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龙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30年,也是各项新技术不断涌现不断提升的30年,尤其近十年来房地产的大力发展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建筑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被迅速转化和应用。在住宅建筑不断刷新高度的同时,由于社会进步与人们素质的不断提升,需求多样化、建筑人文化、环境宜居化、资源集约化等要求也使得建筑施工新技术与住宅建设相互推动,建筑形式出现了或正在出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引言
在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大量新型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以及新型建筑施工材料运用到了房屋建筑工程之中,不仅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效率,对于房屋建筑的美观以及商业价值也是相当有帮助的。为了能够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不能只满足现状,应当不断地突破与创新,以确保国内的房屋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发展。
1 建筑施工技术
1.1 混凝土施工技术
由于混凝土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领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所以,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讲,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具有不容小视的影响,且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把握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在传统观念中,混凝土的强度为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所强调的重点,然而,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已不再单纯强调施工强度,而是更为关注混凝土的耐用性与持久性,因此,对混凝土原材料将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传统形式下混凝土中含有多少减水剂的成分直接决定了其外加剂的质量,反观现在,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优势表现为其具备微膨胀、缓凝、抗渗以及抗冻等特点,该种特性完全能够对混凝土的耐用持久性进行有效的改善,使混凝土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领域,高层建筑已占据大部分比重,所以,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而言,其只有具备更高水准,才能满足建筑需求,例如,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必须广泛使用泵送混凝土技术。该种方式完全解决了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因不方便垂直运输所产生的一系列困难,为建筑工程在高层作业提供了巨大的便捷性。随着建筑物楼层的逐渐增高,泵送混凝土的高度亦有所提升,随之,高层建筑作业中具体的作业效率会因泵送高度的提升而有所提高,因此便能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资源,改进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1.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大家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很大,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有很大差异,这就给建筑工程的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难。在建筑工程中有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软土地基的问题,软土地基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软土地基承载力不够,这样会造成建筑不稳的现象,因此,选着符合实际的软土地处理方法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要根据各地软土地的性质不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现目前,主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有置换法、强夯法、换填垫层法、化学加固法等。只有处理好了软土地基,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沉降不均匀的现象,造成地基变形,影响施工质量。
1.3 附着式整体防护爬架
建筑施工新技术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展成型。随着建筑结构内部施工技术的改进,外部施工技术也在进行变化。由于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的出现,建筑高层住宅也不断刷新着新的高度,传统的脚手架搭设已不能满足高层建筑施工需要,因此出现了中间楼层板固定工字钢挑梁上部搭设双排防护脚手架。但鉴于悬挑脚手架的高度限制,要随楼层增高反复搭拆。为减少反复搭拆与型钢的使用,经过技术改进,发展出了动轨式整体爬架。动轨式爬架主要由爬升机构、动力系统、防坠系统、架体系统、竖向主框架、底部承力桁架和荷载预警系统组成。轨道式爬架爬升过程如下:全面检查爬升机构、架体及障碍→安装电动葫芦并调试预紧→解除上部架体与结构拉接→解除断片处架体外侧安全立网→提升架体100 mm→拆除斜拉钢丝绳→提升架体一个楼层高→安装斜拉钢丝绳→对上部架体进行拉接(拉接间距不大于6 m)→封闭断片处架体外侧安全立网→将电动葫芦,提升挂座周转到上层安装位置→拆除最下的导轨安装到最上一层位置→结构施工一层→安装上部导轨及附墙装置→进行提升前的检查→准备进入下一次升降循环。
1.4 建筑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筑和运输等过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和辅助工程。最常见的土方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基坑(槽)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土等。设计标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项目通常都要确定场地设计平面,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自然地面改造成人们所要求的平面。场地设计标高应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并力求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设计标高确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场地比较平缓,对场地设计标高无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则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实际工程中,对计算所得的设计标高,还应考虑下述因素进行调整,此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计算后进行。考虑土的最终可松性,需相应提高设计标高,以达到土方量的实际平衡;考虑工程余土或工程用土,相应提高或降低设计标高;根据经济比较结果,如采用场外取土或弃土的施工方案,则应考虑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变化,需将设计标高进行调整。场地设计平面的调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设计标高,则须重新计算土方工程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现状
2.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速度较快
我国现代建筑工程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各种施工技术手段也不断快速更新,特别是随着国家对现代建筑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工程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取得快速发展。首先,现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节约成本与提高效率方面发展迅速,有效解决了建筑工程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施工技术水平不断向建筑工程发达国家靠拢,大量先进施工技术被引进到国我建设工程领域。其次,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操作更方便,技术难度和操作要求更低,更适于在建筑工程领域推广使用,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瓶颈问题被有效解决。
2.2 缺少重要的创新机制
现阶段国内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未来的战略与定位并没有清楚地表达,同时对于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革并没有相应的体制,因此造成国内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缺少相应的保障。保障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有很好的成效,关键就是管理手段是否科学合理。如果管理手段较落后,可想而知施工管理效果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我国目前的施工管理现状来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整体管理手段没有得到提升。部分建筑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手段仍然保持传统的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这种手段早已跟不上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需求的节奏。
2.3 忽视技术革新,缺少动力
目前,大多数房屋建筑施工企业或单位沿用传统而陈旧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对于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以及新型建筑施工材料并不关心,或是拒绝采用,并对施工技术的革新更是采取避态度。这些施工单位或部门负责人觉得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新型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是得不偿失的;同时在管理机制上,大多数国内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或部门都是通过经验式的管理与思考,因此在思维模的空间与格局上也十分有限,对于创新的理念以及改革问题上,空有想法但是缺乏动力。
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3.1 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度消耗能源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成为极其严重的问题,危及人类的生活,因此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目标。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不仅要在施工中贯彻落实该目标,在工程投入使用时也要充分考虑节能问题,以此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理念深入人心,现代技术更加强调节能环保、娱乐性、舒适性,部分智能建筑技术在人们生活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如生态建筑将生态环境和化学物理方法相结合,旨在减少建筑综合能耗,创设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3.2 信息化施工技术快速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运用,全过程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工程进度,已经成为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可以综合性、全方位整合主要工程的技术指标,如施工机械投入量、施工工时投入量、施工进度等,或者是快速收集整理工程建筑的基本施工数据,保障建筑主体结构强度的安全性。另外,在建筑工程中运用计算机传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工程实体检测项目和质量检验环节,确保工程主体的进度,促进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总之,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实施智能化的管理。如智能建筑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借助计算机达到信息通信的目的,实现建筑物的自动化综合管理,为人们提供高效安全的居住空间。
3.3 增强专业化
目前,不断的引进与吸收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并随之向国际化、专业化施工管理先进技术水平看齐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由于相较于其他管理,施工管理对监管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基于建筑施工工作的特殊性,在施工管理中,需要首先固定技术人员,这是因为如果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则会影响整体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筑施工监管人员的素质高低亦会直接关系整个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如果建筑工程行业想要实现发展壮大的目标,就必须要积极培育管理人才,促使其能够高效的适应新型的建筑施工整体形势。其中,建筑单位利用具体的扶持政策,对专门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对经验丰富、学历高且素质高的专业性建筑施工监管人才进行公开招聘,有助于确保建筑施工技术人员更加符合我国建筑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行业,工程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经济水平,但目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与国际综合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立足实际,明确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实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加强科学化管理,合理运用节能环保技术。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效率,有效满足建筑要求,使人们能够舒适地生活与居住,推动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田林,高子钰. BIM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影响研究[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5,20(3):117-120.
[2] 韩衍强.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现状分析[J]. 河南科技,2013(13).
论文作者:朱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3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标高论文; 土方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