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刍议论文_何玉李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刍议论文_何玉李

摘要:当前市政工程项目数量随城市化发展不断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排水工程质量同人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施工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居民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必须科学规划,做好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常见问题;控制措施

1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见问题

1.1管材质量问题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位置在地下,故而需要承载来自于混凝土与管道内部各个层面的压力荷载。在这种问题影响下,更需要提升管材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

然而纵观实际的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情况,很多施工单位存在着质量控制意识比较薄弱的问题。过于重视施工成本控制,而对管材质量关注匮乏,这将对其后期运行会带来诸多潜在威胁,且材料指标、性能等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1.2沟槽开挖问题

沟槽开挖为施工的基础性内容,但在管道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沟槽开挖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施工期间,很多施工单位未能够严格按照沟槽开发的质量要求展开工作。在这种问题影响下,施工过程中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致使沟槽开挖后边坡塌方、断面误差等问题频频发生。

1.3测量放线问题

测量放线作为施工的基础性内容,在管道设置期间,需要将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融入其中,保证测量放线的准确性。但是结合实际的工作现状来看,测量人员实际的质量控制意识仍然比较薄弱,误差时常发生,对后期建设施工质量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1.4管道安装问题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期间,需要按照施工图纸中要求展开各项工作,保证管道安装期间各个工序的稳定运行。当前管道安装施工期间,多存在着施工质量较差的问题,比如管头较高、较低等等,管道坡度无法达到要求。

2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控制措施

2.1施工准备

给排水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企业必须组织技术人员、工程师,会同施工人员共同研究图纸,掌握给排水管线的设计位置、高程,并深入现场,了解现场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现场是否存在其它地下管线(城市地下往往有大量地下管线,若不做好事前调查,会对给排水施工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而后,施工企业须选择适宜的挖土机、压路机、打夯机、混凝土振捣器、推土机、电焊、气焊等施工机械、设备,确保它们处于最佳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施工作业。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平面施工测量,测定现场水准点,并确保该水准点与施工图设置的水准点完全一致。

市政部门须监督施工企业选购价廉质优的给排水管材,严禁施工企业采购假冒伪劣产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可在市政部门有效监管下选购等高分子管材。在管材采购合同上必须列明“供应商必须为管材质量终身负责”的条款,并要求供应商本人签字。

管材运到后,须组织质检人员进行专项检查,发现裂缝、裂纹,则绝不允许进场。若选购的是新型塑料管材,须对管材摸、闻、捏,确保管材质感细腻、颗粒均匀(若管材表面颗粒粗糙,说明管材中可能掺有杂质——许多不良厂家为节约材料,经常在生产管材时掺入劣质材料),无异味(若管材含有异味,说明管材中可能掺杂聚乙烯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对居民生活用水造成污染),捏后可迅速恢复原状(优质塑料管材具有较高的韧性,若管材一捏便发生破裂,说明其中含有碳酸钙,导致其硬度过大)。

2.2做好沟槽施工

开挖沟槽时,须根据现场土质设计沟槽槽帮坡度(槽帮高:宽)。在沟槽深度小于3米的情况下,槽帮坡度控制在1:0.75~1:0.33之间;在沟槽深度达3~5米的情况下,槽帮坡度控制在1:1.00~1:0.50之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市政管线设计单位应参考地质勘察资料与相关施工经验,根据沟槽施工的实际情况设计沟槽槽帮坡度。

若沟槽深度超过3米,宜采用分层开挖。使用挖土机挖槽时,须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预留20厘米厚的土层。若沟槽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足,可要入小短木桩→在它们外露部份的背面钉上横土板→填土,可有效防止坍塌;若现场土质属于湿度较小的黏性土,沟槽深度小于3米,可采用断续式水平支撑。

若沟槽深度超过4米,可在沟槽底部钻孔,安装工字钢予以支撑。管道外径小于500毫米,则管道各侧工作面宽度须达到300~400毫米。沟槽开挖后,须使用水准仪检查槽底高程;若开挖以土方为主,则允许偏差必须控制在正负20毫米以内;若开挖以石方为主,则允许偏差必须控制在正20毫米,负200毫米以内。

2.3做好回填土施工

进行回填土施工前,须检查沟槽回填土每层的虚铺厚度。若使用压路机进行回填,则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应达到200~300毫米;若使用木夯、铁夯进行人工回填,则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应达到200毫米;回填作业开始前,施工人员必须将沟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并仔细检查回填土,确保回填土中没有粒径大于10厘米的干硬土块、碎砖、含水量大的黏土块或冻土块。为防止土方挤压管材,应进行分层回填,确保管材左右两侧土料回填夯实,其高度差不能超过30厘米。

2.4做好排水构筑物施工

大型水池、泵房等排水构筑物基底往往深入地下水位以下,因此,在开挖排水构筑物基底时,须同时注意基坑排水。施工单位应使用排水设备,主动降低地下水水位。若施工单位采用井点降水法,应不断抽取地下水,直至地下水水位降至基坑底标高面以下0.5米。否则排水构筑物的地基土层会长期遭受地下水浸泡,最后发生过量下沉。排水构筑物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但西南地区(如成都)雨季时间长,施工单位在雨季进行排水构筑物施工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沿基坑开挖导流沟),防止基坑外的雨水流入基坑。同时,还须及时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如果排水构筑物的地基土由于大量积水出现扰动,施工单位须组织人员、机械清除扰动的地基土,再回填进级配良好的骨料(包括卵石、碎石、砾石)。施工单位在开挖基坑过程中,必须定期测量、校核基坑平面位置、坑底标高,防止出现过量超挖。若施工单位使用挖土机开挖,须在接近坑底设计标高时,预留20~30厘米厚的土层,再组织人员进行人工开挖,保证坑底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排水构筑物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顺序,严禁交叉施工时发生相互干扰、冲突(否则可能破坏地基持力层的原始土结构,导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继而造成构筑物不均匀沉降)。

2.5做好排水方沟施工

施工单位必须注意施工顺序:首先处理基坑底部→然后支模浇灌混凝土底板→制作沟墙。如果排水方沟为混凝土沟,须绑扎钢筋,支设内模、外模→浇灌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须指导施工人员正确操作插入式振捣器,确保振捣作业时,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0%,否则极易导致混凝土未振实部分出现自重沉降)→进行后期养护(养护时间至少要达到14天),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严禁任何人员在混凝土上行走。

2.6做好管道连接施工

连接管道前,须选择好适宜的法兰。若管材中流动的水温低于60℃,法兰公称压力小于1MPa,宜选用光滑面平焊法兰,并选用低压橡胶石棉板作垫片。仔细检查橡胶止水带的各项物理性能。橡胶止水带的邵氏硬度应达到45%,延伸率应达到23%,拉伸强度应大于16MPa,拉伸永久变形必须小于15%,吸水率必须小于8%,耐酸系数、耐碱系数均须大于0.8。在安装法兰时,须使两个法兰保持平行、同心,并确保螺栓孔对正、同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施工中必须进行严格质量管理,控制好施工中各个工序的工艺标准,做好每个步骤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提供最合格水排系统设施。

参考文献

[1]邹剑.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关键研究[J].科技风,2019(11):113.

[2]张奇楠.浅析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预防和控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1):94-95.

论文作者:何玉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刍议论文_何玉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