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红[1]2004年在《陕西关中灌区麦田杂草发生现状及防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来随着关中灌区麦田化学除草剂的长期、大面积应用,麦田杂草群落和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主要进行了关中灌区麦田杂草的发生和优势种群的演变情况调查,分析了杂草群落演变原因,开展了施药器械和除草剂的田间试验,针对灌区杂草群落演变实际,进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 1.明确了关中灌区麦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危害优势种群。关中灌区小麦田杂草种类有17科37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优势种有播娘蒿、猪殃殃、蜡烛草、婆婆纳、荠菜、麦家公6种;并明确将播娘蒿、猪殃殃、繁缕、婆婆纳、蜡烛草、多花黑麦草、节节麦列为恶性杂草或区域性恶性杂草。 2.明确了关中灌区表田杂草的演变规律和演变原因。关中灌区麦田杂草的演变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猪殃殃、荠菜、播娘蒿、王不留行等阔叶种群危害为主,转化为以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种群,禾本科杂草中蜡烛草、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成为优势种群,危害明显加重。导致杂草优势种群演变的原因主要有引种频繁,单一除草剂的长期使用,单一的耕作制度和粗放的栽培措施的影响,除草剂使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农业综合措施的放松等5方面。 3.使用有扇形雾喷头的WS-16手动喷雾器喷洒除草剂,能显着提高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WS-16手动喷雾器扇形雾喷头用于田间喷洒除草剂时药液附着率高,操作过程中无“跑、冒、滴、漏”现象,杂草防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工农-16手动喷雾器切向离心式喷头的,田间作业时宜采用单侧平行推进法施药。 4.世玛、麦喜、麦田青、巨星等是防除关中灌区麦田杂草的有效药剂,且对小麦安全无药害,相同用药量下以冬前防除效果好于春季。 5.提出关中灌区麦田杂草综合防除策略及技术措施。针对关中灌区麦田杂草的演变规律和演变原因,提出对杂草的防除,应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出发,以清选种子,使用腐熟粪肥,清除田边杂草,合理耕作、密植,轮作倒茬等农业防除为基础,化学防除为主要手段,辅助人工拔除,综合运用农业、化学、检疫、人工等防除措施,建立杂草综合防除技术体系,把杂草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冯冬艳[2]2017年在《不同覆盖方式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田潜显性杂草群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措施对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潜性性杂草群落的影响,在连续3a的定点试验田中,分别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和不同施肥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田显性杂草群落的种类、数量、多样性、物种重要值及潜性杂草群落的密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的冬小麦田共出现11科,21属,21种杂草。其中,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L.)A.Br.et Aschers.)、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ex.Roxb.)、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只出现在非灌溉条件下,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只出现在灌溉条件下。Perm ANOVA分析的结果表明,2种灌溉条件下的杂草群落、不同灌溉条件下2个生育期间的杂草群落、不同覆盖处理下的白膜与黑膜、平作与垄作、半覆盖与全覆盖(仅灌溉条件下)间的杂草群落及9种覆盖处理之间的杂草群落差异显着。2种灌溉条件下,黑色全膜平作以及白色半膜垄作+沟覆秸秆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的杂草总密度均较低、杂草种类最少(2~5种)、标准化后的生物多样性均值最小,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的发生。相反,半膜垄作的杂草发生严重。非灌溉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的优势种为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灌溉条件下的优势种为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inn.var.tenerum(Gren.et Godr.)Rchb.)。通过镜检法观察到2种灌溉条件下的种子库中共有14科,20属,21种杂草(11种杂草待鉴定)。黑色全膜平作在耕层(0~15cm)的种子库密度较高,且不同土层的种子库大小不同,从上到下表现为依次递减的趋势(并非所有)且不同土层的杂草种子库生物多样性不同。灌溉条件下的耕层种子库密度显着低于非灌溉条件下的。在无机肥处理和无机有机肥配施处理下的冬小麦田,共出现14科,20属,20种杂草。其中,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ex.Roxb.)、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L.)Cronq.)