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业图书馆业务评估的量化管理_图书馆论文

专业图书馆业务考核量化管理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业务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专业图书馆即专门图书馆,凡图书馆的藏书是专业化的,读者对象是专业的群体,工作人员在某一特定学科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并为读者提供专门化的服务,都称之为专业图书馆。其主要任务是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开发服务。

1 专业图书馆的特性

馆藏文献的专业性突出,研究级藏书是主体

专业馆收藏的文献注重突出本专业特色,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会议录、学位论文、书刊、样本、有关学术团体的出版物等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的文献均在收藏之列。从专业馆的馆藏可以看到某一学科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脉络。所藏文献注重质量,力求专、深、新、全。外文文献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公共馆和高校馆,而且除工具书外,复本很少,学术水平普遍较高,研究级藏书是馆藏的主体。

1.2 文献信息来源多样化和载体多样化

专业馆的文献除通过正规渠道订购外,有一部分是通过国内国际交换,承赠,研讨会或展览会现场索取得到的,手段和途径呈多样化。文献载体除书本式外,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重逐年增加,机读文献和专题数据库在馆藏中占一定比重。

1.3 社会职能较单一,服务对象较专深

专业馆为主管单位的科研任务服务,是为科研设计提供信息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首先保证为本单位的科研提供信息资源的前提下,利用本馆的馆藏特色,也兼为外单位从事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服务。无论本单位的读者或外单位的读者,其文献鉴别、检索和阅读分析能力均较强,对文献搜集和服务的要求也较高。

1.4 馆藏规模不大,工作人员水平较高

大规模的专业馆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藏书有几百万的只占少数,大多数专业馆的规模为藏书量十几至几十万册,人员为十几至几十人。由于所藏文献的专业性突出,服务对象是专业研究人员,因此,工作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占绝大多数。他们除具备一定的图书馆知识外,还具备专门知识和外语知识,专业馆虽人数不多,但工作程序并未简化,因此工作人员中一专多能者占一定比例。

1.5 技术设备较好,服务手段较先进

绝大部分专业馆配备有微机,静电复印、传真,缩微阅读等设备,可进行计算机管理,提供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及网上服务。

2 专业图书馆业务考核的量化管理

2.1 专业图书馆的业务考核问题

长期以来,在专业图书馆界,业务考核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通常的做法是年终总结时,每个工作人员将一年的工作状况写个报告,上交馆领导即可。由于每个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工作技能、工作的质和量和从事的具体工作有所不同,因此,工作总结报告也就可能千人千面,叙述方式,写作程序,所包含的项目各不相同,缺乏可比性。甚至会出现没做多少工作扬扬洒洒上千字,而工作较饱满者,只据实列出工作项目,工作数量,进展程度等,数百字就将其全年工作概括完毕。结果是,馆领导看到的工作总结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若以此为依据进行业务考核,似有失偏颇,况且,业务考核的优劣是要以一定的经济形式体现出来的,这就给馆领导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有鉴于此,在业务考核中引入量化管理就被提上议事日程。

尽管专业馆在办馆特色、办馆规模、职能等方面与高校馆和公共馆存在诸多不同,但进行科学的工作管理,在业务考核中引入量化指标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价,却是共同的。

2.2 专业图书馆业务考核指标的量化问题

量化即事物在数量上程度上所具有的性质或所处的状态。管理是获取、调度与利用各种基本资源来实现一个单位的目标的过程。专业图书馆业务考核引入量化管理,就是要针对专业图书馆的特性和主要工作内容,将每个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和每一工作环节赋予一定的数量值,以此作为考核指标,使全部的工作内容和人员素质都在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指标系列中体现出来,实现使专业图书馆的业务考核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1)引入量化管理的必要性。

量化管理是实现专业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馆内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与各个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行科学的量化管理,才能做到相互之间紧密合作和协调,使得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量化管理是体现科学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图书馆运用量化指标,可精确地反映和说明工作业务运转状况,用数字来统计、分析、对比各项工作的成效,从而具体准确地收集、整理、研究在存储、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的整个过程中,其组织管理是否合理,工作安排是否得当。

量化管理是对工作人员德、勤、能、绩的考核由模糊的“软”指标过渡到明确的“硬”指标的必要措施。不实行量化管理,业务考核只能停留在评委给印象分的水平上,尽管印象分来自每个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但由于缺乏量化的指标,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不利于体现考核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量化管理还是引入竞争机制的具体体现,专业馆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将各项管理工作赋予合理的数值指标,按岗定人,使每个工作人员胸中有数,可激励和促进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选优汰劣,竞争上岗,以提高工作效率,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引入量化管理的可行性。

