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对比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意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汉语和日语中存在着大量同形词,如“政治”、“深刻”、“注意”等。大部分汉日同形词意义相近,也有一小部分意义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还有一些词语虽然意义相近,但在句法功能上却存在很大差异。
关于汉日同形词的对比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既有体系性的考察,也有具体的个案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对比方法上仍存在进一步挖掘的余地。本文重点从共时角度研究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比较方法问题,即解决如何考察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差异,提出一个对汉日同形词普遍适用的、能够清晰描述其意义用法差别的方法。
2.相关研究
汉日同形词共时比较研究的成果数量庞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日本文化厅(1978、1983)、荒川清秀(1979)、守屋宏則(1979)、大塚秀明(1990)、大河内康憲(1992)、宫島達夫(1993)等。
1978年,日本政府文化厅主导对汉日同形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出版了研究报告『中国語と对応する漢語』。该调查从10本初级至高级日本主要教科书中抽取大约2000个音读的汉语词,考察它们在汉日词典和日汉词典中的意义差异,并据此将汉日同形词分为同形同义词(same,即S类)、同形类义词(overlapping,即O类)、同形异义词(different,即D类)、日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词语(nothing,即N类)四类。以此为契机,汉日同形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而此后的研究也大多针对这本书里的缺陷展开。
荒川清秀(1979)指出了日本文化厅(1978)存在的三个问题,即对同形词的界定模糊不清、目的与方法相矛盾、分析不够彻底等。针对这些问题荒川以汉语普通话为标准,重新探讨了S、N、O、D四类词。大塚秀明(1990)指出日本文化厅(1978)所用的词典没有反映汉语使用的现状,并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将其中的汉语虚词与日语的同形词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与日本文化厅(1978)进行比较,提出了对一些汉日同形虚词意义用法差别的新看法。
荒川清秀(1979)和大塚秀明(1990)研究的重点主要还是根据汉日同形词的意义用法差别进行分类研究,没有过多涉及对比方法问题。
守屋宏則(1979)从《现代汉语词典》、《汉日大辞典》、《岩波中国语词典》中选取了47对意义用法存在差别的汉日同形词,列举实例对这些同形词进行了详尽描述。大河内康憲(1992)对汉日同形词的界定、汉日同形词在汉语和日语中意义用法的倾向性差异及其原因做了深入分析。他认为汉日同形词在日语中总体上意义范围比较窄,偏重抽象意义,在褒贬意义上汉日同形词之间也存在差异。另外还选取了10对常用的表示状态的汉日同形词,进行了意义用法上的比较。宫島達夫(1993)分析了汉日同形词在文体特征上的异同。
守屋宏則(1979)主要是依靠词典和个人对汉日语的认识和经验来比较同形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由于研究者个体认识和经验的局限性以及词典的缺陷,容易导致对同形词用法差别的描述不够全面,甚至出现错误。大河内康憲(1992)意识到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时总是从搭配、功能、意义色彩这几个角度着手,非常重视描述方法这一问题。但大河内依然没有摆脱个人经验的束缚,没能从理论上对其描述方法进行归纳、也没能将描述方法归纳成可以推广的普遍规则,因此只能做少量词汇的尝试,无法大规模展开。
另外,还有很多学者对汉日同形词的个案进行了考察,如鈴木英夫(1993)、曹樱(2003)、施建军(2009)、何宝年(2011)、陈丹(2011)等。
目前,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学者仅凭自己的兴趣归纳同形词的意义用法差别,不同的人对同一对同形词的意义用法差异可以归纳出五花八门的结果。能不能提出一套方法使不同的人对同一对同形词意义用法差别的描述结果基本相同,这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
3.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的方法论