、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Trev.)Benth.ex Baker et Moore)只出现在无机肥施肥处理中,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和绣球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只出现在无机有机肥配施处理中。Perm ANOVA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杂草群落在拔节期和成熟期(仅无机肥处理)差异显着。在整个生育期内,2种施肥模式下的杂草总密度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且施肥提高了杂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无机肥处理下的优势种为泽漆,无机有机配施处理下的优势种为荠菜。种子库中共观察到12科,19属,20种杂草(11种待鉴定)。在无机肥处理下,不施肥处理的耕层种子库密度最高(25874.0粒·m~(-2)),而在无机有机肥配施处理下,基肥+小麦秸秆的耕层种子库密度最高(26043.9粒·m~(-2)),且不同土层的种子库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夏玉米田的杂草群落与冬小麦田的杂草群落差异显着(p<0.01)。在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中共出现10科,16属,16种杂草,其中,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ex.Roxb.)、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马泡瓜(Cucumis melo L.var agrestis Naud.)、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只出现在非灌溉条件下。Perm ANOVA分析的结果表明2种灌溉条件下的杂草群落差异不显着,不同灌溉条件下2个生育期之间及每个生育期中半覆盖与全覆盖之间的差异显着,9种覆盖处理之间的杂草群落差异也显着。整个生育期内,薄膜全覆盖处理在2种灌溉条件的杂草总密度及杂草种类显着低于其余处理。2种灌溉条件下的优势种均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在非灌溉条件下,薄膜全覆盖处理的标准化后的多样性均值较低,而秸秆覆盖和白色半膜垄作的较高。在灌溉条件下,黑色全膜平作及黑色半膜平作的标准化后的多样性均值较低,而秸秆覆盖和黑色半膜垄作的较高。2种灌溉条件下的土壤种子库中共观察到15科,21属,22种杂草(5种待鉴定),且种子库密度相当(21118.2~22250.5粒·m~(-2)),不同土层的种子库大小不同,生物多样性不同。在无机肥处理和无机有机肥配施处理下的夏玉米田,共出现10科,14属,14种杂草。其中,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只出现在无机肥处理中,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和马泡瓜(Cucumis melo L.var agrestis Naud.)只出现在无机有机肥配施处理中。不同施肥处理下,乳熟期的杂草总密度显着高于拔节期,且总密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Perm ANOVA分析的结果表明,2种施肥模式下的杂草群落无显着性差异。马唐为所有施肥处理的优势种。在无机肥处理下,0.5倍氮素处理(N1)的的杂草群落生物多样性最高,而在无机有机肥配施处理下,杂草群落生物多样性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较大。2种施肥模式下的种子库中共有14科,18属,19种杂草(5种无法辨别)。不同施肥处理的耕层土壤种子库大小无显着性差异(24232.1~29950.5粒·m~(-2)),但不同土层的杂草种子库生物多样性差异显着。
李民厚[3]2017年在《冬前防治麦田杂草的优势及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麦田冬前除草优势多,冬前麦田杂草已基本出土,抗药性弱,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冬前用药安全间隔期长,对下茬作物安全,用药量少,成本低。科学选用除草剂,掌握用药方法,保证除草效果,是小麦冬前管理的重要技术环节,可为提高小麦产量奠定基础。
刘金邦, 梁亚丽, 王娜[4]2012年在《韩城市麦田杂草发生概况及防除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韩城市麦田杂草发生的概况,对其近年来杂草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防除对策,以期为该地麦田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张同兴, 武爱玲, 王春梅[5]2006年在《陕西关中西部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态势及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陕西省关中西部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分布区域和田间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在宝鸡市岐山县调查,20世纪80年代,野燕麦仅在渭河两岸麦田零星发生,到目前已蔓延到塬区和旱地,且基数逐年增加。2001年,恶性杂草节节麦也在塬灌区麦田首次发现。全县麦田杂草群落出
