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模式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图书馆服务从传统的参考咨询逐渐上升到知识服务的层次,向着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知识服务仍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深层情报与信息服务能力还不能适应科技自主创新的要求,不能满足高校师生深层次的科研信息需求,尚没有在高校图书馆建立技术先进的、保障有力的、健全的知识服务模式,与世界范围内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高校图书馆作为科研和教育中心,因其人力和资源优势,在学科知识服务方面的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拟从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入手,构建一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以解决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提升高校图书馆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能力。
1 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概述
1.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学科馆员制度
目前,各领域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知识服务概念的界定还众说不一。所提出的概念在以下三个方面基本达成共识:第一,知识服务要以信息和知识的获取、组织、整合、重组为基础;第二,要以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为目标;第三,追求知识服务对问题解答的价值效益。不同领域的知识服务的适用范畴不同,知识服务概念的界定要与相关领域的服务主体和客体的范畴相适应。由此图书馆知识服务可以定义为:以馆员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为基础,针对图书馆用户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吸收、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对相关信息、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用户提供所需知识的服务[1]。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指定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加速信息资源的传递与交流,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2],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和学生利用图书馆提供帮助,解除他们在利用文献资源过程中的疑虑和困难,为其项目研究提供深层次服务。
1.2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是指将知识服务与学科馆员制度相结合,按照学科专业领域组织人力和资源,提供专业化知识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根据知识服务的定义,我们可以将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涵义界定为:以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为基础,针对用户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吸收、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的需求,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所需专业知识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富有竞争力的服务必须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相同学科研究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他们的科研环境、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研究习惯、行为方式等都是相似的,对于学科知识与服务的共同需求是相对集中的[3]。因此,“学科化”的知识服务模式能够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构建一个完善的、有效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点,也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构成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由学科知识服务用户、学科馆员、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库、学科知识库几部分构成。
2.1 学科知识服务用户
知识服务用户也可称作知识受众,是指通过知识媒介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人或组织。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用户主要是指高校的教师和学生。
在学科知识服务系统中,知识服务用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知识产品的消费者,他们还是知识服务的促进者和激励者,并可能成为未来知识的创造者和知识产品的提供者。高校聚集了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他们使高校成为知识创新最活跃的地带。学科知识用户的知识需求状况、利用水平、满意程度,乃至各种反馈意见、评价等对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建立和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2 学科馆员
在整个学科知识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处于核心地位。学科馆员参与学科知识服务的各个环节,既要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背景又要精通图书馆业务,通过学科化知识智能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集成的全面的知识服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首先是知识的消费者,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显性知识)的搜集和利用,形成含有自己的经验及思维成果的新的知识产品。
学科馆员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依托公共信息资源提供通用服务,转为全面介入资源建设、联合服务、用户培训、信息服务平台维护和参考咨询等整体工作流程。从单纯的知识提供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建设者、个性化和学科化服务提供者以及学科特色知识库建设者和推动者。学科馆员还将高校在特色学科方面的资源和服务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馆院协调、灵活有序的工作模式,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简便、高效、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4-5]。
2.3 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目前包括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库、各种信息检索系统以及网络资源等,信息资源库含有主要以文献、事实、数据等人类显性知识为表现的海量信息,对其进行组织管理的过程可称为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库可以按学科分类来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图书馆在信息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已经相对成熟。信息资源库中的显性知识是学科知识服务的素材和基础。随着对知识组织、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知识揭示、智能技术等各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信息资源库将向着包容隐性知识在内的知识库的方向转化。
2.4 学科知识库
学科知识库是学科知识服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知识服务有别于信息服务的重要特征之一。
学科知识库中的知识包括学科馆员在解决知识服务用户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搜寻到的显性知识,也包括学科馆员运用自身的隐性知识以及利用从信息资源库中获取的显性知识所形成的,能够解决用户特定问题的新的知识产品或知识成果。这些知识被捕获、录入知识库,并经过加工、整理、评价、排序等程序构成知识库的主体,以便在合适的时机提供给新的用户或者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知识产品。学科知识库与其他知识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内容是严格按照学科分类来进行组织的。高校还可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建立特色学科知识库。
2.5 学科知识服务平台
