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工会的性质内涵、基本任务和发展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思路论文,内涵论文,工会论文,性质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7)02-0011-03
我国的工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会,具有丰富的本质内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本质内涵,才能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我国工会的性质内涵
把握我国工会的性质内涵,必须从阶级与政党、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三个大的范畴去思考,紧紧扣住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去认识、去把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价值追求和根本利益;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坚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的维护宗旨和维护方式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要做到维护两个利益的高度统一。即工会履行基本职责必须在有利于共产党执政兴国、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框架下运作,做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大原则,是方向。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我国工人运动的历史作回顾分析,在分析比较中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性质内涵的认识。
建国前我党领导的工会。广义上的工会是劳资矛盾的产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体现为社团属性。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权益是由工会的组织属性决定的,是其基本职责。建国前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尚未取得执政地位。工会既要坚持对广大职工具体的劳动经济权益的维护,又要通过澎湃的工人运动和积极的阶级斗争,推翻以官僚资本为基础的反动政权。推翻反动政权就是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这是在当时特定背景下维护两个权益统一的具体体现。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不存在劳资关系矛盾。劳资关系直接由国家调节(国家招工、八级工资制),工会组织主要是代表职工参与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企业、国家主人),反对官僚主义。工会组织社团属性和国家属性融为一体,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这是由我国的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政治框架、政治制度没有变,但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非国有资本成分的扩张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在企业尤其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改制企业内,应有的劳资合作关系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国有企业改革中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困难职工群体的存在和农民工队伍的壮大,不仅使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而且由于职工队伍构成的多样化,导致了职工价值取向的差异。同时,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职能正在发生转变,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分配,只是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来监管企业分配,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工会组织必须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在宏观铺排上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如何履行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赋予工会的使命?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切实维护职工具体的劳动权益、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
第三,面对多种价值取向的职工,如何确保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
从历史分析可以看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职工在国家的政治地位不同,工会表达职工意愿、维护职工权益的方式就不同,工会的社会职能和组织形式也不同。这就是“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发展方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和实践,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本质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最基本的方面:
(一)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工会最大的特色,也是中国工会最大的优势。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关系,形象地讲,好比是两个同心圆,其范畴都是工人阶级,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内圆,核心圆。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的阶级基础,是外圆。工会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保证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实现。
(二)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实现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要求。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工会工作必须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改革、发展和稳定),把履行职责放在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定位。
(三)必须确保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不搞多党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不搞三权分立,不搞联邦制和邦联制。只有保证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才能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工会组织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必须坚持团结统一的原则。
(四)必须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做到维护职工具体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这是党和国家大局对工会的定位。
(五)必须致力推动“依靠”方针贯彻执行,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确保广大职工的政治地位和主力军作用。
二、我国工会的基本任务
我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
(一)必须适应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职工队伍的重大变化,从实际出发,改革工会组建方式,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确保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二)必须适应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反映职工意愿,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致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用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必须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按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激发职工创新意识,加速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并教育引导职工以鲜明的是非观、强烈的荣辱观和主人翁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党的先进性根植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之中,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拓展我国工会的发展道路
中国工会履行职责、推动工作,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本质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完善维权机制建设,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素质,认真解决“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问题。
(一)着眼于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会组建形式改革。必须坚持组织建设服从服务于履行职责需要的原则。不同属性、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职工的维权需求不同,工会维权的侧重点就不同,工会组织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应该与之相适应。要改革工会组建形式和活动方式,从组织体制上解决好工会维权难、履职难的问题,切实提高工作实效。针对存在的问题,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产生机制,理顺管理渠道,认真解决国资委直管的大型企业工会主席协管脱节问题。
2.积极稳妥地推进非公有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二级单位工会主席依法直选。做到党管干部、依法选举和尊重会员意愿的有机统一。上级工会要加强对直选的指导。
3.通过完善立法,突破一些外资企业和农民工建会难的瓶颈。
4.在小型企业比较集中、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和街道社区,按照就近的原则,积极推进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干部向社会招聘,工资由工会经费支付,克服业主对工会的制约,走社会化维权的路子,提高工会工作实效。
(二)完善机制,坚持维权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
1.拓宽工会源头参与的渠道,真正使广大职工利益合法化。要拓宽源头参与渠道,从体制上、制度设定上,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把广大职工的合理诉求反映给党委、立法机关和政府,并通过相应的程序变为党的决策依据,上升为党的政策、国家法律和政府法规,即合法化,使维权依法运行。
2.创新维权载体,使职工合法权益落到实处。现在有的地方政令不太畅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许多涉及职工权益的政策、法律、法规没有落实好,工会要进行坚持不懈地努力,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治要求,创新维权载体,使之落到实处,这是个重大的课题。
3.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职工互助互济。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救助。通过工会的帮扶救助体现党和政府对职工的关怀。
以上三个层面体现在三个领域:
第一个领域是在国民经济第一次分配中。这是工会的重要工作领域。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通过改革完善企业工会组织体制和健全企业内部的两个维权机制,确立良好的劳资合作关系,推动民主管理,推动劳资双方共识形成,建设和谐企业。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改善职工工作条件,推动党的“依靠”方针的贯彻落实。
第二个领域是在国民经济的第二次分配中,通过工会源头参与,推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运作。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和公共政府,为职工提供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体现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这是由工会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决定的。
第三个领域是在国民经济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后,利用工会组织的特点和优势,适当整合社会资源,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救助,缓解转型期的社会震荡。
在以上三个层面中,各级各类工会工作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做到协调互动、有机统一。各级总工会和产业工会要在拓展源头参与渠道上下功夫,加大推动立法和产业政策制定力度,并要适时发布本行政区内各行业和产业的上年度平均工资水平,为基层工会维权创造法治环境和开展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基层工会则应根据法律和政策积极沟通,推动民主管理,加大协商力度。工作重点应设定在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合理确定工资报酬,监督各项社会保障金的缴纳,提高职工择业能力,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等方面。总之,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实了、做好了,工会组织就能较好地履行基本政治制度赋予的职责,在理性合法地反映职工合理诉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党和国家大局;在推动实现党和国家大局中,有效地缓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关系矛盾,使不同价值取向的职工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得到保证,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其作用就会得到较好的发挥。
标签:工人阶级论文; 企业工会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国家统一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统一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