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型建筑智能化设计分析论文_元俐燕

居家养老型建筑智能化设计分析论文_元俐燕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00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来设计智能化居家养老型建筑,并做好室外设计,以此解决老人在生活中因腿脚不便等因素影响造成的问题,为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

关键词:居家养老;建筑;智能化

前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口的逐渐增多,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人们开始重视养老问题。当前,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现阶段所支持的一种养老方式,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在许多普通人家中也出现了智能设备。因此有关人士提出了智能化家居养老建筑,以此为老人提供更加舒适的养老环境。

一、居家养老阐述

家庭养老就是由家庭成员为老人提供养老资源的一种养老方式,又被称作反哺模式;社会养老就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老人所在社区为其提供生活、家政以及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养老模式。而居家养老模式就是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属于对传统家庭养老的升级与创新。此种养老方式就是通过社区提供养老设施,并依托于养老服务机构所构建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会遇到的问题

根据有关研究可知,人的感知系统会在65岁左右逐渐衰退,并且感知能力的下降会影响到人体接收周围环境信息的效果。视觉是人们在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人的眼角膜会变厚,导致视力逐渐下降,开始变得模糊,并且对于色彩的分辨能力也在减退,需要更高的光线质量。听觉、嗅觉以及触觉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表现为对异味不敏,听不清正常音量下的对话,触觉感受减弱[1]。另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在开始退化,致使老人行动迟缓、健忘严重;老年人的骨骼越来越脆,不小心摔倒后易出现骨折。除此之外,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慢,空气的潮湿度以及气候变化都会对老人的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居家养老智能化建筑时,要将以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以此弥补老人自身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在养老建筑周围增设便捷的医治条件,还可以设置紧急救助系统,以免出现突发事故对老人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居家养老型建筑的智能化设计策略

(一)室内设计

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老人与远在他乡的子女之间沟通越发顺畅,解决了即时交流的问题。比如现在人们所使用微信、QQ等网络交流工具可以让老人及时联系到子女。通过现有技术水平,考虑到老人接受智能设备速度问题,可以在老人的家中安装便携式的启动装置,只要老人轻轻一点,就能够进入交流界面与他人沟通。

对于老人视觉退化问题,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保证光线充足。对于房间的灯具要使用可控制灯具,并配以传感器,以此使灯具能够依照房间光线情况进行合理调控亮度与色质,进而满足老人对于光线的需求。对于老人嗅觉迟钝问题,在室内设计上要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因为老人的嗅觉较为不灵敏,若是家中出现燃气泄漏等类似问题,老人无法及时发现并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自身安全。因此需要在厨房门口设计气体监测装置,在燃气入口处安装电磁阀,若是发生煤气泄漏,气体检测设备会报警,同时智能检测系统会将燃气供应管线自动断开,避免大量燃气泄漏;并且厨房排气扇会自动开启,将室内泄漏燃气排出,以此确保老人处于安全环境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老人会对温湿度以及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所以应当在室内设计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实现温度与湿度的自动调节,还可以加装空调,现有技术水平能够完成以上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窗户上安装助力装置,当天气好时可以便于老人开窗通风。对于地面的清理工作可以让扫地机器人完成,但是需要依照老人的特点对市面上现有扫地机器人进行改进,譬如:因为老人行动较为迟缓、易摔倒,所以可以将扫地机器人设计为与拐杖高度一致,帮助老人借力;为避免撞到老人,机器人的速度要缓慢[2]。对于室内地面而言,可以使用抗滑系统较高的材料铺设,卫生间排水要通畅,同时要使用具备加热功能的材料来铺设地面,当地面上检测有水时,智控系统能够启动局部加热功能,快速烘干地面积水,避免老人摔倒。为了了解老人独自在家的情况,可以合理安置监控设备,采取网络摄像头等多种技术,从而通过网络查看老人在家状况,以便及时处理问题。

除了针对老人身体问题在房间内设置传感器、智能监控等设备外,还需要加设智能总控系统,从而通过总系统对房间内的其他子系统予以调节。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总控系统与老人所在社区及子女相联系,当老人出现问题时,总控系统能够向社区服务者发出请求,或将求救信息发送到社区服务网点,社区会就近排遣救护人员。通过将总控系统与子女手机相关联,子女可以及时收到紧急救助信息,了解老人的状态。同时可以通过手机与智控系统获取到家中具体情况,查看老人具体情况。另外,子女还能够使用手机对家中的智能设备予以远程控制,保证老人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又或是通过总控设备与老人交流,以此满足老人对于亲人的需求与依赖。

(二)室外设计

1.闭路监控系统

室外的监控装置主要安装在建筑出入口处、建筑死角、绿化带以及设备房等不同位置,实现全方位监控,以此使社区值班人员能够通过监控画面了解小区整体情况,以此保证老人生活环境安全。

2.自动通信系统

自动通信系统包括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以及电话交换等多个系统,通过在居家养老建筑外部设计此系统,能够使住户与外界更好的联系,获取到所需信息。比如:小区内会设有CATV系统,用户可以接收到许多电视频道,加之此系统现能提供视频点播服务与多媒体综合服务,像是家庭办公或网上游戏等服务功能,丰富了老人的生活[3]。另外,小区内的CATV系统是以综合布线方式连接的,能够将小区内部的网络、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等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电话、电视与网络的完美融合。

3.自动管理系统

第一,远程抄表系统。通过设计此远程抄表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管理中心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通过家庭智控设备、计算机与数据采集器等技术的支持,可以将小区内散乱分布的电表、水表等设备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并且还可将各个住户的表数据录入系统中,告知住户费用余额。和传统抄表方式相比,此种智能系统不仅读数准确,同时不会对住户造成打扰。将其与银行相联系还能够实现定期自动缴费功能。

第二,节能路灯系统。节能路灯主要是通过白天的太阳能光照,利用太阳能装置转换为电能在晚上为路灯供电。此系统能够防风、防尘,光照面积大,而且可以依照室外光照自动调节发光强度。其能源转换简单,布局可随意调整,安全可靠,不但适用于小区,同时还具备装饰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本文家居养老建筑智能设计中,多数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并且为老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在未来家居设计上,为了给老人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要依照老人身体状况进行设计,以此满足老人生活所需。

参考文献:

[1]徐亮.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3):71-73.

[2]陈荟杰.浅谈建筑智能化项目的进度控制——以某政府办公楼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2):15-16+29.

[3]麦永恒.电子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5):50-51.

论文作者:元俐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  ;  ;  ;  ;  ;  ;  ;  

居家养老型建筑智能化设计分析论文_元俐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