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是联系知识服务用户和学科馆员的媒介,是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是两者得以联系的一个虚拟环境,也可以是一个服务系统的形式体现。学科知识服务用户通过知识服务平台享受服务,学科馆员通过这个平台向知识服务用户提供服务。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均在此平台上以醒目、有序、便捷的方式展现。此平台的建立、维护和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服务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见图1)。
图1 学科知识服务平台
学科知识服务智能化平台,集成了学科知识门户、学科导航、RSS定制与推送、网络资源揭示、知识挖掘、定题知识服务等资源和工具,是一个需求驱动的学科化、智能化服务平台,支持学科馆员的学科需求分析、学科化知识化信息选择与集成、个性化服务设计与管理等工作。该平台建立在学科知识库、特色资源数据、虚拟学科大类分馆平台之上,与个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环境相连接,帮助学科馆员顺利深入到科研一线,及时跟踪用户需求,并将与需求对应的个性化服务嵌入到用户信息环境中,全面落实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目标。
学科导航服务是对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归纳、组合、序化与优化,通过学科专业网站,全方位地对学科资源进行集成与揭示,以便用户了解该学科领域的资源全貌。学科馆员依托成熟的校园网络和丰富的虚拟馆藏资源,为重点学科建立专业资源学术信息导航网站,使重点学科的专家学者能够通过专业导航网站,方便快捷地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掌握学科前沿动态[6-8]。
网络资源揭示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全面搜索,通过选择、评估,找到有价值的网站,将收集到的相关网页下载、分类、标引,进行有效链接,并按照统一格式,对网站进行客观的描述,给予公允的评价,形成便于浏览与检索的学科导航库。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承担对丰富的网络学术性资源整序的任务。
学科知识挖掘服务是面向内容的知识服务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通过对资讯进行定性定量处理以挖掘隐含在其中的知识内容的一种服务。其特点主要是进行知识创新,发现未知的知识间的关联。这种深层次的学科知识服务更多地依赖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支持这一过程的核心技术是特征提取、分类、聚类和关联规则发现、知识评价等。学科馆员在对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采集、知识过滤与挖掘、知识提供,通过用户满意度评估来评价整个知识服务过程。
定题知识服务主要指学科馆员针对用户的研究课题或学科重点知识需求,自动提供针对性极强的学科专业化定制服务。高校大多承担着国家或地方的科研项目,学科馆员要主动与承担科研项目的学科用户联系、沟通,深入了解课题立项的背景、项目要求与内容、经费及其它情况,设计定题服务方案,制订检索策略,建立定题服务数据库。通过推送服务不断为该学科科研项目提供动态、新颖的专题信息知识以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源、该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网络资源信息等,做到从学科课题立项到科研成果鉴定全过程的定题跟踪服务。通过定题知识服务,提高知识服务对用户需求的支持力度[9]。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基于XML技术的因特网内容发布和集成技术。RSS服务能直接将最新的信息即时主动推送到读者桌面,使读者不必直接访问网站就能得到更新的内容。读者定制RSS后,只要通过RSS阅读器,就可看到即时更新的内容[10]。
学科知识服务智能化平台集成各种技术与资源,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的学科知识服务。
3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3.1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基本模式
根据上述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构建出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见图2)。
图2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图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与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程序相似,但也有所不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知识服务用户的提问 知识服务用户可通过三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和知识,解答自己的问题:①学科知识服务用户即高校的师生可直接在信息资源库中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②学科知识服务用户直接在学科知识库中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③学科知识服务用户与学科馆员交流,阐述自己的问题,并期望学科馆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知识或知识产品。
如果用户采取第三种途径,其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服务过程。
3.1.2 学科馆员明确用户提问,确定用户需求 图书馆通过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受理用户提问,根据问题的性质、所属的学科范畴,将用户推荐给相关学科的学科馆员,或将提问转交相应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通过与知识用户的交流,明确用户的提问,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或更深层次地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这种学科馆员与知识用户沟通、交流的方式,弥补了计算机系统只能针对表达清晰的用户需求展开服务的不足。学科馆员可以对用户未能表达的、潜在的或表达不清的需求展开尝试性、探索性的服务,以引导知识用户明确认识并确切表达自身的需求。学科馆员与用户间的有效交流是制定知识服务策略和选择知识服务工具的基础和前提。
3.1.3 学科馆员分析用户提问,制定服务策略并选择服务工具,提供知识服务 学科馆员在明确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确定服务策略并选择服务工具。学科馆员可依据具体问题来确定是利用自己或合作者的知识储备直接解决问题,还是从知识库中查询已有知识,或是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获取相关信息,经选择、分析、整理、升华之后,形成新的知识产品提供给用户。
高校图书馆在接受有关大型科研项目的检索提问时,需要成立专门的知识服务小组,小组中的学科馆员共同分析问题,制定服务策略,选取合适的服务工具,为科研项目提供信息、知识保障。
学科馆员根据用户层次、用户需求的不同,可提供以下几种知识服务:①密切联系对口学科和院系,面向学科领域、研究主题及个性化需求进行学科资源建设[11];②学科信息检索代理服务;图书馆学科资源的发布、宣传、利用指导服务;③学术信息交流组织与管理服务;④学科知识服务用户信息素养及信息获取能力培养服务[12]。
3.1.4 知识服务用户的意见反馈 知识用户获得学科馆员提供的知识后,需要对知识服务进行意见反馈。如果满意,本次服务告一段落,如果不满意,学科馆员还需要重新进行询问、交流与服务的过程。
用户意见反馈是对学科知识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学科知识服务系统的建立、运行和日渐完善,离不开服务对象的反馈,也离不开对服务结果的评论、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调整、修饰和重构。
3.1.5 学科知识库的管理 对知识服务用户来说,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就意味着知识服务的结束,但对于整个学科知识服务系统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服务产生的知识记录加以积累、整序,按学科门类组织形成知识库。随着学科知识服务对象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学科的细化、内容的深化以及方法的变换,学科知识库中的内容也会不断增加、更新、完善和优化,这些工作就是对学科知识库的组织和管理。
对学科知识库的组织与管理要重视知识组织以及知识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运用。不仅要重视各学科的显性知识、提问结果和最终形成的知识产品的记录,也要注重与检索结果密切相关的一些隐性知识内容的记录。
4 结语
学科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较具优势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它以学科为基础,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提供深层次、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集成服务,能够适应科技自主创新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师生的个性化信息与知识需求。因此,学科知识服务必将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的主流。
收稿日期:2006-08-24 修回日期:2006-09-19 本文起止页码:53-5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