张芳[6]2009年在《8种栽培小麦品种的化感抗草潜力及其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目前关中麦区发生严重的恶性阔叶杂草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Schur)和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法分析评价关中麦区8种主要栽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化感潜力,初步筛选出2种强化感小麦品种,并通过室内培养皿法和盆栽喷雾法进一步测试强化感小麦品种对两种供试除草剂(2,4-D和10%苯磺隆)药效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栽培8种不同化感潜力小麦品种,统计播娘蒿和猪殃殃等主要伴生恶性杂草的发生情况,以及测定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千粒重,进一步验证室内评价法测定出的小麦品种的化感抗草潜力在大田的表现,筛选出强抗草小麦品种,为在大田科学选择栽培小麦品种来减轻杂草危害和进一步开展麦田除草剂精确减量施用大田实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中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室内培养皿试验表明,8种供试小麦品种对伴生恶性杂草播娘蒿和猪殃殃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小偃6号和陕农981的抑制作用较强,小偃6号对两种杂草均表现出更强的化感抑草潜力,而西农979的抑制作用较弱。2.在无小麦播种的情况下,分别测试2,4-D和10%苯磺隆对杂草播娘蒿和猪殃殃的室内除草活性,结果显示10%苯磺隆对播娘蒿和猪殃殃的活性均大于2,4-D,而且每种除草剂对播娘蒿的活性相应的大于对猪殃殃的活性。3.对筛选出的2种较强化感作用小麦品种(对照为较弱化感品种西农979)分别施用5个浓度的两种供试除草剂,结果表明,较强化感小麦品种对各浓度的两种除草剂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小偃6号应用除草剂的药效更好,且对播娘蒿的防除效果更好。4.盆栽试验表明,在要求防除效果下,以90%为决策参数,化感作用强的小麦品种允许减少的除草剂剂量较多于化感作用弱的小麦品种。而且,活性强的10%苯磺隆比2,4-D允许减少量更多,相应防除播娘蒿比防除猪殃殃减少量也要多。5.大田小区试验表明,绝大多数小麦品种化感潜力的室内生物测定结果与田间抗草性能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评价小麦品种的化感作用和筛选强化感小麦品种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是可行的。
张同兴, 武爱玲[7]2006年在《陕西关中西部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态势及控制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陕西关中西部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分布区域和田间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野燕麦(Avena fatuaL.)仅在渭河两岸麦田零星发生,目前已蔓延到塬区和旱地,且发生量逐年增加。2001年,恶性杂草节节麦(Aegilops iaus
王枝荣, 赵国锦[8]1987年在《陕西农田杂草危害现状与控制利用途径》文中研究指明陕西省农田常见杂草有328种,并以不同的种类和成分组合一起构成危害,其中对农田危害严重或局部地区危害严重的优势杂草有41种,造成的损失较大。根据多年防除经验,麦田应着重控制野燕麦、播娘蒿、麦仁珠或猪殃殃、繁缕、看麦娘、刺儿菜、打碗花等;棉田与秋作物田应着重控制马唐、狗尾草、藜、落地稗或香附子、刺儿菜、苣荬菜等;稻田应着重控制稗、异型莎草、扁秆藨草或萤蔺、水莎草、眼子菜等。控制杂草,应从限制传播体进入农田着手。对已进入农田的杂草,可视草情和苗情,采用以化学除草为主体的综合除草措施。
佚名[9]1994年在《1994年度中文文摘主题索引》文中研究表明说明1.索引采用词串环状标题形式,即每条款目相当于一条缩写的标题,以“/”分隔标题首词与尾词。无分隔符时,款目从入口词顺读;有分隔符时,款目从分隔符后读起。例 1.温度影响小麦花药培养 0085读作:温度影响小麦花药培养例 2.抗病性基因供体/小麦叶锈病 0106读作:小麦叶锈病抗病性基因供体2.入口词用黑体字表示,有正装和倒装两种形式。正装情况下顺读,倒装情况下,以“,”为倒装符,例如“突变体,高容重”读作“高容重突变体”。3.入口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英文缩写作入口词时,按其第一个字母归入相应的拼音项内,如“DNA”归入汉语拼音“D”内,“RNA”归入“R”内。每个入口词下的各条款目的排列顺序为,、外文、/、汉字。“,”和“/”后的汉字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
[1]. 陕西关中灌区麦田杂草发生现状及防除技术研究[D]. 王亚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2]. 不同覆盖方式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田潜显性杂草群落的影响[D]. 冯冬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 冬前防治麦田杂草的优势及方法[J]. 李民厚.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4]. 韩城市麦田杂草发生概况及防除对策[J]. 刘金邦, 梁亚丽, 王娜.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5]. 陕西关中西部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态势及控制技术[J]. 张同兴, 武爱玲, 王春梅. 中国植保导刊. 2006
[6]. 8种栽培小麦品种的化感抗草潜力及其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D]. 张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7]. 陕西关中西部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态势及控制技术[J]. 张同兴, 武爱玲. 杂草科学. 2006
[8]. 陕西农田杂草危害现状与控制利用途径[J]. 王枝荣, 赵国锦. 江苏杂草科学. 1987
[9]. 1994年度中文文摘主题索引[J]. 佚名.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