根据日本文化厅(1978),汉日同形词从意义的角度可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日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词语四类。其中同形同义词存在着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同的情况、同形类义词汉日之间的意义用法似是而非。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才能将这两类同形词在汉、日语中的意义用法差别描述清楚。实际上,汉日同形词的使用差别可以从意义、词性、句法功能、搭配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前人研究也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涉及,但没有提出一个规律性的方法。我们认为,这些不同的侧面在反映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差别上并非杂乱无章、主次不分,而是呈现出一个有序的层级。
3.1 意义层面
汉日同形词从意义上可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三类。其中,同形异义词比较简单,只要分别考察二者的意义就可将其区分开来。如:“新闻”一词在现代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分别为①:
由词典的描述可知“新闻”一词在现代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它们属于同形异义词。在进行对比研究时,只通过意义便可进行区分。
比较复杂的是同形类义词和同形同义词。首先分析同形类义词的情况,同形类义词的意义在汉日之间虽然似是而非,但都有一个共有义,除这个共有义外,有的是日语词有特殊意义,也有的是汉语词有特殊意义,也有的是日语词和汉语词都有特殊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特殊意义汉、日语之间无可比性,因此需要比较的就只剩下共有义那一部分是否有用法上的差别。对同形类义词中共有义用法差异的比较与同形同义词的比较方法相同,下文探讨。
3.2 词性层面
在词义相同的情况下,汉日同形词的差别有可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些词的词性。大多数汉日同形词意义相同,词性也一致,而有些同形词虽然意义相同,但词性却不一致。如“充实”在汉语中是形容词和动词,而在日语中却是名词和动词。
じゆうじつ【充実】《名詞·自動詞》(力や内容が)ゅたかに十分にそなわつていること。
由词典解释可知,“充实”一词在汉语和日语中词义大致相同,但词性不同,也就决定了它们在汉语和日语中句法功能存在差别。例如:
在修饰名词时,汉语“充实”可以加“的”直接做定语,体现出其形容词的特性;而日语「充実」必须以动词的形式出现,即「充実した」。很多日语学习者受汉语“充实的精神生活”的影响,经常犯“*充実な精神生活”这样的错误。因此,在汉日同形词对比的过程中,意义相同的情况下,首先要注意词性的差异。陈丹(2011)将汉日同形词词性差异分成了以下几类:1)汉语为动词,日语为名词,如“关心、牺牲、打击、根据”等;2)汉语为形容词,日语为动词,如“安定、紧张、活跃、独立”等;3)汉语为及物动词,日语为不及物动词,如“埋没、发展、感动、满足”等。
3.3 句法功能层面
有些汉日同形词虽然词性相同,但在句子中发挥的句法功能却不尽一致。如“话题”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基本相同,词性也都为名词。
名词在句子中通常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话题”在汉语和日语中都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但是在充当定语方面,二者却表现出了很大差异。
例(5)、(7)和(6)、(8)分别是“话题”充当主语和宾语的情况,在这一点上汉语和日语表现出相同的特点。但在例(9)和(10)中,日语的「話題」可以直接充当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汉语的“话题”却一般没有此功能。汉语中“话题”做定语时,通常以“成为话题的……”形式出现,即“话题”先和“成为”构成动宾结构,整个动宾结构再修饰后面的名词,如:
在同是动词的情况下,有些汉日同形词在是否可以独立充当谓语方面也表现出不同,如“所有”一词在汉日语中的意义相同,而且都可做动词使用。
【所有】suǒyǒu领有:矿产资源归国家~。
しよゆう【所有】《他動詞》自分のものとして持つていること。
动词最典型的用法就是充当谓语,然而在充当谓语时,汉语“所有”与日语「所有」却表现出很大差异。具体来说,日语「所有」作为动词可以独立充当谓语。而汉语“所有”虽是动词,却难以独立充当谓语,通常以“归……所有”、“为……所有”的形式出现,如:
再来看形容词的例子。形容词的典型用法是充当定语修饰名词,此外,还可充当句子的谓语或者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汉日同形形容词在意义相同的情况下,句法功能并不完全相同。我们以“适宜”为例进行考察。“适宜”在汉、日语中的意义分别为:
【适宜】shìyí合适;相宜:浓淡~|气候~|应对~。
てきぎ【適宜】《形容動詞》それぞれの埸合にほどよくかなつているようす。「適宜に指示を与える」
由上可见,“适宜”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形容词,且意义基本对应。但在句法功能方面二者却有所差异。汉语“适宜”通常做定语修饰名词,或者充当谓语,但很少做状语修饰动词。相比之下,日语「適宜」通常只能做定语或状语,不能充当谓语。如:
综上所述,汉日同形词即使在意义和词性都相同的情况下,其句法功能也有可能存在差异。在具体的考察分析过程中,即使同形词的意义和词性相同,也并不表明其意义用法一致,还需在句法功能层面加以考察。
3.4 搭配关系层面
