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1 李竹筠2
1.辽宁科技学院 2.本溪市地二十七中学 辽宁本溪 117004
摘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增进大学生践行的有效实践,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转化和提升共识,进而共筑人们共同理性信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域资源;学生;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作为学校应积极开展教育实践,借助本区域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推进理论和实践结合体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探明人们思想实际,提升学生思政教育,促进价值观正确形成
(一)促进个人层面价值准则形成实现是转化的基础
当今国内外环境较为复杂多变,人们思想多元、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心理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全社会都要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牢固铸立人们精神支柱。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国家、民族所需,也是公民个人所需。只有个人层面实现价值观确立,才能使社会和国家层面价值观体现,所以,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努力提升人们的思想共识和践行行动,坚持舆论引导和建立价值准则,促进全社会人们凝聚爱国思想,增强敬业精神,人人讲诚信、处处显友善,汇聚社会正能量,展现本地域良好的社情民风,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基础。
(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引领社会转化的关键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学生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对象,亦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把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贯彻在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对建立正确的“三观”和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以及纠正学生思想观念中的偏颇尤为关键。因此,要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创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有效转化,通过学生的积极思想与自觉行动的展现,引领社会意识,转变社会风气。借助区域资源促进学生亲身感受,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带动社会和家庭,追求和实现爱党、爱国家的全民共识。
(三)引领全社会形成正取价值观是今后的战略任务
在各种思想交错状态下,要想使全社会形成更为广泛的思想共识,借助和发挥现有的教育环境优势和区域内现有的资源优势不失为最佳选择。因为,每个区域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都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区域内人文和自然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以充分利用资源和实现具体转化。一要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促进道德观、成才观、事业观建立完善,使学生形成应有的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二要在全社会传播正确舆论,坚持以人文本,坚持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人们从爱自己爱家乡做起,直至形成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感,引导公民从诚信友善做起,直至树立建设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目标追求。把弘扬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完善公民个人行为准则,提升公民意识和促进社会共识作为今后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发掘区域人文自然资源,促进核心价值观体现,完成理论抽象到实际具化
(一)借助区域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开展教育引领实践
要想使理论概念根植人们意识之中,就要坚持广泛宣传和创新引领,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拓宽学校和社会路径,使培育和践行充分融合。山水蕴含大美,社风汇聚诚善。通过游历风景名胜、欣赏枫红水绿、感受风俗人情、参观革命遗址,在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会提升思想觉悟,还会实现精神凝聚隐性教育,进而激发人们建设国家自信力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煤铁之城,在新中国发展建设过程中,曾贡献出自己的资源力量,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正在一代代传递着,对人们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增进人们的情感情怀以及促进人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仍在发挥着激励作用。学校学生可以借助这些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思想与精神,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坚持目标追求和亲身体验,逐步完善思想和体现行动,励志担当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重任,培养激励自己成为堪以重任的接班人。
(二)依托区域自然风光和人文文化促进学生思想转化
要想提升学生思想教育成效,首先要创新方式方法,还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本地域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景色和人文优势,既有本溪水洞、桓龙湖、关门山、铁刹山等风景名胜,又有本溪烈士陵园、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以及多处革命斗争纪念遗址等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展馆和实地遗址;既有“钢都”、“药都”、“枫叶之都”之誉,又有“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美名;既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优秀典范,又有“雷锋式消防战士”称号等典型人物,这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感召和激励作用。作为学生不仅要熟知区域内的资源优势,也要将历史和文化做到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不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理解和吸收,更要在校园和社会上积极践行和体现,做正人生的追求者,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做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
(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到实际的具体转化实现
学校首先要促进学生思想认识和情感立场建立,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做到有效传承和体现,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和具体转化的同时,借助本区域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追求精神到相当的体现。为此,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本原则,到自然社会中领略和体验;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路径,在校内外与先进模范人物接触和交流;坚持学生思想转变和行动自觉“双提升”,注重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良好体现;坚持从个人到全体、从家庭到社会的“以点带面”全面转化实现,发挥学生责任意识作用,带动社会全面进步发展;坚持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加深自我理解和体现,在全民、全社会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弘扬不屈奋斗的品德和精神,展现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将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和社会层面以及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共同建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园。
三、结语
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可以增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体现,带动国家社会进步发展,夯实人们建设国家的理想信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成员实现精神凝聚到行动自觉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谭来兴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
[2]田永静 陈树文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 《思想教育研究》 2010(5)
作者简介:
刘志刚 男 1964- 本科 副教授 辽宁科技学院辅导员 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竹筠 女 1967- 本科 中学一级 本溪市二十七中学教师 主要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及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本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刘志刚1,李竹筠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核心价值观论文; 思想论文; 学生论文; 资源优势论文; 价值观论文; 区域论文; 社会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