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心血管内科 陕西 榆林 718000
作者简介:马海娥 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心血管内科 中级职称 出生年月19830607;最高学历:硕士,;毕业院校:延安大学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经过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该疾病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溶栓;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248-01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胸痛、休克及心力衰竭是该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是该疾病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目前较多医院缺乏介入治疗的条件。为此我院给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并将两种溶栓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具体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7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2013.1-2015.3)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41-71)岁,平均年龄为(59.91±0.42)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17;年龄为(42-70)岁,平均年龄为(60.13±1.04)岁。
将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各取300毫克,嚼服,次日口服75毫克氯吡格雷与300毫克阿司匹林,一天一次,用药3天后改为100毫克,口服,一天一次。同时给予调脂等治疗。低分子肝素钙5000u 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对患者的血小板、凝血时间、电解质、18导联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及血糖进行检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治疗,将浓度为0.9%(100ml)的盐水中加入150万单位尿激酶,静脉滴注,滴注时长为30分钟,溶栓4小时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2小时一次,连用7天;给予患者100毫克阿司匹林,口服,一天一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1.3.2疗效判定标准
将临床疗效分为以下三项——
显效:经检查后,患者的ST段位恢复正常,且胸痛症状消失。
有效:患者的ST段位明显改善,患者胸痛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出现加重的迹象。
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即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研究数据均经过SPSS18.0版进行处理,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以P值小于0.05,表示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将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瘀斑、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该组中有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4例皮肤瘀斑患者、3例牙龈出血患者。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2.3 将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7.14±1.03)天与(10.25±2.04)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致使血栓形成,导致患者冠状动脉闭塞是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持久性胸痛、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及白细胞计数上升、心电图改变是该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疾病发展严重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
目前临床中大量研究表明,抑制血小板激活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阿司匹林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且可一定程度上提升溶栓的有效性,但是该药物是临床中一个相对弱小的血小板抑制剂,且临床中有较多的文献对阿司匹林的抵抗现象进行报道,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未改善,加大药物剂量未达到治疗及预防的目的且不良反应增加即为该药物的抵抗现象。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制剂,可对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但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做全身静脉溶栓其再通率较低且临床疗效较差,本次研究中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做全身静脉溶栓的总有效率仅48.57%,由此可见,该项治疗方案无法有效的溶解患者体内的梗塞。同时,在溶栓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情况,极易引发患者发生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4],本次研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由此可见,该项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目前静脉溶栓是临床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的主要途径,该治疗方法可以在药物浓度达到最高的同时发挥缩小梗塞面积及再通血管的功效[5]。尿激酶是从健康人群尿液或者肾组织中分离与提取的酶蛋白,可通过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作用,以此催化及裂解纤维原形成纤溶酶的作用,降解纤维蛋白凝结物,且对凝血因子V、VIII及纤维蛋白原具有降解作用,不仅如此,该药物对ADP酶具有激活作用,可抑制ADP的产生,以此预防血栓的发生。尿激酶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的常用治疗方法,该项治疗方法不损伤患者的心、肺功能且具有较大的血管再通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及血管堵塞的症状,有效的恢复其心肌功能,是临床中为提升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生存率的常用治疗方法[6]。本次研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仍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随后为患者使用抗过敏药物,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有所好转。本次研究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常规药物联合尿激酶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说明该项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快速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常规药物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其身体的恢复从而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曾懿.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1):10-11.
[2]曾清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6):52-53.
[3]侯俊会.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93-94.
[4]庞东,官冰心,梁丽丽.注射用阿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30例对比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6):122-123.
[5]沈卫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介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3):173-176.
[6]周学才.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心功能的关系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329-331.
论文作者:马海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尿激酶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对照组论文; 溶栓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论文;