在迎接五四运动85周年之际,《新闻周刊》作了一项以“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大学生。调查旨在了解在中国大步迈向现代化的今天,青年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调查结果表明,关于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意义,59%的人认为很重要,40%的人认为有一些作用,1%的人认为可有可无,没有人认为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
2.阅读心态需要有关方面加以正确引导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对我国18~39岁青年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揭示了青年阅读心态的主要态势。本次抽样调查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法,受访者为人口在20万以上的262个城市中的青年。调查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沈阳、成都等。有效样本量为6000多个,问卷有效率达97.6%。调查对象分为18~19岁、20~29岁、30~39岁三个年龄段。从受访者学历看,高中、中专的青年所占比例最高。其中20~29岁被访者中,高校学生比例最高,30~39岁被访者中,服务业人员或工人的比例最高。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读书越来越重要”的各年龄段青年都在85%以上,调查表明,青年不读书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其次是“不习惯读书”。可见,还需要更多地对不同年龄段青年的读书活动进行引导。
3.择业心理:职位多和专业广的机构倍受青睐
由四川《华西都市报》与中国成都人才市场联合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调查的主要涉及找工作时首选什么单位、想通过哪种途径找工作、选择企业的标准是什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2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线参与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4.65%的人在毕业找工作时首选是企业;23.36%的人则选择政府部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10.3%的人选择学校或科研机构;1.98%的人选择个人自主创业。
青年的生存压力与成长问题
1.待就业人群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大学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高校中出现的“校漂族”现象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2.进城务工女性的合法权益亟需得到维护
一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被访进京务工女性,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有37%的人自认倒霉、放弃维权,只有21%的人明确表示会到有关部门投诉;而即便采取了维权行动,真正维权成功的只占14.3%。
3.心理型犯罪正在日益引人注目
在2004年,最引起全社会震惊的青年犯罪现象莫过于马加爵杀人案。
据有关调查,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25.4%,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
促进青年进一步发展的有关建议
1.把科学发展观具体落实到青年发展的各个领域
科学发展观为青年的有序发展提供了两方面的重要指导:第一,社会做到全面发展,就能够为青年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发展机遇。第二,社会做到协调发展,便能够使所产生的成果在各种青年群体之中的分配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化。这样的话,将有助于解决青年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青年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如青年的就业机会、青年的受教育机会等问题;二是青年发展的文化性问题,如青年因面对各种文化困扰而难以确定的人生观、择业观等问题。
2.继续制定与完善促进青年发展的社会政策
第一,继续完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第二,不断健全下岗失业青年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尽快建立进城务工者的培训体系。
3.建立一个青年发展的强有力社会支持系统
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即由家庭、学校、就业机构、社区、媒体、社会团体和政府等方面构成的通力合作体系。
4.帮助青年制定自身发展规划以及作出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对于人生理想、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主体方面的认识;第二,个人对其一生中职业发展、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过程的设计。
处在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择业时对自身就业意向的恰当定位和及时调整,将会有助于促进其就业难度的减小。
5.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能感受到理想和意义的精神家园
建立一种多层次的文化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一种由主流文化的导向作用与亚文化的丰富功能、以及理性文化、高雅文化、精英文化的理念意义与感性文化、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感受意义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作为一种丰富、开放、多层面的社会文化体系,它能满足不同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不仅是提供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的意义,还应具有心理满足、行为调适的作用,甚至包括情绪表达、压力释放的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