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益萍 仲悦萍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探究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要点。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中选取7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工作,对照组39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康复护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在认知功能评分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特重型脑外伤;鼻饲并发症;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169-02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创伤[1]。为探究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要点,本次研究特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中选取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特重型脑外伤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工作。
对照组39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52.34±3.56)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25例、14例;因交通事故致伤患者26例、因跌倒致伤患者9例、其他因素致伤患者4例。
观察组39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17岁,平均年龄为(52.91±2.47)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26例、13例;因交通事故致伤患者25例、因跌倒致伤患者8例、其他因素致伤患者6例。
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39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定康复指导。
观察组39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康复护理,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指导训练,对其并发症实施护理。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其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误吸、反流、腹泻、鼻饲管堵塞等。同时采用LOTCA评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等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鼻饲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认知功能评分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2.1 两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鼻饲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结果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脑外伤是由外界物体打击所形成的一种脑部损伤,具有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的特点,是造成人体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造成脑外伤的因素有多种,例如交通事故、跌倒、高空坠落等,严重的脑外伤会对患者脑部神经、血管及其他组织形成牵拉、扭曲作用,导致脑部出血、水肿等,因此,该种疾病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意识、语言、动作等功能障碍[3],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家庭也造成巨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等往往严重受损,因此不能主动进食,而同时患者的机体又处于高代谢分解状态,一般的肠外营养已不能满足患者机体的需求,因此,医护人员常采用鼻饲的方法保障患者的营养供给,在此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疾病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特选取了78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要点。
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实施优质康复护理要点如下:一、在患者的昏迷期,医护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以免患者发生褥疮等,同时应帮助患者进行身体按摩,并指导其家属操作要领等[4]。二、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帮助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被动锻炼、行为主动锻炼等,例如定时按摩其肢体,进行关节屈伸等运动,运动锻炼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并耐心的指导患者恢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三、对鼻饲并发症的护理。在对患者鼻饲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吸、反流、腹泻、鼻饲管堵塞等并发症。为防止患者产生误吸、反流等,根据鼻饲的要求及患者的舒适度调整患者的体位,可采取抬高床头的方式[5]。腹泻是鼻饲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此,医护人员应调整鼻饲的输注速度以及鼻饲液的温度等,一律采用一次性鼻饲管器材,并且严禁重复使用或消毒后再次利用,避免患者受到感染,引发腹泻或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为防止鼻饲管堵塞,在鼻饲前后用20毫升的温开水冲洗鼻饲管,严格规定鼻饲管的使用周期,定期更换,保持其通畅性[6]。
在本次研究中,将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与实施优质康复护理的观察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鼻饲误吸率、反流率、腹泻率、鼻饲管堵塞率分别为0.00%(0/39)、7.69%(3/39)、5.13%(2/39)、2.56%(1/3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慧.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904-905.
[2] 陈秀荣,龙国利,彭宗银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与鼻饲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8):2195-2198.
[3] 张青丽,季文英.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26.
[4]蔺灿灿.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对策解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7):23,25.
[5]杨娟.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31-32.
[6] 廖明霞,谢秀飞,麦剑清等.降低气管切开鼻饲误吸发生率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56-158.
论文作者:毛益萍,仲悦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脑外伤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