当今社会形势使然,在改革的浪潮中,各行各业都在尝试科学的管理方式,使自身不断完善,以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馆的管理也应汲取先进的管理方式、主动参与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图书馆的工作趋于规范,便于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求使然,旧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由于责、权、利没有具体的指标,考评往往达不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用,量化管理对激发工作热情,追求事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大家希望有一个科学、合理、明确的指标来检验自己以及他人的工作,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增强责任感,以便不断进取,做好本职工作。

2.3 指标量化的具体做法

制定量化管理指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涵盖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又要对每一具体的工作环节作出科学、实用、可操作的定量管理数据,有些工作可用所达到的数量值来表示工作成果,如文献的入藏量、分编量、流通量等。而有些工作则须由各单项工作的数量值综合起来,经过分析比较方能确定工作成果,如对文献的开发利用,满足读者需求的程度等。因此,制定指标要结合专业馆的性质、任务、读者需求、馆舍、设备及经费状况等主客观条件,由管理者具体制定,经馆内人员反复论证,方能从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本文仅就中小规模专业馆(馆藏十几至几十万册,人员十几至几十人)的量化管理指标做一初步设计,以供参考(见表1)。本表业务考核指标按德、勤、能、绩四个部分划分考核内容所占分值,评定等级,比例,采用二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四项,二级指标16项。

表1为适用于每个工作人员的通用表,其中德、勤两部分是具有共性的考核内容,而能、绩主要体现工作的特性,对能、绩的考核,应以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及文献类型划分成纵横单元,根据各环节技术难易程度,劳动程度(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专业馆的特性,各馆自身的侧重点和人员状况,做进一步细分。细分后的量化指标,应以各馆的业务工作规范为基础,注重强调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求,赋予每项考核内容明确的数量值,使其在操作过程中,便于检查、统一、比较,真正成为业务考核的依据。

3 实施量化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业务考核引入量化管理,无疑是对图书馆改革管理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它使图书馆的管理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考评有根有据,一切数据都来自每个工作人员的日常表现,而非空穴来风。这样的考评,有权威性也有说服力,增强了透明度,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但万事有利也有弊,量化管理也并非十全十美,有些问题也应引起注意。

3.1 量化指标是相对指标

有了量化指标是一种进步,是图书馆改革中必经的一步,但它毕竟处于改革的初级阶段,尚不成熟,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许指标过于繁琐,执行起来费时费力,也可能过于简化,未能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合理性。因此,不能盲目乐观,认为有了量化指标,今后的业务考核将一帆风顺,皆大欢喜。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提高,逐步地修正和完善指标,使指标更具操作性,真正成为衡量工作优劣的尺度。

3.2 不确定问题的量化管理

在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中,并非所有的工作内容都通过“数”来衡量,如工作表现、劳动态度、社会效益等。脑力型工作也不宜纯粹用数字来统计,如分编、参考咨询,其重在质量和效益方面。单纯用数字不能说明问题,就应该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事实上,表1的某些考核项目已引入了将质的考核量化处理,如服务态度、团结协助精神等,这些项目以基分、加分和减分来进行量化计分,以便协调好定性与定量二者的关系。

3.3 量化管理是否成功取决于馆员的素质

工作质量与效率同馆员的素质高低成正比,同样的量化管理指标,同样的工作任务,甚至同样的学历和外语水平,由于存在工作表现、劳动态度、业务熟练程度、思想意识等素质方面的差异,考核的结果很可能不尽相同。因此,素质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考核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量化管理指标中,德的考核放在了首位,就是为了强调人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它主要指的是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对德的考核就是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检验。通过了这项检验,才能对其它项目进行考核,进而全面评价一个人的工作。

总之,业务考核引入量化管理是一种进步,也是客观发展的必然,我们应积极探索、实践。目前引入量化管理的单位多数是高校馆,他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尚处于尝试摸索阶段的专业馆,要注意多汲取高校馆的成功经验,将其运用于自己的管理工作,为使专业馆的管理更上一层楼做一些有益的务实的努力。

标签:;  ;  ;  ;  ;  

论专业图书馆业务评估的量化管理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