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现代环保节能的背景下,很多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都要求进行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此系统可以有效收集降水,再将雨水作他用,以此达到节约水资源、治理园林环境的目的。在此前提下,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雨水收集系统,这些系统在雨水收集方式、雨水利用方式上存在差异,为了解不同城市园林景观雨水收集系统之间的差异,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雨水利用;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生态效应
引言
通常情况下,城市园林雨水收集系统都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以此可以避免影响景观的美观,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然会对雨水收集系统的外观设计、功能设计、性能设计等造成一定的限制,同时也给雨水收集系统提供了开发方向。传统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普遍存在管道外露、影响生态等负面影响,在现代城市园林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当中,需要改进这些弊端。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与功能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面积最广的景观设计即为绿地,所以雨水收集系统有必要在绿地设计基础上进行建设。在一些先进的案例中,将雨水系统以“雨水花园”的形式进行设计,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还兼顾了功能性,这种设计方式给许多相关设计者指明了方向,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绿地雨水收集系统设计,例如某实例城市园林景观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先选择了绿地植被的种类,根据植被的养分、水分需求对土壤环境进行了改良,构建了适合绿地植被生长的环境,同时对土壤的软度也进行了改善,在土壤软度较高时,其吸水性、排水性都会得到提高,因此水分可以迅速地流向植被根系供其吸收,同时剩余的水分也不会积累,会下流到更深的土层当中。此外,直接收集到的雨水可能存在污染,所以不能直接投入使用,需要先经过雨水弃流处理,具体就是要在雨水收集口的低位设计排污水管,该水管中具有大口径过滤网,可以排除雨水中的大颗粒异物.
2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用水现状
2.1城市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表现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工程逐渐增多,但我国水资源有限,使得一些园林景观中的水资源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绿化工程的持续发展。很多城市都建有喷泉、鱼池等园林用水景观,由于水资源缺乏,使其处于干涸状态,使这些景观失去了原本的观赏价值,进而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有的园林绿化带苗木得不到灌溉,使得一些苗木干枯而死,给园林工程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也导致园林景观生态防护能力逐渐降低,不利于园林景观持续发展。
2.2城市园林景观中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有的园林工程为了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使得城市自然水系数量逐渐减少,河流水系可利用水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导致城市园林景观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很多设计师为了方便取水,使用城市自来水作为景观设计用水,不但使城市自来水越来越紧缺,还对优质自来水造成浪费。大多数景观对于水资源要求较低,完全可以利用雨水、二次用水对植物进行灌溉。但由于设计理念不合理,使得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度不够,影响了城市园林的发展。
3雨水生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利用
3.1屋面集水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城区雨水资源中,建筑物屋面集水量占最大比例,具有水质好、收集方便的特点,成为雨水收集的主要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屋面集流有利于降低污水流失率,同时屋顶花园设计理念对城市美感、环保及净化空气有重大贡献。屋面集水指的是以屋顶作为接触面,降雨过程就是雨水收集过程,只要将雨水通过管道汇集或引流灌溉即可。当然,雨水不仅用于园林,在建筑过程中利用净化技术使雨水回用也十分常见。首先,屋顶花园需要在屋顶铺设土壤层,然后种植花卉、植物。通常植被优先选用当地品种,对当地气候、水文的适应性较高。
3.2雨水收集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2.1生态树池在城市道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树池在城市道路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城中生态树池作为一种低影响、小型的开发生物滞留设施,具有控制雨水流量、美化环境的作用。生态树池有连续式和独立式两种,通常由乔灌木、排水系统、砂滤层和种植土层等组成。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绿色街道为主要元素,而雨水收集利用功能作为绿色街道项目的重点,为居住者、决策者和设计者树立了典型,不仅营造出舒适、怡人的感观,还实现了低成本、高回报的创新设计方案,推进了可持续雨洪管理原理的应用。
3.2.2生物滞留在城市道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滞留具有滞蓄、净化、收集和减缓雨水的功能,是雨水收集回用的重要措施。进行城市道路园林设计时,可根据不同道路、路段设置不同的生物滞留设施,比如借助道路固有坡度将雨水引入特定管道当中。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绿化空间较大的街头构建小型雨水塘,提高蓄水能力;若绿化空间有限则通过线性生物滞留区或连续、断接式植被浅沟来削减雨水径流的体积。同时,生物滞留区的植被必须与道路环境保持一致性,除了具备耐旱耐盐的特性外,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也同样重要。
3.3雨水收集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利用
广场属于城市的地标建筑,通常占地积较大、活动人数较多。广场与其他公共服务区域不同的是,广场结构特殊,极少数能够利用土壤和绿化植被来收集雨水。正因如此,既然不能在活动人口较多的地面修筑地下蓄水池,那么只好在广场周围修筑雨水渗漏管道、蓄水池建于绿化带下,通过这样的方式将雨水汇于蓄水池当中以便回用。
3.4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道路对园林景观可以起到雨水控制利用的有效作用。在我国道路系统中,很多道路通常都采用不透水的材料进行铺设,并且绿化带区域要高于路面的标高,这就造成道路绿化带并没有发挥其雨水吸纳功能,在雨季时,很多道路都会出现积水情况,道路排水系统受到严峻考验。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开展中,应该有效发挥雨水收集利用功效,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可以采取以下3种措施:①在人行路面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道路铺设;②在绿化带设计上应该确保其低于路面,并将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③在进行道路侧石和路缘石的设计过程中,要提升设计的合理性,确保雨水能够顺利进入绿化区域。同时,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很多新的措施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具体来说包括以下2种:①生态树池的应用。为了有效地对道路雨水径流进行管理和控制利用,美国很多地区采用的都是生态树池的形式。该设施能够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并且植物成长起来之后,又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做到一举两得。生态树池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种植土壤、排水系统及绿色植物等。国外很多绿色街道设计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保护了生态环境。②组合措施的应用。采取组合措施,指的就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生物滞留、生态树池等措施组合起来应用。由于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区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空间绿化情况及雨水收集利用效果,采取组合措施。在采取组合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因地制宜,有效利用空间绿化区域,注重同外界环境进行有效协调。
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标志,其中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利用,不但能够减少对自来水的浪费,还能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使城市园林景观植物有充足的水资源,从而实现美化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姬晓敏.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
[2]冯慧敏.雨水利用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0):107-109.
[3]吴军,张丹阳.城市景观设计中雨水的生态利用方法初探[J].现代园艺,2018(1):115-116.
论文作者:万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水资源论文; 生态论文; 系统论文; 植被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