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左德志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左德志

湖北楚曜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5

摘要:生态水利治理河道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在河道治理中我们应树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理念,遵循生态水利治理河道的原则,构建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体系。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河道治理工程更好的向生态、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及更好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探讨了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应用

1运用生态水利的意义

伴随经济建设的进行,我国在河流防治、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层面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伴随人口增多与消费需要的多样化,水资源紧缺以及水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而且,我国传统的水利工程,被改造生态、人定胜天等理念过度渗透,忽略了生态系统保护与构建的重要性,甚至破坏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和生活区域内水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得以延续的前提,是社会与环境共同进步的基础。

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忽略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没有将人和生态和谐共处的理念有效贯彻,其导致的生态污染难题极为棘手。而生态水利工程涉及到综合力学理论、水利理论、生态理论等专业学科,是跨学科综合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在现代河道治理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生态水利工程也是岩土工程与环境工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其权衡了工程与环境两个层面,是一类较为科学的水利建设模式。根据水利工程的发展态势,生态水利的构建,是水利工程高阶进化的表现。

2河道治理及生态水利设计与建设原则

2.1 工程的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原则

河道治理是非常综合复杂的工程,它的设计首先依据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原则,进而对项目工程的耐久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进行保证。而这种经济安全性原则是指项目设计要满足项目能够经受住冰冻、风暴与洪水等自然因素的负荷。依据地貌河流的有关定理,设计水利项目工程一定要对河流侵蚀特征、河水变化规律以及河流泥沙移动的等等特征综合进行考虑,进而使项目有耐久性能,对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行提升。

2.2 自我恢复与设计的原则

河道治理设计,从根本上来讲,就是给建设项目来提供参考与指导,或是对项目建设设计起到辅助的作用。从河道治理的成功方案能够看出来,建设传统的水利项目对控制自然河流很重视,而河道治理设计的基础规定认为,生态系统的天热组织与设计的功能必须充分利用,达到自然系统以及工程项目的和谐融洽。这就必须设计工程时,要依照因地制宜原则,对每条河流美学意义要尊重,依据两者对比,来进行优良的施工与设计方案的选择。而此目标的实现,就必须照顾到河流的水文特征、地形以及水量等条件,照顾到周围生态环境的群落稳定性、动物生产力以及生物的种类等,在设计理论的利用方面,对土种的差异一定要区分,防止生物入侵等。

2.3 生态性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必须重视并对经验进行及时总结

由于生态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现今研究生态化的新工艺与新材料工作也在持续开展。闸门技术也在持续更新,现今使用的自动翻板闸以及钢坝闸等,因为其外观结构简洁明了,逐渐得到推广发展。这些新技术与新材料有它优点以及缺点,在设计项目工程中应当对这些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重视,并在应用中,持续对这些技术与材料的应用优缺点进行总结,便于之后项目的参考与应用。

2.4 设计规划输水项目

设计规划输水项目工作具体包含两个方面:排水流量设计以及引水流量设计的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确定引水的流量过程中,因为一定技术与资金支持的缺乏,在编制灌水模图时会有比较大困难,因此在渠道引水的流量计算的过程能通过作物最大的需水定额来进行确定。在确定排水流量过程里,计算排出量必须用到平均排除法。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3.1河道环境自然状态的恢复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将河道浅滩以及水体多样化生物的生存条件作为基本出发点,保证水利工程以及河道建设功能的基本前提下,对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在对河道环境进行恢复时,必须保证结构的多样化,为全面恢复河道自然环境做铺垫。在河道设计时,可以将河道沿岸位置设计成一些不规则的形状,使河道的地势错落有序,顺应水体的势能,对河道进行冲刷,构成自然河道河岸,提升多样化河道生态系统构建质量。

在对河道进行设计时,需要关注河道周围生态网络构建,保证设计的河道生态系统可以和河道所在地区周围环境相互结合,使其充分拓展食物链范围,对传统的混凝土河岸和混凝土河床进行改造,提升河岸绿植覆盖率,保证河道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科学性。

3.2 生态河堤建设

通过人工护岸的方式保证河岸和河道水体水分与空气相互交换与调节,对河堤进行改造,构建生态化河堤。先对河道中心线进行布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河道的形状以及水体的势能等因素会对河道及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比如在对河道形状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过流能力以及河道宽度等,对轴线进行计算,提升河道布置可变空间。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对河道进行设计时已经不单单将设计的关键点放在实用性上,更加关注河道的美观性。在河道两侧部分,可以设置一些浅滩来提升河道视觉宽度,扩大浅水区空间,为河道中的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稳固河道食物链。其次,在对河堤进行建设时,需要多加关注护岸材料的选用问题,将河道周围自然环境作为选择材料的基础点,减少材料对河道生态产生的影响,提升河堤融合效果。

3.3 新型水工建筑物的使用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生态水利建设必须要满足河道生态环境稳定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保证防洪蓄水功能。为了保证各种目标可以和谐共处,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工程建设方式,通过新型水工建筑物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如橡胶坝的使用,与传统的闸门相比,橡胶坝不仅结构简单,同时价格也比较低廉,在防洪性能和操作性方面都比较好。所以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可以尽量的多使用橡胶坝,在提升水利工程防洪基础之上来稳定河道生态系统。

3.4 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群营建

可以在河道当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选择沉入式的水生植物,也可以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的植物性睡莲,提升河道水体中的营养物转化速度,在全面增强河道水体自净以及自我调节的基础之上,控制浮游生物,使其正常生长,为河道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河道的情况来看,多了许多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导致该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河道中水生动物数量明显减少。所以,可以在河道中多投入一些鱼苗,提升浮游生物的消耗数量,维持河道平衡,提升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以及社会迅速发展,针对环境品质要求也越发严格,环保生态绿色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治理河道过程,要向环保与生态的方向进行,在对基本的河道泄洪防汛功能确保基础上,要对河道的天然优势充分利用,合理科学规划设计,让河道恢复保持生态自然功能,使其自然景观功能可以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强. 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4(06)

[2]姜翠玲,王俊. 我国生态水利研究进展[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5(05)

[3]李迎春.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06)

[4]王军. 浅析发展生态水利的重要作用及注意事项[J]. 中国科技信息. 2013(02)

论文作者:左德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左德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