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古春梅论文_古春梅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古春梅论文_古春梅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古春梅【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我院86例ICU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ICU护理,观察组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ICU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治疗依从率及护理舒适度比对照组高(p值<0.05)。 结论:将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应用至ICU护理中可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

【关键词】: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ICU;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YS

前言:ICU(重症加护病房)是医院一个专门收治各类危急重症患者的场所,其护理人员每日需面对的患者人数、疾病种类及突发情况很多,因而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1]。为进一步优化护患之间的关系,改善ICU护理质量,本文将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引入ICU护理中,现将具体的分析内容阐述如下。

1 研究资料及护理方法

1.1 研究资料

根据“双色球分组法”将我院86例ICU患者(2016年10月~2018年7月)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女=22:21;年龄:20-65(44.98±4.65)岁。观察组男:女=23:20;年龄:21-68(45.06±4.68)岁。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对比,p值>0.05。接纳标准:①所选患者均为意识清醒,且住院ICU的时间≥3天;②所选患者均已知晓本研究并自愿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②患有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精神异常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 一般ICU护理

在患者入院ICU病房时对其血压、血糖等机体指征进行检测和记录,以全面掌握其疾病情况及机体状况;在患者入院ICU病房后密切观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并根据临床医师的要求进行对应的护理操作和给药指导。

观察组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ICU护理

(1)环境方面的人文关怀:除依照医院相关规定对温湿度和空气内细菌数进行控制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尽可能减少各类仪器的噪音,并注意控制交流的分贝,以尽可能保持病房的安静;必要时可为患者提供独立病房,以保证其获得充足的隐私。

(2)心理方面的人文关怀:由于ICU治疗的特殊性,患者及家属往往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会影响到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力度,及时发现其心理情绪变化,并根据患者的性格、兴趣爱好等资料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帮助患者尽快将负性情绪消解掉。

(3)家属方面的人文关怀:由于ICU是一个封闭的治疗环境,家属无法长时间陪伴于患者身旁,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告知家属治疗的进度与病情改善的程度,并耐心回应其提出的疑问,以缓解其不安的情绪;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弹性调整家属的探视次数,并为其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和饮用水等物。

(4)治疗方面的人文关怀:在实施各类护理操作前应仔细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与环节,并保持语气轻柔,以免引发患者紧张;针对意识较为模糊的患者,应仔细观察其神态变化,并通过肢体接触来给予患者安抚;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患者的面色、肢体状况,并积极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受,以便尽快进行调整;完成护理操作后应整理好患者的仪容和身边杂物,并告知操作完毕,嘱咐其安心休息。

(5)离开ICU时的人文关怀:在患者病情稳定可转入普通病房时,护理人员应与家属一起护送患者,运转过程中注意保持动作的轻柔,并做好相关保暖措施;转移完毕后应仔细观察其各类管道是否连接正确,并加强固定,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焦虑和抑郁分别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满分为1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低。

护理情况对比

通过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治疗依从率、护理舒适度、护患纠纷发生率三部分。

1.4 统计学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计量资料以(%)/(`x±s)形式开展,通过卡方/t进行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如表1,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x±s,分,n=43)

组名 时间 焦虑 抑郁 对照组 护理前 64.8±4.2 63.8±4.3 护理后 53.5±3.8 51.6±3.7 观察组 护理前 65.1±4.3 63.4±4.5 护理后 40.1±2.4 38.1±3.1 2.2 护理情况对比

如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护理舒适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n=43(%)]

组名 治疗依从率 护理舒适度 护患纠纷发生率 对照组 34(79.07) 36(83.72) 13(30.23) 观察组 41(95.35) 42(97.67) 4(9.30) 3 讨论

常规的ICU护理仅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服务与指导,虽可帮助患者顺利进行治疗,但对其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关注度不高,导致患者因长期经受病痛折磨滋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得不到缓解与疏通,进而出现治疗依从性不高、拒绝治疗等不良事件[2]。

由表1、表2对比可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改善程度更高,护理质量更高,说明持续性人文关怀能更直接关注到患者的身心需求,并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指导,从而使患者心理压力获得良好纾解,更能积极配合治疗。

总而言之,在ICU护理中引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萍,张淑敏,陆玉玲.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8,3(17):176-178.

[2]杨满梅.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病人的护理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3):408-410.

论文作者:古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古春梅论文_古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