在意义、词性、句法功能都相同的情况下,汉日同形词在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上也可能存在差异。如“一举”一词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词性、句法功能都基本相同。
“一举”在汉日语中的意义基本相同,在词性方面,汉语“一举”既可做名词又可做副词,日语「一挙」同样可以充当名词和副词,只是在充当副词时需在其后加上助词「に」。「一挙に」通常被看作「一挙」的一种活用形式,因此可以说,汉语和日语的“一举“在词性方面也是对应的。二者的句法功能可分名词和副词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名词
(17)这既关系到传统技艺的保护,又可以发展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低碳产多得。
(《人民日报》2011.01.24)
(18)这个方案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成败与否在
(《人民日报》2003.03.19)
(19)お腹もふくれ、家のなかの食品も片づくという両得だつたわけだが、これはいつてみれば不便が生み出したこと。(『暮らしのポケツト』)
(20)初心者組の女性陣は……真剣な表情で正客や次客の一動を見守り始めた。
(『掌の中の小鳥』)
(二)副词
(21)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开了新路。
(《人民日报》2011.09.15)
(22)ふだんの沈黙がに爆発し、ついには秘書官につかみかからんばかりになつた。
(『城山三郎全集』)
由例句可知,无论是名词还是副词,汉语和日语的“一举”都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做名词时充当主语和宾语,做副词时修饰后面的谓语动词。但二者看似完全对应,实际并非如此。做名词时,汉日同形词“一举”并无太大差异。但做副词使用时,汉、日语之间还是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常用搭配关系上。
笔者分别调查了《人民日报》2011年全年以及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研制开发的“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2008年版)”的数据,统计了“一举”做副词时所修饰的谓语动词,结果如下:
由表1可见,汉语“一举”和日语「一挙」在做副词修饰谓语动词时,表现出以下差异:
1)日语「一挙」的使用范围远远大于汉语“一举”,其修饰的动词种类也比汉语丰富。
2)汉语“一举”所修饰的动词多表示积极意义,而日语「一挙」所修饰的动词既可表示积极意义(a组),也可表示消极或中立的意义(b组)。
3)汉语“一举”所修饰的动词多为意志动词,而日语「一挙」所修饰的动词既可以是意志动词(c组),也可以是非意志动词(d组)。
4)通过对后续动词数量和种类的调查,我们可以推测日语「一挙」和汉语“一举”虽然都表示“经过一次行动就……”,但其侧重点并不相同。汉语“一举”侧重表达行动所带来的成果,而日语「一挙」更重视行动本身。由于词语意义所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也就导致了其后续动词的不同。
以上举例说明了汉日同形副词在意义、词性、句法功能都对应的情况下,所修饰的动词未必一致的情况。通过对后续动词的调查,发现了其意义上的微妙差异。接下来我们以“莫大”为例再看一看形容词与名词搭配的情况。
【莫大】mòdà没有比这个再大;极大:~的光荣|~的幸福。
ばくだい【莫大】《形容動詞》(「これより大なるはなし」の意)数量·程度がきわめて大きいようす。この上ないようす。多大。巨大。「莫大な金額」。
“莫大”在汉语和日语中都为形容词,都表示“数量或程度极高”,都可充当定语修饰名词,那么受其修饰的名词在汉、日语中是否相同呢?笔者同样调查了《人民日报》2011年全年以及“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2008年版)”的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23)这样的作家多了,久而久之,读者对作家的信任感将大大减弱,对文学的认知和情感也将因此改变,这对整个文学艺术来说都是的遗憾和损失。(《人民日报》2011.11.08)
(24)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好评,这对我们是的鼓励和支持。(《人民日报》2011.12.27)
(25)しかし、な財產があつても、お金持ちであり続けるには大变な努力が必要です。(『お金持ちになれるヒント!』)
(26)過去とのアクセスによるな情報が、「ココ」をあらゆる生き物による違つた認識の世界の集大成であることを予感させてくれる。(『旅人の心得』)
从表2和例(23)-(26)可见,“莫大”在汉语和日语中所修饰的名词完全不同。汉语的“莫大”多修饰与精神活动有关的名词,既包括积极的精神活动,如A、B、C三组,也包括消极的精神活动,如A’、B’、C’三组。另外,A和A’组词语本身就是名词,B和B’组词语本身多为动词,C和C’组词语原本为形容词,在具体的句子中获得了名词用法。相比之下,日语的「莫大」多修饰金钱等与数量相关的名词,a组词语与金钱相关,b组词语所表示的对象通常也与数量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莫大”虽然在汉语和日语中都表示“数量或程度极高”,但是在偏向于数量还是程度方面,二者截然不同。词典只是宽泛地描述了“莫大”的意思,并没有明确说明其常用搭配关系,也没有说明其在汉、日语中的异同。只有通过调查它们经常修饰的名词,我们才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其意义上的差异。
