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深入影响下,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自身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结合计算机教学中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营造科学的教学环境,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形成。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价值分析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背景下,教育领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各科任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教师实际开展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充分结合,展示出计算机的独特魅力,营造有趣、科学的理论教学环境,并敦促学生自主参与到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探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计算机理论的教学活动中掌握尽可能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操作中[1]。此外,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选择符合学生各个层次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优化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师教学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过程中,为学生构建科学的、有效的实践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体系,以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让各个学生掌握现代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创新技巧,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措施
(一)开展问题情境式教学
受传统教学的深入影响,大部分计算机教师都以理论知识为主要载体,以少量实践操作为辅助开展计算机课堂教学。由于在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较强,学生被动接受枯燥的计算机知识,因而会使得课堂单一、刻板、没有生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在开展实际计算机教学活动时,采取相应措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有效提高,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自主探究计算机的相关知识[2]。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运用提问式的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有效促进学生的技能提高,因此,计算机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枷锁,切实与学生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成为课堂当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教师在课前,可将该堂课需要主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做好划分,并制作成多媒体视频或PPT。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以4~6人分为多个小组,并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当中的题目,随机为小组分配需要探讨的课前题目。如,硬件类型、装机的注意事项、电脑组装顺序等等。学生得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将最后的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一定时间后,教师让各个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题目进行汇报和阐述,其余小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或者发表意见,阐述小组根据其他同学的提问逐一解答。教师在一旁做好指导和纠正工作,对于学生之间通过努力之后也无法逾越的计算机相关难题,教师可记录于黑板上,并以此为线索展开该节课堂的主讲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但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分析和解答相应问题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相应实践问题后,学生也可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运用自如,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学生在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探讨问题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相应得以提升。
(二)营造和谐课堂学习氛围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性和技能实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来逐步深化专业知识技能,但大量的实践是基于学生掌握相应理论知识之后的。因而教师在进行实践操作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分配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才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科学[3]。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前,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办公软件的使用、软件安装与卸载、Internet的操作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在实际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心中的想法和见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计算机平面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相关基础内容时,可在课前将相关优秀作品与实践内容以视频或图文资料的形式整理、剪辑成多媒体教案。然后,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的注意力牢牢被抓住,并引导学生对教案当中的图文资料或视频发表想法和意见,找出视频当中平面设计、多媒体技术作品的优缺点。接着,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将学生找出的优缺点记录于黑板上。最后,教师再仔细剖析视频当中的平面设计、多媒体技术作品,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研究和探讨,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的分析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全面了解平面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会更加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学生也能更加轻松、愉悦、大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师的深入剖析中,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抽象的计算机知识,从而能够逐步突破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也能够使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切实提升。
(三)结合实际,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全面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因此,当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逐步趋向于多元化,并且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也逐步提升。为使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拥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时就要相应增加实训课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扎实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教师也必须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过于迅猛,更新换代的时间较短,因此计算机教师就需要与时俱进,切实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防止出现教师教授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出现脱节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以新局势下在工匠精神的视角下,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据,结合学生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已掌握的专业技能,调整教学方案,从而达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的目的。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将一般的计算机任务分配给学生,如,班级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录入和汇总、各科课程表的记录和打印等等,通过这些相对基础的实践内容,可以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现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不断深化基础操作。
此外,教师也可根据相应专业的重点为学生开展实践竞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充分研究之后,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做好裁判和计时工作,在各个小组完成竞赛活动后,教师根据专业标准仔细审核作品,在审核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和指导。最终选出作品的前三甲给予正面表扬和鼓励,或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但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动手能力都相应提高,同时也能够使班级中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训练的积极性。在学生受到教师指导和纠正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不断深化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选出竞赛活动当中的优秀作品后,分享给学生观看,学生也能够结合自己作品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调整和修改,这对于学生自我提高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团队协作完成计算机基础实践操作,或较高难度的实践操作时,不但能够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
(四)工匠精神的培养
工匠精神是指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在热爱和敬畏自身职业的基础上,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中,并对职业认真负责、鞠躬尽瘁的一种精神状态。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还在学习阶段,并没有正式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但是在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那一刻起,已经是一名准职业人。因此对待学习和对待相关专业的态度,就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标准,这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同时也决定了学生未来在专业工作中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就应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正面的、典型的素材进行教学,将优秀的先进事迹当中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合到学生的教学之中,使其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影响。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多媒体作品制作练习过程中,就可采用弘扬祖国伟大航天事业成就的相关素材、大国工匠、一带一路中工匠师们、建筑师们为祖国高速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的资料素材;展示工作中那种不懈追求的精神素材等等。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和调整,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级或参与市级、省级等更大舞台的竞赛,让学生了解"人外有人"的真理,从而全面激发学生不断前进、不怕辛劳的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不光要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理论知识教学,更加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工匠精神视角下培育学生,这不但能够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教师要大胆转变教学观念,创新革新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创新意识、匠人精神全面形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申继宏.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山西青年,2017,(07).
[2]眭善福.职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2017,(06).
[3]杨国伟.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之创新能力培养[J].通讯世界,2017,(16).
论文作者:谢锐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计算机论文; 操作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