另外,在动词与其动作对象的常用搭配上,汉日同形词之间也可看到类似的现象。如“建设”一词在现代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分别为:
【建设】jiànshè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经济~|~家园|~现代化强国◇组织~|思想~。
けん世つ【建設】《名词·他動詞》
①(組織の大きなものを)新しくつくり上げること。「文化国家を建設する」。
②建物を築くこと。《類義語》建造。
从词典释义来看,汉日同形词“建设”的意义基本相同,其动作对象既可以是抽象的“事业”、“社会”等,也可以是具体的“铁路”、“设施”等。然而,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建设”一词在汉语和日语中经常涉及的动作对象并不一致。汉日同形词“建设”在《人民日报》2011年(随机抽取200例)和“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2008年版)中的使用状况如下:
相比之下,汉语“建设”涉及的抽象对象的数量和种类多于具体对象。当动作对象为具体事物的时候,通常使用“建造”一词。日语「建設」的动作对象绝大多数是具体的建筑,具体对象的数量和种类占据绝对优势。当动作对象是抽象事物时,日语多用「構築」一词。
汉语的“建设”和“建造”、日语的「建設」和「構築」以及汉日同形词“建设”和「建設」,这三组词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通过调查它们的常用搭配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清每组词之间的差别。
由上可见,汉日同形词即使在词义、词性、句法功能三个层面不存在差别,其共起词群也可能各具特点,需进一步考察其常用搭配关系。
3.5 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差异分析的普遍视角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汉日同形词的差异基本都表现在意义、词性、句法功能、搭配关系这几个方面。但这几个方面并非处于同一层面,而是呈现出了明显的层次特征。其中意义处于顶层,其次是词性,再次是句法功能,最后是搭配关系以及其他情况。因此我们在对比分析汉日同形词的意义用法时,应该按照“意义→词性→句法功能→搭配关系”的顺序逐层考察。这就是我们主张的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差异的层次分析法。具体的层级关系可以用下图1表示。
图1展示了汉日同形词对比分析的方法模型。即可以先从意义着手,在意义相同的情况下,继续考察它们的词性。词性相同时,接着分析句法功能的异同,在句法功能也相同的时候,继而考察搭配关系的差异。
根据图1的模型,汉日同形词在各个层面上的异同关系可用表格表示如下:
以往研究者往往仅依靠个人的认识和经验,只考察这个层级结构中的个别侧面,很少有人对这些侧面进行全面考察。个别研究虽然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但是没能认识到同形词分析角度的层次性,因此很难将同形词分析方法体系化,也不可能将其方法推广应用到大规模的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鉴别当中去。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建立了图1的模型,利用这个模型结合语料库,就可对汉日同形词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避免因学者个体知识缺陷所带来的对同形词分析的偏误。
4.结束语
本文考察了汉日同形词的意义用法差异在意义、词性、句法功能、搭配关系等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分析了这些层面在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对比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理清了这四个层面之间的层级关系,尝试提出了汉日同形词对比的方法:按照“意义→词性→句法功能→搭配关系”的顺序进行考察。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考察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探知汉日同形词的异同关系。
除了以上列举的四个层面,汉日同形词还有“感情色彩”方面的不同,如“教训”一词在汉语中多具有贬义色彩,而在日语中则是中立的。汉日同形词感情色彩的差异充分体现在搭配词群的差异上,本文没有单独讨论词语的感情色彩。对于如何从搭配词群的差异考察汉日同形词感情色彩的差异,留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①文中汉语词的释义均引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5),日语词的释义均引自《学研国语大辞典》(第2版)(金田一春彦、池田彌三郎1989)。
标签:日语论文; 现代汉语词性论文; 关系副词论文; 日语学习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副词论文; 语言学习论文; 形容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